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一路苍茫一路秋(散文)

精品 【晓荷·遇见】一路苍茫一路秋(散文)


作者:吴连广 童生,821.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70发表时间:2018-07-10 21:58:00


   一
   好像四季和大漠戈壁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两个毫不搭界的词汇。因为,在这里没有春播秋获的忙碌,也没有春天的希望和秋天满是禾茬的悲凉。所以,谁也不会在意戈壁秋天的模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戈壁是没有植被的,也就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花红柳绿。其实,这只是我们想象在作怪,把茫茫的戈壁想象成寸草不生的荒原,也就有了我们最初的判断,抹杀了戈壁上那一点点秋天的韵味。
   秋天的戈壁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每次我从库车回阿克苏,无论坐火车还是大巴车,都会经过很长一段的戈壁。每次坐在车上我总喜欢把目光投向车窗外,看着急驶而过戈壁景象,心中总是涌动着一股强烈巨痛感,总是波澜起伏很纠结,为那些苦苦挣扎弱小的生命,感到无比的沉重,也会为那些春天奉献一片并不耀眼的绿色,秋天也会呈现季节的节拍,而让人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欣慰和愉悦。虽然,戈壁的秋天并没有那么鲜明那么隆重,就像顽皮的孩子胡乱在白纸上画上几笔,这样的描绘似乎略感单调简捷,然而,一张白纸就不再是一张白纸了,它有了淡淡的秋天模样,有了画儿最初的雏形。
   这里没有秋天忙碌的身影,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欢歌笑语,所有的一切都沉浸于季节的节拍之中。戈壁的秋天是安静的是平淡的,像是一位成熟历练的老者,不动声色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里,戈壁是没有四季的判断中,秋天的脚步已经踏遍了戈壁的角角落落。
  
   二
   火车从新和车站开出,两侧车窗外被秋风涂抹的田地和果林,已把秋天描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粗一笔细一笔,深一笔浅一笔彩色的油墨,把车窗外的秋色描绘得更浓烈更加韵味十足了。秋日戈壁的阳光,和别处的没什么不同,依然挥洒着耀眼的光芒,脱去夏日的热烈,也越发变得妩媚了,像一张可爱微笑的脸庞,像一只温暖纤细柔软的小手,轻轻地抚慰着秋风掠过大地留下的伤痕。
   过了大尤都斯车站,秋色也就越来越淡了,田间地头上稀稀拉拉几棵大叶杨,依然绿意盎然,它们不愿脱去生命的象征,站在秋风里苦苦地支撑着最后绿色的信念。也许,它们内心渴望着与众不同,把自己塑造成一座生命的雕像;或许,它们是在炫耀强大的生命力,毫不掩饰对秋风肆虐的蔑视,阻击着一次次秋风疯狂的进攻;或者它们更希望自己像勇士那样,站立成一种独特的风景,一种昂天长啸的怒吼,与秋天做着最后的厮杀。可是放眼四顾,一天浓似一天的秋色,几棵大叶杨执意的绿色,已遮掩不住秋风扫落叶的残局,不知不觉翠绿的田野就像被泼上了一层金色的油彩,秋天就更加鲜明了。
   一把把挥舞的镰刀,把秋天划得遍体鳞伤,一道道伤痕是刻在心上的记忆。它时常让我们回想起秋天的欢喜和心头上的悲伤。一声短促的鸟鸣掠过长空,那时,寂静的田野也落下了绿色的大幕。田间地头的大叶杨,再也支撑不住心中最后的信念,慢慢地把自己也涂抹上那一层金甲,蓄积一腔的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回归,再次点燃绿色的火炬。
  
   三
   一片片雪白的棉田向后奔跑着,好像它们已经找到了回家的路,迫不及待地盼望着一双双粗造的大手,把它们采摘回家,变成一沓让人喜笑颜开的票子。这不是棉花最初意愿,随着时光的变迁,很多简单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也充分地展现了我们欲壑难填的丑态。
   棉花最初只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后来被人类发现它柔软温暖的特性,获得棉花也远比获得野兽的毛皮要容易得多,春播秋获就可以获得生活的必需品,没了狩猎时的危险和血腥,棉花也就成为了一种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类从远古时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很多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把棉花纺织成纱纺织成布匹,做成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逐渐代替了野兽的毛皮,生活方式也从狩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文明进步,有了一次次文明的变革和提升,也就有了社会的形成与进步。
   而如今的棉花,早已超出本质的需求,而成为一些人财富的象征。一眼望去就知道,那只是一片刚开垦没多久的土地。一株株低矮的棉花,就像大病初愈一般,有气无力地站在那里,与大漠戈壁对峙着,与荒凉相抗着,接受着春夏秋冬的检阅。虽然,那只是一次短暂的生命历程,然而,它们还是捧出了心中最洁白的爱,温暖着无际荒原的凄凉,温暖着这个世界无限膨胀的欲望。
   去年棉花价格再次攀升,也带来了人们对土地的渴望,大片戈壁就被开垦成棉田。虽然刚开垦出来土地的棉花,很难与熟地相提并论,但是过个一年二载,碱压下去了,地养熟了,这些土地也是肥沃的棉田。在新疆南疆这地方,水是最为困惑人们的一个问题,那些大片的戈壁荒滩,如果有足够水的灌溉,开垦出来都是上好的良田。因为没有可灌溉的水,那些亘古的荒原就一直荒芜着沉睡着。
  
