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念祖追宗(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念祖追宗(散文)


作者:隐飞 布衣,348.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2发表时间:2018-07-05 06:38:54

一条长长的街道,从西往东,少说也有三华里,这就是连山场。连山场是通俗的叫法,北宋神宗时官方已定名连山镇。连山镇建制久远,是广汉市人口仅次于雒城镇和三水镇的第三个大镇,地处三县交界,解放前有水陆码头,是客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又因是边缘镇,管辖松驰,深得客商取巧之心,因而连山镇的集市繁荣兴盛,四方客人纷至。
   清移民时,在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移民潮的影响下,广东阳山县一支李姓族人得知西蜀沃野千里,加之广东正值荒年,在乾隆末年举族迁移,辗转来到四川广汉连山镇划地建房,多年辛勤后建成李家大小两处寨子,人丁兴旺,在清道光年间己繁衍为三十多户人,方圆数平方公里,成为连山镇显族。
   李氏宗族的《家训十则》有“重祭祀”条:祭祀隆重,报本昭穆常青,所以动先祖之格也。……凡我族人,切不可怠,忽以渎先灵。李家大寨子族人十六世啟珍公的儿子茂初公未忘家训,他在乾隆二十九年入川时,带了三位先辈的“金骨”,葬在连山镇金旌山。另有移居连山的同宗同族人,也先后将先辈“金骨”从广东迁到连山六节祠或松林乡安葬。
   当年连山镇就一条街,分为上场和下场,李氏宗亲合力在下场修房建祠开商铺,几家人拥有了下场的大半边街。李氏宗亲感念祖先荫庇,不忘先辈恩德,李家嫡系十七世茂全公和胞弟茂全、茂瑚、茂廷、茂章、茂崇六兄弟,联络族人共同在连山镇下场修建祠堂,占地近三亩,号金华殿。金华殿系泥木砖结构三进式建筑,殿门进去是通道,采用附近涌泉红砂岩凿成的石板铺就,左右为廊房,第二进为厅堂两边各有三间厢房,然后是一座大天井,过天井便是正殿,为第三进。
   正殿两边有耳房,耳房内有正方形小天井,房屋四间。正殿前有抱粗石柱四根,中间两根石柱凿刻有阴文对联一付,上联“万卷图书天禄上”,下联“四时风物月华中”。对联应是源自云南木府万卷楼堂联“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雾月华中”。将“云雾”改成“风物”或许是书者记忆失误,或许是李氏文人有意为之,因为李氏族人出过两位以上的太学生,太学生往往学业不精。将这付联刻在大殿石柱上,应该是彰显李氏族人耕读传家的价值观。
   清道光年李氏十七世李茂原兄弟追念始祖,以金华殿为念祖会堂,首次起念为道光二十年三月清明节,道光二十七年立碑为记。该碑在2014年正殿右耳房天井中掘出,碑高一米二左右,宽八十公分左右,因长年躺卧天井,受兩水冲刷,石碑侵蚀严重,百分之八十碑文已无法辨认,但碑首“李氏新建念祖会碑记”字迹清晰,碑尾“此会起自道光二十年道光二十七年岁在××××……”依稀可辨。
   据连山镇大寨子98岁李调杰(1919年生)老人讲,念祖会每年清明节前举行,由大寨子李氏嫡长子孙主持,领着大小两个寨子的男人从上午开始上香行堂礼,跪拜祖先,感恩先辈。他在少儿时期由父亲带着去参加过念祖会,他说只限男人出席,不许女人参加。各家女眷只能在家中为男人准备贡品,然后交给家中男人到念祖会献礼。老人当年受益念祖会资助,上过私学,习过《尚书》《中庸》课,一手蝇头小楷字,颇见书法功底。在20世纪九十年代兴修公路要穿越农村坟地的情况令老人不安,老人费了好几天时间到金旌山李氏祖坟,将十多块墓碑碑文抄写一遍保存至今。
   念袓会行堂礼时,在金华殿正殿神龛上供奉各宗祖先牌位,住持会念诵各家先辈名号,简述其功德,然后按嫡庶和辈份行礼,先嫡后庶,先高辈后低辈,向每宗的祖先牌位三作揖三叩头。接着住持人宣佈宗族管理情况和宗族来年的重大安排,然后对族人进行奖惩。十八世永进公进国子监做太学生,就是念祖会以金华殿资财保送去的。有褒亦有贬,民国四十年左右,族人“标杆子”李调全起邪念,强摸了自家兄嫂乳房,在念祖会时被押进金华殿严惩,用斑竹片将其屁股打开花。
