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徐玉兰的梅花糕 (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徐玉兰的梅花糕 (散文)


作者:澹雅 童生,70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46发表时间:2018-07-03 10:51:43
摘要:‘梅花糕’制作技艺是徐氏祖传的谋生手段,在平时的演艺中,我看到了中国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坚韧品格。徐玉兰说:祖辈的东西决不能丢,那是一份遗产,是我们生命里的东西。


   徐玉兰是故事的女主角,不过故事还得从清末民初,也就是徐玉兰的太公说起。徐玉兰的太公祖居北厍沈家港,一直过着面朝田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他不仅是位农作的能手,还会制作梅花糕和海棠糕,在村上可是远近闻名。在当时,除了种庄稼的本事,还拥有农闲时赚钱养家的手艺,算是能人了。后来,太公自然而然地将手艺传给了儿子徐海生。
   祖父徐海生人缘极好,谁家要定制蛋糕,只需提供面粉,他都会免费帮助加工,让他们吃上甜糯喷香的蛋糕。每逢社戏,她祖父都会赶过去,一边帮助搭戏台,一边好在戏台边摆摊,卖他的糕点,生意很是红火。四邻八乡的戏迷们,一边嚼着蛋糕,一边听着戏文故事,那是相当的有滋有味!
   八十年代初,祖父将手艺传给了徐玉兰的父亲徐其根,徐其根选择在浙江海宁盐官落脚,那里有他家的亲戚,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是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盐官观潮期,游客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他们生意的最好时节,亲戚们都过来帮忙一起照顾生意。当初,蛋糕卖5分钱一个,一天下来销量居然达2000只左右。这样,徐其根在海宁待了五年,积攒买了一只3吨的水泥船。
   后来,为照顾到家里的六稞头(水稻田俗称),徐其根将生意迁到苏州黄桥。此时,徐玉兰已是17岁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得闲就帮父亲打下手,放学后骑着自行车,到学校、到工厂、到闹市区帮父亲卖剩余的蛋糕。有一回,她卖完了所有蛋糕,骑着自行车兴冲冲地回家,谁知道一下车,傻眼了,钱全部颠掉了,伤心自责了好几天,而父亲却没有半点责备。姑娘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父亲的手艺活。居然还偷师隔壁摊,学会做氽萝卜丝饼。
   又过了四年,徐玉兰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徐其根看着与和女儿青梅竹马的毛脚女婿聪明活络、人实在,准备把祖传技艺传授给他。一切稳妥,好事将近。为了宝贝女儿有一个幸福的爱巢,徐其根在苏州黄桥买了钢筋,一路摇船回家,经金家坝时已经是大半夜,突然三吨水泥船发生侧翻,一船钢筋全部沉落了河浜里。
   那天是腊月廿六,徐其根硬是穿一条短裤下河打捞钢筋,无奈黑灯瞎火,河水刺骨,渐渐体力不支。他放心不下船里的吃饭家当——蛋糕模具,不敢远求。大半夜的,徐其根和老伴硬着头皮敲开了河边的人家。老天保佑,遇到了好心人留他们夫妻借宿。
   时间又过去了二十多个春秋,2017年8月,徐玉兰他们重又拾起了老行当,在黎里老街镇东汝家桥畔正式开张了“徐记梅花糕”店,做起了甜蜜,喷香的蛋糕。
   江南古镇多见海棠糕,而梅花糕不常见。海棠糕属焦糖类烤熟,一盘一次七只出炉。而梅花糕属烘焙类蛋糕,一盘一次十四只。做的过程中,需一只只挑起加料做,工艺稍微复杂点。敢于挑战的他们,双管齐下,忙得不亦乐乎。
   新鲜出炉的梅花糕,如同一朵朵盛开的梅花,煞是好看。“梅花”虽小,模具却挺重,常人是想象不到的,一般可达十几斤。你如果没有一个好体力,还真不能胜任。
   四代家传的手艺,自然对品质有特殊的要求,徐记的原则,一是选用上等面粉;二是面粉发酵及火候均拿捏得恰到好处,决不能外焦内生;三是传统工艺制作梅花糕的馅料。纯种赤豆烧熟后,用纱布过滤,成细豆沙馅,行话称“净沙”,这样吃口细腻,不沾牙。然后,用煤炉熬制煮5小时左右,中间时段放棉白糖,等豆沙上面出现一层衣的时候,就要不停地搅拌,直到豆沙粘稠为止,以备用。面粉、豆沙属主料;四是辅料也不马虎。点缀在梅花糕上的红丝,绿丝,黑芝麻,金桔,葡萄干,瓜子仁等,也精挑细选。
   为跟上时代节奏,他们传统工艺上改良创新,是口味符合现代人的饮食审美。上甜、下焦、色香、味佳,深受游客的喜爱。当地老百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三日两朝光顾,生意红火,这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进入互联网+时代,徐玉兰的宝贝女儿玩起了微信营销,送货上门。订购者从分湖一带逐渐扩大到苏州,这股劲真像当时骑着自行车送货的徐玉兰。
   梅花糕制作技艺,是徐氏祖传的谋生手段,在平实的演绎中,我看到了中国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坚韧品格。徐玉兰说:祖辈的东西决不能丢,那是一份遗产,是我们生命里的东西。

共 16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的美食享誉世界,而糕点也是美食的一种,各地有各地的不同风味。居住在苏州黄桥的徐玉兰一家,世代都做着家乡独特的风味--梅花糕和海棠糕。她偷学了祖辈的糕点手艺,继承了祖辈好的经营传统,徐玉兰耳濡目染了父亲徐其根的经营之道,历经二十几年之后,她重新经营少见的“徐记梅花糕”店,选料,配料,制作毫不马虎,因此把个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后来徐玉兰的女儿运用微信营销,送货上门,一时间订购者扩大到苏州,她的干劲就像当年的徐玉兰一样,拔高点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是徐玉兰的顽强精神保留了祖辈的遗产。文章用简练的语言,细致的描述,有序的排列,把故事叙述得清楚明了,使后人知道浙江一带有制作精良的“梅花糕”这种当地特产甜点,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好文推荐大家共赏!【编辑:小白兔白又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白兔白又白        2018-07-03 10:54:50
  通过阅读使我知道浙江一带有一种非常好吃的美食甜点叫梅花糕,其做工细腻讲究,深受当地百姓们的喜爱。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
2 楼        文友:小白兔白又白        2018-07-03 10:57:29
  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当地的美食及特产糕点,在当地都久负盛名的,想来一定很美味,想着口水不禁在口中泛滥。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
3 楼        文友:小白兔白又白        2018-07-03 10:59:01
  感谢作者分享美文,期待作者佳篇不断,遥问安好!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