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影视戏曲 >> 【电影文学剧本】栋梁本色

精品 【电影文学剧本】栋梁本色 ——知青印象


作者:冯耀廷 进士,11294.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39发表时间:2018-07-03 16:43:09
摘要:本剧作者经多日筛选,在已知的十几个集体户中,认定一个命运不错的集体户。他们遇到一位好政治队长,给他们安排了知心大姐、知心大哥,使他们生活中少一些困苦与困惑。

【电影文学剧本】栋梁本色
   编剧:冯耀廷
  
   歌词提供:四平市文友•小园
  
   剧情简介:
  
   今天看到六十至七十岁一线科学工作者时,总会得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那一大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现代一些年岁较大一点文学界人士,对那批知青,还有另一种称呼,叫他们“老三届”。
   那是全民运动前,共和国教育事业造就的一批有真才实学高中毕业生。但是,这批十九岁、稚嫩的脸上,还没完全退去娃娃面孔。在刚到农村第一个早晨,也让生产队头头脑脑们哭笑不得。因为他们刚离开父母,这还是第一次涉足社会与生活。
   本剧作者经多日筛选,在已知的十几个集体户中,认定一个命运不错的集体户。他们遇到一位好政治队长,给他们安排了知心大姐、知心大哥,使他们生活中少一些困苦与困惑。
   十四名知青,有六位女生。八位男生中有一位大二的男生二十二岁;一位上学早一年的十八岁,其它十二名全是十九岁。
   是一批这样青年们,在偏僻地区演译出一场喜怒哀乐生活轻喜剧。
  
   主要演员人物小传:
   集体户成员:
   吉庆才:男、十九岁、集体户男户长、老三届知青。
   柳庾芬:女、十九岁、集体户女户长、老三届知青。只在户中住两夜,精神分裂症患者。
   刘兴保:男、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吕和萍:女、十八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全弘康:男、二十二岁、集体户成员、同一街道住着的已上了大二的知青、学校停课,也加入上山下乡行列中、集体户里年岁最大的、称他老大哥。
   李俊业:男、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蓝照玉:女、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钱雨莲:女、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孙静丹:女、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周振兰、男、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孙晓悟;男、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华志琳:女、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庄睿渊:男、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程绍辉:男、十九岁、集体户成员、老三届知青。
  
   其它集体户成员:
   刘明志:男、十九岁、一队户长、老三届知青。
   明志妈:女、四十六岁、刘明志母亲、华志琳义母。
  
   生产队一方:
   骆敬芳:男、五十上下岁、大石山大队二小队政治队长。
   夏姗岚:女、二十二三岁、大石山大队、二小队妇女队长。
   刘昌和:男、二十九岁、大石山大队二小队生产组长。
   常烨华:男、三十上下岁、大石山大队二小队生产队长。(和女知青同居而犯罪、劳动改造)
   王楷瑞:男、二十五六岁、大石山大队二小队社员。
   武香寒:女、三十八九岁、大石山大队二小队大嫂子队长。知青的知心大姐。
   李旭尧:男、二十五岁、大石山大队二小队会计、社员简称他小会计。知青的知心大哥。
   周冬灵:女、二十五岁、大石山大队二小队小会计爱人。
   赖昭贤:男、四十多岁、大队革委会主任。
  
   县革委会执法队:
   卢继东:男、四十多岁、县革委会执法队队长、是石山大队革委会主任赖昭贤战友。
   执法队员甲
   执法队员乙
  
   剧本正文:
   空镜:
   片头画面:(全剧中节选)片头曲,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推出片名:栋梁本色
   影片中插曲•《知青之歌》:
   塞北的狂风,吹硬了我们的筋骨。
   南国的烈日,晒黑了我们的臂膀。
   沸腾的热血,化开了三九的冻土。
   顽强的斗志,征服了雨季的泥浆。
  
