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火样的情怀,诗样的意境 ——赏读孙犁的《风云初记》有感
提起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作家孙犁,人们总习惯性地想起他的代表作《荷花淀》。进而想起那飘飞的芦花,如雪的苇席,粉红的荷花箭,乳白的菱角,悠幽泛香的荷花……这种清新富有诗的意境风格,常常使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受到美的享受感染。自然,在阅读作品过程中也会受到深刻的教育和不少启迪。读孙犁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后,我愈发感到:作家在不断追求美的诗的意境中始终抱着火样的情怀,抒发着热爱故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愫。
《风云初记》以冀中平原五龙堂为背景,写出了1937年春夏至1938年间,农村多种人物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具体展现出革命战争如何排除困难,清醒头脑,迎接更大的胜利,歌颂了人民精神的解放和成长,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斗争。
孙犁的小说如同他的散文一样优美。所以,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散体小说”或“诗画小说”。我在读《风云初记》中亦有同感。而且,小说中作家并没有采用喑呜叱咤、火光硝烟的大场面正面叙事和渲染,而是通过日常生活和感人的细节刻画进行侧面烘托来巧妙反映。如书中写芒种领导的连队与敌交战,侧面提到贺龙领导的队伍转战,吕正操司令部队的扩编。都没有多大的场面,作者所用笔墨极少,而众多的则是细致地写后方农村各层人们的心态,对抗日的态度和抗战的一切细致繁琐的准备、支援工作。孙犁小说的“诗画美”集中体现出景情交融,寓景于情。譬如第七十九节中写芒种率领连队转移进山中一节:“溪水围绕着三座山流泄,使人不能辨认它们的方向和源头。溪流上面,盖着很厚的从山上落下的枯枝烂叶,这里的流水,安静得就像躺在爱人怀抱里睡眠的女人一样,流动时,只有一点点细碎的声响。”这幅山涧图描写细腻,画面感强,掩卷遐思,令人悠然神往。再看春儿带领妇女自卫队练兵散操后第二十六节末尾:“野外起了风,摇撼着场边的一排柳树,柳树知道,狂风里已经有了春天的消息,地心的春天的温暖已经涌到它身上来,春天的浆液,已经在它们的嫩枝里涨满,就像平原的青年妇女的身体里,激动着新的战斗的血液一样。”这段描写不仅具有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着极美的象征意义,读来印象深刻,意境优美。
作家尽管描写了一幅又一幅的优美画面,但这并不只是为了追求艺术上的高境界,而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抒发自己火样的情怀和爱祖国、爱人民、爱故乡的深情。在第七十节,写春儿跟随大部队紧张行军休息间,春儿的心里想像就像奔腾的河流,倾泻着对家乡无比的情爱。“亲爱的家乡的土地!在你的广阔丰厚的胸膛上,还流过汹涌的唐河和泛滥的滹沱河。这些河流,是你身体里沸腾的血液,奔走和劳作的动脉!是你的奋发激烈的情感,是你生育的男孩子们的象征。你的女儿是沉静的磁河和透明的琉璃河。她们在柔软的草地上流过,娇羞得不露一点儿声色,她们用全身温暖着身边的五谷,用乳汁保证了田园的丰收。”……“家乡啊!一支曾在几次反“围剿”战斗里立下威名,经过雪山草地上的千辛万苦的部队,正在你的富饶的土地上,急急忙忙连续不断的行军。”……“家乡啊!你儿女众多,你贡献重大,你珍爱节操,你不容一丝一点侵辱,你正在愤怒!”这几段,哪里还是春儿的想象,分明就是作家热烈奔腾的血液的运突,熔岩般火热情感的赤裸裸抒发哟!
作家的感情是热烈的,也是深沉的。他将自己的感情紧紧融于抗战人民无比的热情之中了。在伟大的抗日战争面前,在祖国即将亡国作奴隶时,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鼓舞着千百万民众,在这民族危亡之际,对抗日的态度竟百态众生,有妥协的,有反对的,有冷淡的,有不理解的。但更多的、更动人的却是那些淳朴厚重的乡民。尽管他们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在支援前线抗日中却贡献了自己的一粒米,一匹布,一双鞋……一颗诚挚的心。在第六十五节,写到两个妇女为用磨而争吵,都是农村妇女,吵个没完,让人感到农村妇女为了一己私利而尖酸刻薄,但一听说是为抗日交公粮,就急忙道歉让磨并感到内疚,这是多么感人的一个细节哦!为了抗日,老大娘宁肯自己吃野菜,也捧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粮食,妇女们宁愿熬更守夜,也要把军鞋及早赶出来。这一切为了抗日,一切为了支援前线的局面,只有与人民鱼水之情的共产党才能发动起来,这是真实的,也是作家曾经亲身经历,所以落笔处才显得分外细腻,具体真实动人。
作家就是以这充实的内容,饱满的激情,细腻的笔触,诗画的意境,火样的情怀,抒写出了抗战这伟大时代风云的序曲,抒发了这场伟大民族斗争中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挠的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