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智取姜维》观后感(随笔·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智取姜维》观后感(随笔·家园)


作者:沧海扬沙 举人,3606.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44发表时间:2018-07-01 11:20:22

【八一】《智取姜维》观后感(随笔·家园) 多年前,不止一次地看过河南越调《智取姜维》这部电影,每次看过,心情很久都不能平静,感到很受教育和启发。
   这出戏是以天水太守马遵“忌才”、孔明“取才”为主要线索而展开情节的。这样,戏的结局是以诸葛亮取胜、马遵失败而告终,这就是必然的了。如果诸葛亮不是那样的善于识才、取才、举才,就决不会得到智勇双全、血气方刚的马遵部将姜维。与此相反,如果马遵不忌才如仇,也决不会失去姜维,戏的结局必将是另一种结果。
   我觉得,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地方。在战场上两军对垒,这不仅是人心、财力和武器优劣的对比,而且更是“人才”的对比。谁拥有“人才”,谁就胜利。谁失去“人才”,谁就失败。这一点,诸葛亮独具,他深知人才的重要。而今天在各级领导和组织部门的一些干部的心目中,人才究竟占有什么位置?与1700多年前的诸葛亮相比怎样?我这个曾经做过几年组织工作的人,是深感惭愧的。我体会到,诸葛亮在三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识才。伯乐识千里马,至今传为佳话。的确,能不能认识发现人才,确实是用人的基础。要想做伯乐,就要有伯乐的眼力,并非说说那么容易。如果缺乏实地考察,就不能做到量才录用。诸葛亮是从自己的“连环阵被破”、“常胜老将军赵云被围困”中发现了对方营内必有“能人”。这一方面说明诸葛亮的自信,认为自己的用兵方略受挫,说明对方营中必有高于自己的“能人”。而不是责备赵云用兵不当,而是检讨自己“用兵不当”。
   取才。当诸葛亮得报对方营内的“能人”是马遵部将姜维时,便决定“收姜维于汉邦”。于是,把破天水关的战斗,转而成为夺取人才为主的战斗。为了能够夺取姜维,他绞尽脑汁,设下连环计,终于智取了姜维。是的,要取得人才,要付诸于实际行动。我们今天不少地方出台了招揽人才的优惠政策,也是争夺人才的一种具体表现。是真正认识到人才对事业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的结果。
   举才。举才需要无私和坦荡的胸怀。马遵多疑,忌贤如仇,怕姜维立了战功会超过自己,便百般打击和刁难姜维。何谈举才?而诸葛亮心怀坦荡,一心为汉,才能做到善于使用人才,在智取姜维的连环计中,正确使用赵云、马岱和魏延,让他们在战斗中发挥各自的才干,才战胜了马遵。怕别人超过自己,这是举才的大敌。古今皆如此。尽管这不是主流,忌才之人不会绝种,各个领域皆如此。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正确用人”。历史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凡能正确选用人才,事业就发展。那些贪污犯,肆无忌惮地贪敛钱财,有的上亿元,有的几千万,有的几百万、几十万,并非一日半日之功,组织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竟然毫不知情,有的还被一次次地“重用提拔”到要职,这是渎职还是无知?还是认为自己只管使用干部,管理是纪检和监察部门的事呢?这说明“正确用人”在制度上是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但制度不能代替“正确用人”,“正确用人”永远在“正确领导人的心中”,制度只能是“正确用人”的保障和措施。
  
  

共 12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智取姜维》,又名《收姜维》《天水关》《三传令》,河南越调传统剧目,是1981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电影片。影片介绍了诸葛亮计收姜维归汉的剧情。此篇影片观后感,主要围绕人才这个话题,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人才的重要性,并从识才、取才和举才等三点畅谈了如何“正确用人”。识才用人,是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的基本体现,关键还是尊重人才,提供有力平台,切实发挥人才的作用。文章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言简意赅,很有针对性。问候作者,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墨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林        2018-07-01 11:21:28
  问候老师,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