   一•场景:东北、江浪县、鹰山公社、大石山大队二小队村口、日、外
   闪入:鹰山公社、大石山大队二小队村口,赴二队下乡知青画面。
   片头画外音:一九六八年八月初,从省城走进农村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人们习惯称他们老三届,大批知青听毛主席的指示,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繁华都市走向农村。您看到的这个集体户,是到江浪县、鹰山公社、大石山大队二小队的知青。一行十四人,在手持写着“听毛主席的话,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红旗引领下,在村口向二队行进路上。
   集体户男户长吉庆才:(拍打着驾驶楼顶盖,向汽车司机大喊着)师傅,在村口停下!(又对他户成员一笑)同学们,咱在这里下车。
   吉庆才:(十四位知青,从敞篷解放车大厢中跳下,对司机嘱托)师傅,您就跟在后面吧,直到我们把行李等物品卸下后,您算完成光荣任务。
   (司机只是点头一笑,并没有言语,可能是怕说错话那种表情,用点头、摇头)
   集体户成员,绰号大圣的孙晓悟:(向户长做个鬼脸一笑)哎,老吉,这就到地儿了?床呢?我的床呢?这地方没个遮风挡雨的屋顶,怎么住人呢?哎,老吉,您想把革命种子抛洒在这荒无人烟荒原上吗?咯咯!笑谈、笑谈!(做个反手遮目动作)
   吉庆才:(瞪了一眼孙晓悟)闭嘴吧大圣,就你还革命种子?把你放在花果山正合适。(面对大家)兄弟姐妹们,咱都要遵守在城里时,咱大家规定的制度,文明进村,给贫下中农留下第一个好印象,记住了吗?
   集体户女户长柳庾芬:(举手示意)吉户长,我认为大圣的三问有点道理。咱为什么在这里就下车?你知道哪是一队、哪是二队吗?我看咱还是到地方再下吧。
   吉庆才:(看柳庾芬,担心她出现状况,对她一笑,耐心表情去解释)柳户长,去一队的车已进了屯,咱走进去指定是二队了。东屯的三四队已经过来了吗,咱再看见的生产队部,一定是二队了。(又面对大家)同学们,我们是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来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要注意自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柳庾芬:那好,我们一定要高呼口号进屯,要声势浩大进屯。
   吉庆才:(走到全弘康身边耳语)老大哥,柳户长最听您的话,去劝劝她,是不是要犯老病啊?千万别出状况啊!
   全弘康:(小声耳语)庆才,早就不应该叫她跟来,一路奔波不犯病才怪呢。
   吉庆才:老大哥,您去说她几句吧。
   全弘康:好的户长,我去试试吧。
   集体户女生华志琳:吉户长,你说咋办就咋办吧,都听您的。在家时父亲常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柳庾芬:吉户长,即使是这样,也用不着走着进村啊,汽车还要跟在后面,一看就是形式主义。我看不惯摆花架子,不过,华志琳说的也对,都听您的。
   集体户成员刘兴保:(学柳户长的样子,举手示意发言)柳户长说的对,给人第一印象是摆花架子。乡下人不喜欢这一套,还是坐车进屯吧。
   吕和萍:(也举手示意发言)咱别乱起哄了,让吉户长一个人说吧,咱执行就是了。
   全弘康:大家静一静,我提议,咱进玉米地去排放一下吧,我的一泡尿实在是憋不住了,到地方再没厕所,更麻烦。
   话外音:全弘康是集体户里年岁最大的男生,大家称他老大哥,已上了大三念半年,学校停课。在家待业期间,经街道办动员,他决定和同街道里一群高中生上山下乡。
   吉庆才:全弘康说的对,男生进路北地里,女生进路南地里。由户长带队,完事后在这里集合,步行进村,马上行动。
   (十四人分男女两伙,纷纷钻进青纱帐)
  