   “耕读传家”是李氏宗祠念祖会的重要内容,读书习文,遵纲守常,弘扬祖德,激励后人是念祖会一百多年不变的家风。同时也惩戒恶德,凡触犯法纪,横行乱伦,无理取闹之辈,便通过念祖会公决处治。
   李氏金华殿的念祖会在解放前夕虽被时代涅没了,但建筑保存了下来。金华殿土地改革时被政府接收,后划归连山镇供销社管理,大跃进时期在金华殿第二进场地上筑起炉灶,浇注农具铁铧梨,后改为棉花收购站,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红卫兵大串连,地方上需要做好接待工作,供销社便将金华殿改建为招待所。
   据老人李调杰说,金华殿大门有一付金光闪闪的对联“礼乐家声远,文章世泽长”,虽然早己荡然无存,不过文脉气息似乎还在此地飘忽。20世纪七十年代这里成了广汉文艺创作基地,从1971年起,广汉文化馆每年会在这里举办文艺创作改稿会,少则一次,多则三次,每次集中有作品的业余作者6至10人,相互阅审作品,然后谈个人看法提修改建议,时间为一周或十天。
   这地方出场口便是终年水流不断的绵远河,对岸更有滿蓄灵慧之气的大小涌泉,即使绵远河的水干涸见底,但涌泉的水依然汪汪的,绿蓝绿蓝深不可测。因此,参加文艺作品改稿会的辅导老师与业余作者,往往会在晚饭后散步到此一遊。得山青水秀灵气滋养,每次改稿会都有佳作问世。业余作者刘合根、唐学钊创作的小话剧《华英滿枝》,文化馆创作组刘少匆老师的小话剧《桥宽路长》和电影文学剧本《蔡锷》在这里完稿,后参加温江地区文艺调演、峨影厂剧本审读都获得好评。1973年,《四川文艺》(现《四川文学》)的主编履冰也来到这里,辅导过广汉业余作者的小说创作。从1974年起,四川省文化馆的刘洛仁老师经常来广汉辅导新故事创作,每年会到连山的金华殿住四五天,一直坚持到1977年。
   金华殿是广汉保持建筑格局没大变化的少数宗祠会所之一,至今已近两百年,2014年2月18日被广汉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宗祠”。

共 23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悠悠华夏,一个个姓氏族群组成了他恢宏大气的历史画卷,五千年文明的传承演绎,正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锐意进取的发展史。一座李氏宗祠,发起念祖会,其变更兴衰,谱写出了时代风云、苍海桑田的变幻,因其独特建造和氛围,成为了辅导业余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地方,并涌现了《华英满枝》、《蔡锷》、《桥宽路长》等作品。广汉市的连山场,是广汉市第三大镇,地处三县交界,解放前有水陆码头,是客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李姓族人在乾隆年间由广东迁至连山场,之后建成李家大小两处寨子,人丁兴旺,在清道长年间已繁衍为三十多户人,方圆数平方公里,成为连山场显族,并建李氏宗祠,发起念祖会。作品思路清晰,叙述流敞,把李氏族人的发展繁衍史呈现在读者眼前,并再现了李氏宗族祭祀念祖的盛况。其宗祠为文学创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篇难得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中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中岩        2018-07-05 06:40:02
  问候作者,佳作点缀柳岸,祝创作丰收。
回复1 楼        文友:隐飞        2018-07-20 12:19:07
  感谢中岩老师的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7-06 22:46:42
  欣赏作者精彩散文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