   四
   在那些新开垦棉田的地头,都有一座低矮的小土坯房,有的看上去很新,那是开垦荒原人暂住的地方。因为这里距离最近的村庄,还有很远一段距离,往返一趟是很浪费时间。开荒的人就在地头盖了这样的小土坯房,给开推土机的驾驶员住,也留作日后春播秋收时住所;有的小土坯房模样已经很陈旧了,而且四周并无开垦的土地。小小的窗子小小的门,和阔大无边的戈壁相比较,它就像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几乎让人感觉不到那座小屋有人的气息和温暖。啊!我不由地感叹着,心里也有一股隐隐作痛的感觉。这是一座牧羊人在此放牧时住的地方,和那几座新盖起来的小土坯房,遥相呼应着,一起撑起这片湛蓝的天空。它们就那样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无论它们新与旧,都见证了这片荒原的曾经与现在,也见证了时光与岁月的沉重。面对人类一天天不断的扩张,把万古的荒原开垦成一片片棉田,看到这些,我不知道现在该高兴还是该心痛。如果没了人类的贪鸾,这里的荒原现在一定还在沉睡着。那是一场很漫长的梦境,虽然没有花红柳绿的四季,也没有春播秋获的场景。然而荒原有荒原色彩,无论那样的色彩有多么单调,也无论那样的梦境有多么黯然,更不管狂风沙暴年复一年的侵袭,那都是这里最原始最灿烂的梦境,
   奔驰的列车把最后的村庄和绿色越甩越远,好似这一去就没有回来的路,它把我们一直带向岁月的深处,去领略南疆寥廓苍莽的大地与雄壮的胸膛,去感悟生命中每一次的感动与精彩。
  
   五
   过了一片新开垦的棉田,很快就进入了戈壁了。从这里开始到咸水沟车站,大约有一百五十公里。在这一百五十公里的路程之间,是没有一座村庄的,也没有一片绿洲遮掩裸露大地的肌肤。列车一直奔驰在茫茫无际的戈壁上,摄入我们眼睛里的景象,除了漫漫的戈壁就是远处的荒山秃岭。这就是南疆最常见的景象,这就是南疆最深的痛。
   刚还是满眼金灿灿的秋天的景象,转眼就是满目的荒凉了。远处的荒山就像裸露着身体的壮汉,一声不响地承受着年年岁岁时光的雕琢,忍受着满腔烈火焚烧的巨痛。它毫不掩饰身体上的伤痕,也不羞于裸露的丑恶,静静地挺立着雄性的健壮,默默地吐噬着苦难与孤独寂寞的困扰,把自己站立成一种令人胆战心寒的塑像。是呀,太多太多的沉重,太多太多的苦难都沉积于胸,令人窒息的沉闷,令人内心无法忍受的恐惧,让人有一股接近死亡那样的寂静和无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畅想着,悄悄地梦幻着,静静地等待着,像神话一般渴望着四季的足迹,踏遍这片荒芜的胸膛,像奇迹一般砸碎满腹的仇怨,让绿色的脚步踏碎这片沉重与苦难。
   能在戈壁上生存的植被,大都长得非常矮小,几乎是匍匐在地表上,承受着大漠戈壁烈日的暴晒,迎接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的摧残。这些弱小的植被,用自己那泛黄的绿色,装扮着戈壁的凄凉与野性,带给这片荒凉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是一种生命的渴望,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面对长年累月风沙的吹打和烈日的照耀,它们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水分的流失,它们不得不把自己身躯变得矮小,却让自己的根系长得更加发达,深深地扎进这片干渴的泥土里,尽可能地吸取大量水分,支撑起那并不耀眼的生命。
   每到夏日的七八月份,这里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地表温度可攀升到五十多度。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正午后的一块石头上,摊了一个鸡蛋,时隔二三分钟,鸡蛋竟然熟了。这是多么令人可怕的事情,这么热的温度,那些生长在这里植被,它们又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心中不由得对那些矮小的生命,生出一股无限的敬佩和羡慕。这个季节的戈壁,总会升腾着一股股灼人的热浪,如若有人大口地呼吸,一不小心热浪就会灼伤呼吸道。所以,很多有经验的人,都会用一块布围住嘴和鼻子,以免热浪灼伤自己呼吸道。
  