   二•场景:东北、江浪县、鹰山公社、大石山大队二小队村口、日、外
   十四人重新聚集在进村的田间路上,旗手周振兰走在前面,领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吉庆才:(大声喊)停停停,忘了一件事,咱互相看着对方,把脸擦净。我看见李俊业才知道,我们都是灰头土脸的。
   李俊业:(上前一步)户长,你这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了,你也那个怂样。
   柳庾芬:俊业,吉户长说的对,还是拿出毛巾擦一擦好一些。四百里飞沙走石,谁的脸上也干净不了。进屯让社员看见咱,会笑掉大牙的。
   蓝照玉:(从上衣兜掏出小方镜,擦完递给柳庾芬)柳户长,用这个吧。我从来离不开它,经常带在身上。(又拿出手绢递过去)
   柳庾芬:(接过小方镜和手绢,耳语)照玉,以后一定很艰苦,咱互相帮助会好很多。
   孙静丹:(和钱雨莲互相指点对方在干洗面部,声音压的低低的)雨莲,咱在这里要住多久?我一看到破破烂烂的村子民宅,心里打怵,就想马上回家。雨莲,我的心又飞回了省城,我想他了。(脸上显出害羞的红晕)
   钱雨莲:(一脸惊恐万状表情,用手指逼着嘴角)嘘!小声点,这种念头千万别让柳户长听到,她会开你批斗会的,她要犯了老病,得谁跟谁来,真受不了。哎,敬丹,你的那个他怎么不下乡呢?
   孙静丹:(羞答答表情)他和他爸在研究玉米收获机呢。咱国内大学停招,他爸和他妈在想办法把他弄到外面去读研。真倒霉,赶上大学停招。
   钱雨莲:哇!你的那位真有志气,这个年月还把心思放在建设社会主义上。(对着耳边)嘘!小点声,别让柳户长听到。
   孙静丹:我才不怕呢,这是农村,这里硝烟没有城里浓。(一声长叹)唉!还是不说的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两人走回队列中)
   孙静丹:(又去和吕和萍在互相指点对方在干洗面部,用手向一旁一指)看,蓝照玉会美又会巴结柳庾芬,在校时是一个战斗队的。看不惯,恶心!
   吕和萍:(四周看了看)其实吧,蓝照玉也是对的,咱下乡就得抱成团取暖才不会受伤害,静丹姐,您说是吧?
   孙静丹:呵,小妹妹,你说是就是吧,我就爱听你你说话。
   吉庆才:(大声喊道)好了,马上列队,周振兰还领唱,把旗子展开。
   (十四人列一长队,唱着歌曲走进村子,汽车在后面跟着缓行)
   淡出:二小队村口,赴二队下乡知青画面。
  
  
   三•场景:东北、江浪县、鹰山公社、大石山大队二小队、队部门前、日、外
   闪入:江浪县、鹰山公社、大石山大队二小队、队部门前、队长带领社员迎接知青的隆重场面的画面。
   第二生产队政治队长骆敬芳:(在组织社员夹道欢迎生产队里的新成员,动员中)大家注意了啊,今天下午暂时停产,是有重大意义的。是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最高指示,迎接我们的新成员,省城来的知青。都拿出十分精神来,一定注意咱的形象。
   妇女队长夏姗岚:(大声喊起来)放心吧骆队长,咱保证比一队强。我刚从一队回来,他们没人迎接,队长领几个人打扑克呢,他们可能都没有准备。
   骆敬芳:(看着夏姗岚一笑)夏队长,咱管不着别人,做好自己。都是统一由大队安排的,咱严格执行不走样,让毛主席放心就好。(看着生产组长刘昌和)昌和,去东村口放哨。发现有汽车开过来,马上通知我们。
   (在接到队长命令去村口放哨的生产组长刘昌和,答应一声,向东村口跑去,爬上一棵老柳树,向弯弯曲曲乡村田间小道,东南方向通往省城的乡路上张望)
   夏姗岚:(走到骆队长身边耳语)骆队长,我干点啥?连大嫂子队长武香寒都有事做,也给我派一份活呗,死巴巴地站着难受!
   骆敬芳:也好,去领两个小姑娘,去东院知青之家帮助收拾一下餐桌、碗筷,打扫一下卫生。别跟着做饭那些妇女闲聊,你还是个姑娘呢,你的那些大嫂她们会拿你寻开心的。
   夏姗岚:我才不在乎呢,都是些老大嫂子,说说笑话又会怎样?
   骆敬芳:听话,别去惹大嘴岔子,她是个半疯。她会扒光你的衣服,让你当众出丑的。
   夏姗岚:好吧骆队长,我听您的。咱不招惹她就是了,那是个疯子也是个半彪子。
   骆敬芳:(无可奈何的表情,看了夏姗岚一眼)知道就好,玩笑过了头,会出事的。
   (四十名社员,老老实实的站在路两边等待着,有的交头接耳在说些闲话)
   社员甲:(交头接耳)军宣队还没走呢,毛主席又派一帮学生来,这回热闹了。
   社员乙:(附耳嘘声)多睁眼睛少说话,像你这种不满情绪,很容易坏事的。
   在村口放哨的生产组长刘昌和:(一口气跑到骆敬芳身旁)骆队长,来了,一共四辆汽车,在四队、三队门口停下后,又向咱这边开来了。队长,我还用不用去放哨了呢?
   骆敬芳:(严肃地喊一声)都有了,规规矩矩地站好,别乱讲话,听到没有?
   (男女社员、老的少的都有,七嘴八舌的答应着)
  
