
【风恋】“shit”与狗屎(随笔)
初见“Shit”,是在未经译制的外国影片上,那时正流行用VCD影碟看电影。看腻了国产影片的人们,正把目光更多地投到好来坞影片上,但这些电影的碟片多为盗版。影片未正式引进,自然也就没有译制,为方便国人观看,这些影片在播放时屏幕下方会带有中文字幕。看这样的影片,得让眼光在剧情和字幕间来回扫,看着较为吃力,很有顾此失彼的感觉。
我的英文水平已经不能用“差”来形容,能记住的单词超不过十位数,更别说听电影原声了,也就只能让眼睛在剧情和字幕间吃力地跳跃,但我却因看这些电影而记住了“Shit”。能记住它,源于该词的简单,也因片中人物说它时脸上那极愤怒的表情。当时我并不知道它在《英汉字典》中的本意是什么,影片字幕上是常译作“狗屎”或是“该死”的,我便以为“Shit”在英语中就是“狗屎”之意。所以,每当看到片中人物说“Shit”时,他们那暴跳如雷的动作和糟糕的表情,我便不由会联想到他们是踩上了狗屎,发那么大脾气也就在所难免了。
近几年,随着城市里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或者是人越来越孤独了,养狗的女人越来越多,她们给狗穿衣服不说,也更舍得花精力给狗打扮,将那狗狗弄得和自己一般“花枝招展”,还对着个畜生一口一个“儿子”或“宝贝儿”地唤。当然,这些属于个人喜好,咱管不了人家,可气的是她们一天到晚没事就爱领着狗狗们出来四处溜达。
这些狗狗倒也会讨人欢心,极少在屋子里拉屎撒尿,到了时间就哼哼着让主人领它们下楼,下楼成了狗狗们撒欢和固定的“上厕所”时间。它们对着路灯杆、健身器材撒尿就不说了,这是它们的天性,尿过的地方除了有些腥骚气息,也还能将就过去。可气的是,绿化带、草坪、行道边成了它们公然的拉屎场所,这些区域都属于人们的公共活动空间,狗主人图了干净省事,让狗下来拉了屎,却不主动清理而一走了之,狗屎就那样一坨坨摊在那里,成为大家一不小心就随时能踩上的“地雷”。
我是喜欢低头走路的,看到路边的狗屎基本都能躲开,但草坪里的狗屎却不一定都能躲得开,看到狗屎随意摊在路上的恶心劲更无法躲开,因为它们已经是无处不在。看到这些,你除了在心中暗暗骂那些养狗者的无良外,也别无它法,可方才还是好好的心绪,却终是被那一坨坨的狗屎弄坏了。
常能见了那狗屎被别人踩成一片、几块儿,以及人们将踩了狗屎的鞋底在地上蹭掉时所留下的一串屎印子。也曾多次看到人们踩中狗屎后那憎恨加咒骂的模样,与彼时所看外国影片中那些大声说着“Shit”的外国人无二。看来,踩上狗屎的那种糟糕情绪,除非你是瞎子或是圣贤,通常人们都是极难在瞬间平息掉的。
于是,我就在想:既然养狗了,也知道为它穿衣打扮,也嫌拉在自己家里脏,为何就不怕脏了别人?出来溜狗时就不能带上点儿纸,在它们拉屎时将纸垫上,狗拉完了顺手给收拾进垃圾桶。这样大家生活的环境卫生了,也不因自己的狗随地拉屎而给他人带去不良情绪。这样做既是自己举手之劳,也是养狗者本身应负的责任。不能只是图了自己养狗开心,而全然不顾大家的感受,做出这样开心自己恶心他人的事情,那他们所缺的便不仅是德和责任,更是一种无良的表现,受到大家的唾骂也就不屈了。
记得以前在农村,很多人家里也都养狗,但狗是住在狗窝里的,只负责吃屎、看门和咬人,并没什么地位儿,也绝不敢上主人的床,更不会被唤作“儿子”或是“宝贝儿”,所拉的屎不是被主人打扫掉就是被荷筐拾粪的人捡走了。所以,那时的人们生活都很淡然,不知道“Shit”,也极少会骂什么“狗屎”。日子再艰难,也至多是会呼天抢地唤几声“老天爷”,根本不可能将自己的日子过颠倒,把些个畜生当“儿子”和“宝贝儿”看,也不会给别人增添无穷踩上狗屎的烦恼。
汉语中有个成语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意为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了。联想到生活现实,现如今人们生活变得富足了,狗们的地位确实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过去的“看门狗”,一跃而成了“儿子”、“宝贝儿”。对狗怎么称呼是别人自个儿的事儿,这本也无可厚非,而我所希望的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飞升”的基础上,养狗者的素质也能够来一个巨大飞升,在养好自己“宝贝儿”的同时,也收拾干净它们拉出来的屎,还大家一个干净清新的公共活动空间,让我们不要再看到或是踩上那一坨坨令人心绪无比烦躁的狗屎。
前日,在小区遇到一熟识的女性业主,她正在遛自己的小泰迪狗。那小狗倒也不认生,过来就咬扯我的裤腿玩,我脸上露出些微的不悦。见此情状,她赶紧喊道:“儿子,别扯叔叔的裤腿!”她这一喊,小泰迪听话地松开了口,可我心里头怎么都觉着不是个味儿,总觉得是被人骂了,比脚上踩了一坨狗屎还恶心,心里只想大声地说上一句:“Shit!”
现在,我才明白,人们终是将自己的日子过颠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