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为博爱正名(杂文随笔)
最近看见微信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据说是某大学教师讲国学的视频,其中讲到“孝”字与“博爱”的不同点。他是这样说的:“我们现在受西方的影响,西方人说博爱,我们也说,我们受骗了。西方人爱狗、爱猫、不爱妈。他们认为那就是爱,其实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爱狗、爱猫、不是爱。包括爱小孩子都不是爱。我们中国人如果一定要写‘爱’字,那么这个字是贬义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爱’的含义是‘贪爱’。男女之爱是什么爱?是贪爱。真正的爱必须在前面加一个字‘仁’字,即仁爱。例如有个小伙子对姑娘说‘我爱死你了’,这是什么爱?贪爱。你想占有她,霸占她。恋爱是互相霸占,越爱得深,越痛苦,死得越快。最近有人说‘母爱是最伟大的爱’,这是屁话!小猫小狗有没有母爱,这伟大吗?小猫小狗都会的爱,是伟大的吗?屁话……”然后他叫一个小女孩上台站着,说:“亲一亲小女孩不是仁爱,是贪爱,亲一亲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是仁爱,是‘孝’,‘孝’是中国的文化……”很显然,他把“博爱”与“孝”对立起来了,忽悠了不少的人。那么“孝”和“博爱”真是对立的吗?“母爱是最伟大的爱”这句话错了吗?我们来分析如下: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博爱”?博爱都包括哪些“爱?”具体包括些什么内容?
我经过查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年3月编制的、由商务印书馆印刷的正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97页解释说:“博爱是指对人类普遍的爱。”
如果他不服气,认为这个解释不全面,我们可以用百度搜索一下。百度的解释有很多,第一条就是:“博爱既是无私的,又是广大的。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给予不认识的人。甚至在平时反目的敌人、对手遇难时,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博爱是能让人心胸广大的,既然心中有了爱,再暴躁的人,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变得柔情似水”。“博爱即为仁者之爱”。
国父孙中山先生经常书写“博爱”二字送给亲朋好友,南京中山陵就有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博爱”二字。
由上面的论据可以证明,某大学教师对“博爱”的解释是一种曲解。他首先偷换了概念,将“博爱”两个字解释成“爱狗、爱猫、不爱妈”,然后再加以批判。其次他把“孝”和“博爱”对立起来,在抬高“孝”的地位时,贬低“博爱”。这是诡辩论者常用的伎俩。
笔者以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搜索的解释,“博爱”就是对人类普遍的爱;“博爱”就是仁者之爱。那么“孝”也是包括在“博爱”之中的,不仅如此“男女之爱”是人类最基本的爱,最基本的情感,没有“男女之爱”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和延续。人类就会走向灭绝。所以说“男女之爱”是延续人类的基本的爱,是最美好的爱。所以人类世世代代的文学家才会写了那么多的文字歌颂人类的“爱情”。当然这种“男女之爱”是指的“两情相悦”的情爱。绝不包括“强奸”“霸占”等等。
其次我们说说“母爱”是不是最伟大的爱。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母爱就存在了多少年。可以说母爱比“孝”这个概念古老多了,历史悠久多了。没有母爱,人类无法生存,无法发展。母爱肯定是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母爱不求回报,不求索取,只是无私的奉献。在人类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为了儿女的牺牲,会做出损害自己的事情。是的动物也有母爱,不能因为小狗小猫也有母爱,就说母爱不伟大。正因为母爱是世界上所有生物共同的爱,才更能证明母爱的伟大。因为没有母爱,就没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难道否定母爱伟大的那个“大学教师”,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就说是“孝”有多么重要,它也不是首先的情感,它只是对母爱的回应而已。有了母亲的生育之恩,才有“乌鸦反哺”;有了母爱的养育之恩,才能有“小羊跪乳”。哪个事物在前面?没有母爱的伟大,怎么才能有“孝”?
“孝”只是晚辈对长辈的“爱”,而“博爱”包括人类所有的“爱”,当然也包括晚辈对长辈的“爱”,不仅如此,还包括“长辈对晚辈的爱,包括母爱这种最伟大的爱。”
至于有人说,西方存在着“爱狗,爱猫,不爱妈”的现象,但是这不是西方的文化,不是西方的主流社会精神。正如我们中国也有许多“不孝之子”一样,中国有“不肖子孙”不能说中国文化是“不孝”或者“虚伪的孝”、“愚孝”。西方有“爱狗、爱猫、不爱妈”的人,也不能说西方没有“爱”。我们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学会客观的看问题,遇到微信视频应该会分析,应该动动自己的脑子,不能人云亦云。对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世界是多元化的。东西文明是人累文明两个基点。了解,学习东西方文明发杨各种文明,文化的优质,创造更好的人类文明是世界走向大同才是人类发展的方向。
一切敌毁人类文明的言行都是不耻于人累的狗屁堆。
——一个微信朋友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