   四•场景:东北、江浪县、鹰山公社、大石山大队二小队、队部门前、日、外
   十四名知青,走进社员夹道欢迎中间那一刻,社员中有几位交头接耳的盯着女生说怪话。
   生产队长常烨华:(对身边的王楷瑞说)这些女生都扎根可不错,真有几个秀气的哈。老王啊,说不准这里有扎根农村的呢。
   社员王楷瑞:(对常烨华一笑)呵呵,常队长,做梦娶媳妇,竟想好事呢。你真得多加小心,别打这些人主义,这是毛主席派来的。弄不好,你可是要蹲班房的。嗯,你是队长有这条件,领她们劳动,会有感情的。
   常烨华:(瞪了王楷瑞一眼)说什么呢?那叫利用职务之便。我要的是两厢情愿。(看见最后走过去的华志琳)楷瑞,咱庄稼院里可养不了这样女孩。

共 53494 字 11 页 首页1234...11
转到
【编者按】“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这一观点时,后来居然成了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的宣传口号,大批知青响应中央号召,从城里来到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他们用青春、热血和汗水,接受劳动思想教育与锻炼,或者通过此段经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垫下基石。其实在当时,由于历史局限性,知青上山下乡是上层建筑失误的政治决定,它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青年们追求知识、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的个性。此剧气势恢宏,还原了那个年代有关知青的一段现实背景,令人感慨万千。其实,下到基层的知青们在骨子里流淌的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祈求,他们尽可能用到能够想到的途径来改变自己,不愿屈从现实和在现实面前低头。比如剧中,后来,知青华志琳学了医,成了先进个人,见义勇为的好医生。李俊业进了工厂,成了机械厂劳动能手,技术改革标兵。全弘康对梦想坚持不懈,他努力写出论文,后被国防科委看中被特邀等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好多在那个年代的知青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梦想和抱负,矢志不渝,待到天气转晴之日,积跬步而至千里,他们不愧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流砥柱,成功中的佼佼者。在知青下乡之初,存在诸多不适感。在那个特殊年代,正是有了像武香寒和李旭尧等这样的人,知青们那段岁月才有了令人难以忘却的温暖和快乐。此剧是一部有关知青生活的回忆,是知青们酸甜苦辣的奋斗史,剧本不仅写出了人性,而且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剧本语言凝炼,构思巧妙,其中设计人物众多,主要人物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代表性,情节设置合理,自然朴实,将浓郁的情感穿插其中,也是作品的一大亮点特色,佳作,热情推荐欣赏!【编辑:箫音依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70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箫音依依        2018-07-03 16:48:19
  一段知青生活岁月的回忆史,一段酸甜苦辣的记忆,一段对理想的矢志不渝,一段对信念的坚守和支撑。拜读冯老师的精彩剧本,问好夏安,祝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冯耀廷        2018-07-03 18:48:11
  诚谢依依编辑的编按与评论,希常来指导评论。祝您夏日清凉愉快、事业成功!
2 楼        文友:冯耀廷        2018-07-03 18:53:12
