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遇见】提货篮篮(外一篇·散文)
提货篮篮
说起提货蓝蓝,如今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没有见过,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提货篮篮。其实,提货篮篮在我童年时的农村,那可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一件物品,它是走亲戚装礼物必不可缺的一个竹蓝,人们叫它提货篮篮。
提货篮篮一般为长方体,约有四十厘米长,二十厘米宽,三十厘米高,篮子的上面还有一个盖子,在篮子的左右两侧编织着一个襻儿,是能够挎在腕上,也能够提在手上的。整个篮子的所有部件,全都是用精细的竹片编织而成。于由提货篮篮是用竹片编织的,它有通风的功效,所以放着礼物不易变质糜烂。
逢年过节走亲戚,人们在提货篮篮里装着白面馍馍或几把挂面,这样走多远的路,也不会将礼物碰到,挂面也不会被折断。夏季出嫁的女子去看娘家妈,在提货篮篮里装上桃子、西红柿、苹果之类的水果挎在腕上出门,既洋气也气派,谁也看不出女子带的什么礼物走娘家。
农家人的亲戚多,不论大小节日红白喜事,来的客人满屋子都是,所有来的亲戚提的礼物都装在提货篮篮里,主人每接过客人手里的提货篮篮,都会在上面贴一张小纸条写上亲戚的名字,防止送亲戚走时提错篮子。不要小看那时的提货篮篮,它可给走亲戚的人给足了面子。礼品全都在提货篮篮里装着,所有来的亲戚,谁也看不到谁提的什么礼物,没有了所带礼物贵贱之分,这一下子就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也少了攀比心。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很少能够看到走亲戚的人们提着提货篮篮了,因为任何一件礼品都开始有了精美的外包装。那大红大大紫上面印着精美图案的礼品盒礼品袋,让提着他的人们也开始有了距离感。只要提着这类带有外包装的礼品走入亲戚的家,众多亲戚一眼能够看出这人提的是什么礼物,价值多少。于是,让人和人之间有了一种的距离,更有了一种尊卑。
记得自从提着带有外包装的礼物走亲戚后,我曾几次见过村里的一些年轻人拒绝带着父母买的礼物走亲戚,年轻人说,带着样廉价的礼品,一进门让其他亲戚怎么看,让人笑话死啦,我不去,让我去就得换礼物。打这之后,原本很纯朴的带点小礼物走亲戚也比攀比化和庸俗化了,让人和人之间有了距离感和陌生感。在礼物攀比的心理作用下,有很多家庭因买不起礼物而把一些远房亲戚丢下不走了。
如今,早已没有人再提着提货篮篮走亲戚了,提货篮篮也几乎消失了。一次回老家,看到母亲炕头上放着一个破旧的提货篮篮,母亲说,这个提货篮篮陪伴了她一生,如今没有用场了,她在里面放些常用的零碎东西,每天能够看到它有一种亲切感。不要说母亲,我看到自己童年时用过的提货篮篮何曾没有亲切感。
土墙
我的老家在陕西杨凌,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那时的农村,家家院墙都是用土夯成的土墙,房子也是用土坯砌成的。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农村人富了,一些土坏房开始淘汰,富裕的人家开始用砖砌墙,盖起砖房。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农村很少有土墙了,房子大都是用砖盖的。我所在的村子有个五保户,打了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死后,他的房子无人拆除,一直在风雨中矗立了十多年,后来连同墙体全部倒塌了。村里人说,这是全村最后的土坯房,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前些年,家乡人开始种温棚蔬菜,温棚墙体全都是用砖砌成的。技术员说,用土夯成的墙,保温效果好,可村里的壮劳力根本无人会夯土墙,只能作罢。
村里的杨三,是已去世的五保户的远亲,他翻开五保户坍塌多年的房屋,竟然还刨出了几车土坯,便用土坯砌成了温棚墙。
果然,杨三的温棚蔬菜长势最好,当年卖了个好价钱,着实让村人羡慕了一把。但没办法,青壮年没人会打土墙,只能眼睁睁看着杨三发财。
庄稼需要倒茬种,不能连年在同一块地种植同一种庄稼,这样会减产。蔬菜也一样,所以,种了三年的大棚必须换地。杨三很简单地推倒土墙打碎撒在地上,土墙还是很好的农家肥。而砖墙就不行了,打碎的砖块不能再利用,需要装车拉到很远的垃圾填埋点交费填埋。
看到土坯墙的好处如此之多,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坐不住了,重新找出了祖辈们留下的打土墙的工具,指导着儿孙们打了几次土墙,也至少让这门老手艺有所传承。
在我的童年生活里,住的是土坯房。土坯房冬暖夏凉,记忆里不论生活多么窘迫,但土坯房里的生活却是温馨的。现在的年轻人无法体验到土坯房里的感受,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祖辈们勤劳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