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理解“孝”(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理解“孝”(杂文随笔)


作者:洛雪 进士,691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9发表时间:2018-07-02 19:11:58

甲古文“孝”字:
  
   “孝”字,下面是一个正在吮乳的孩子,上面是代表妇女笄髪的头型“毛”字,代表已婚的女性。到了周秦金文时代,“孝”字上面的“毛”字就发展为“老”字的上半部“耂”了,就开始代表“差一点入土”的“老人”的意思了,下面就是一个“子”字了。这样“孝”字就有两层意思了,原意是妈妈哺乳子女,转为主要意思是子女背负着老人。
   “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孝”字,古作,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东汉许慎则解释)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
   周书·谥法中说: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总结中国自古至今,中国的道德是“百善孝为先”;诸如: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弟子规中说“首孝悌”、《孟子·离娄上.下》、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代经学家赵岐在《十三经注疏》都有论述。
   实际归纳不孝的表现:1、不尊重。2、不养护。3、不续后。4、偏爱不贤妻室轻父母。5、偏爱成年子女轻父母。6、只孝生身父母不孝非生身父母。7、己无德而连辱父母。8、逞勇好斗危及父母。9、能养而不悦。10、嫌老病脏弱累而远弃。11、父母危而不守死。12、父母死而不亲葬。13、父母死而不祭。
   我认为,现代的子女不悖第一条,“能尊重”足矣!其余不求。
   我理解,“孝”有这样五层意思:念、养、敬、顺、善。
   1、念:“寓之心詠于口”为念。把父母老人放在心里,说在口上才称为“念孝”。
   2、养:原繁体字为“飬”。原意“美食为养”。要给老人以“护养”,一是保护,二是养扶,这才是“养孝”。
   3、敬:“尊重恭行”为敬。对待老人要“尊重在心,恭行在身”,这才是“敬孝”。
   4、顺:“从而不逆”为顺。老人的要求不一定都合子女之理、不一定合子女的心情,但子女要对老人的要求“从而不逆”。这就是“顺孝”。
   5、善:“慈心仁爱,逆恶建德”为善。高层次的孝是修德,修自己博爱仁慈之心,敌恶行修建自己成为有善德的子女,这才是大孝,这谓之“德孝”。

共 9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杂文随笔条理清晰,主题明确,详细生动的讲述,对“孝”字的理解,可谓面面俱到。通过文章的阐述,首先对“孝”字面意思的分析,联系论语、弟子规等名言,深刻剖析不孝的表现,随后直入主题,表明自己对“孝”的理解,所包含的意思,对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令人受益匪浅。感谢赐稿绿野社团,问好洛雪老师,祝福佳作不断,夏日安好。【编辑:鹦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禾        2018-07-05 18:51:15
  孝是百善之首,无孝何以安身?
铁禾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