  这篇文学写了好长时间、三月份基本写完。在自己审查时,删掉大部分后,便悄悄地放下。进入六月份以后,又重新的起草,改了一遍又一遍后,自己基本满意后才上传。
天有浓云雨自洒. 地有沃土育百花. 人有大志必成器. 心有学识气自华。
3 楼        文友:箫音依依        2018-07-03 19:15:11
  为冯老师的执着点赞,这份坚持着实不易,来源于激情,来源于对文字的热爱,来源于素材的积累和对生活的真善美的追求,值得提倡,值得大家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冯耀廷        2018-07-03 19:56:29
  只是想在有生之年,把已知的故事,用种种文学形式讲给所有读者听,但文字不美,拙句表诉,只求读者谅解!
4 楼        文友:联丹        2018-07-03 19:43:02
  为冯老师又一部大作点赞!这是一篇描写知青方面的,文章大气、内容深刻,与以往的创作风格略有不同。总之是各有特点,皆是老师的精品之作。拜读学习了。
最爱江山美!
回复4 楼        文友:冯耀廷        2018-07-03 20:00:08
  诚谢联丹老师厚爱,又能见到您的评论,深感荣幸!祝联丹编辑事业有成,夏安!
5 楼        文友:箫音依依        2018-07-04 23:14:45
  恭贺冯老师的剧本斩获精品称号,希再接再厉,期待再次赐稿,绽放精彩。问好夏安!
回复5 楼        文友:冯耀廷        2018-07-05 04:56:31
  诚谢编辑部抬爱,要感谢箫声依依编辑在审核中的帮助。江山文学网是我精神家园,我要真心诚意的为她添砖加瓦!
6 楼        文友:联丹        2018-07-05 09:11:11
  祝贺冯老师作品加精,望不断努力、再攀新高!同时希望老师注意身体,天热了休息好,天天有个好心情。
最爱江山美!
回复6 楼        文友:冯耀廷        2018-07-05 09:16:42
  感谢联丹编辑的关怀,祝您事业腾达,青春永驻!遥祝夏祺!
7 楼        文友:东辰        2018-07-05 16:23:12
  很好剧本,使我回到那个年代!非常欣赏,好笔墨,超赞,您好,回忆起这火红的年代一一敬无限!
   一一有时间好好细读,只看一个开头就震了魂魄!
回复7 楼        文友:冯耀廷        2018-07-05 18:14:49
  那是值得回忆的年代,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收获了人生的基石!
8 楼        文友:劳英        2018-07-06 08:40:47
  剧本在人物众多的情况下,由于主要人物的个性突出,让人看了,觉得剧本故事清楚,加上剧本语言表达顺畅,可谓是一个好剧本。剧本通过一群知青在农村的风风火火的建设新农村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这些“老三届”的进步的思想和行动。“老三届”的成长,成为今后国家的栋梁。我们一向来都佩服“老三届,”尊重“老三届,”看好“老三届”。剧本不长,但意义却深厚。好剧本,这是作者极其用心写出的好剧本。精品!辛苦作者了,问好!
相信自己的努力
回复8 楼        文友:冯耀廷        2018-07-06 10:01:06
  诚谢文友的点评,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知青在乡下的一切记忆犹新、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多数还健在,是良知驱动我把那时留下的印象还原。祝文友天天愉快,夏安!
9 楼        文友:冯耀廷        2018-07-14 15:13:03
  把这篇人物与故事情节清零,又蕴酿一部谍战故事。最后来看几眼老三届吧,下一部比你们还要远二十多年。
天有浓云雨自洒. 地有沃土育百花. 人有大志必成器. 心有学识气自华。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