   六
   绿皮列车一直咣当咣当地向前奔跑着,感觉那沉闷的咣当声有些疲惫,就像一辆有气无力的老牛车,踏着偏西的阳光,乘着飒爽的秋风,一步一步地把我们这些漂泊在外,归心似箭的人们带回家。
   抛下秋色浓烈的村庄,也就越来越接近戈壁的荒凉了。其实,我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车窗两侧,注视着车窗外茫茫的戈壁,注视着那些戈壁深处生长的植物,它们是用怎样的一种方式迎接秋天,秋天又是怎样卸下它们象征生命的绿装。面对秋天一天比一天急促浓烈的脚步,那些生长在戈壁上低矮的植被,依然不愿脱去征战的绿色战袍,用最后的一点力量抵御着秋天的脚步,用它们那最不耀眼的绿色,支撑着戈壁的空旷与沉寂。
   车窗外,最接近我的视野的,是铁路两旁种植的胡杨和红柳。为了抵御风沙,铁路人投入大量资金,利用滴灌技术,在铁路两旁种植了这些比较耐旱的胡杨红柳。虽然胡杨红柳都是沙漠中最坚强的生命,胡杨素有着沙漠英雄树的美誉,可是没有水的滋润,一切生命都将不复存在,再坚强的胡杨红柳也无能为力,更是无法撑起生命的奇迹。只要有一线生存的机会,它们都会放射出最为骄傲的生命颜色,擎起大漠蔚蓝的天空,点燃一把把燃烧的绿炬,如同一把刺向大漠戈壁胸膛的利剑,划破大漠戈壁宁静的冷酷,点燃的是一股生命的气息,是一种不屈的精神;展开的是一场默默无声的厮杀,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信念。
   可是没有水,无论什么植物都是无法生存的。在这片每年只有几十毫米降水量,蒸发量却又极高的戈壁,再坚强生命,也无法绽放出生命的绿色的火焰。铁路人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固执地铺上滴灌水管,一滴一滴清泉流进这片干渴的土地,再播下一粒一粒胡杨红柳不屈的种子,才有了这春绿秋黄的景象,才有了车窗两侧这并不耀眼的绿色。
   无处不在的秋风,也染黄了铁路两侧那些幼小生命的面容,让它们披上一身金灿灿的铠甲,像一个个初生的牛犊,毫不畏惧地踏上这片旷古的荒原,与时间对话,与荒凉拼杀,与风沙角斗,与戈壁对峙。
   有了滴灌有了水,那些我叫不上来名的杂草,也趁机钻出地面,还不掩饰它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绿色的痴迷,和胡杨红柳肩并肩抵御着风沙,抵御着辽阔无边的沉寂。没有人在意一棵杂草沉重的思绪,甚至有人会怪罪它们,太野蛮太得寸进尺了,不该侵占胡杨红柳的利益,把春天染绿,把秋天撑得更加饱满。在我看来,无论是有心插的胡杨和红柳,还是无心种的杂草,它们都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只要能给苍茫的大戈壁带来一丝生命的气息,只要能遮掩裸露大地的肌肤,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点欣慰一份感动,一股暖流就会温暖我苍凉的心。
   我觉得,这是一些很幸运的生命,这也是一些令人骄傲的生命,科技带给它们的不仅是一次生存的机遇,更是一次生命不悔的历程。
  
   七
   到了羊达古都克车站,列车还是像往常一样缓缓地停下了。5808次列车从库车站开出,只在新和站停留短暂的三分钟,其余的车站都不会停,那些大漠戈壁中的小车站,只有一两栋车站的小房子,和苍茫无际的戈壁相比,感觉是那样渺小那样孤独那样无助。伴随这些小站的,只有每日高高悬挂在头顶上的烈日和不紧不慢吹奏的旷古西风,还有一眼望不穿的荒凉和高远幽静的天空。
   在羊达古都克没有人下车,也没有人上车,停下是等待喀什方向开来的列车,在这里交汇之后,我们才能继续前行。单线铁路就是这样,两车交汇总是有一列等待在某一个小站里,等待交汇的列车呼啸而过,我们坐的列车才缓慢地启动,向终点站阿克苏奔驰而去。
   羊达古都克这个地方因何得名,我没有考证过,不过我还是比较熟悉这个荒漠中的小地方。早些年,也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是阿克苏地区酒厂销售员时,就常跑这条路,羊达古都克也就成了我经常夜宿歇脚的地方。那时的羊达古都克很热闹,就像一个繁华的小镇,每天都是迎来送往很是忙碌,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主义社会圈子。这里有国营商店、食堂饭店、旅社,还有邮政所、客运站等等完备的设施。可是现在羊达古都克只剩下一个道班和一座加油站了,几家新开的私人旅社,依旧招揽着自己的生意,它们就像大漠中红柳,坚守着那份信念,那份对生命的渴望,默默地承受着时间的捶打,锻造着坚不可摧的意志,与旷古的大漠风沙对峙着,依然无法驱散笼罩在头顶上的阴霾。

共 96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品是一篇情景交织、文辞兼美、意蕴悠远的佳作。作品以南疆的戈壁滩为叙事抒情的大背景,以环境的极度艰难来衬托人类的伟大,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定胜天的智慧之美,颇有高远的主题深度,具有超然不俗的醒世力量。进入戈壁,常常是百余公里的路程都不见一座村庄,甚至也没有一小片绿洲遮掩大地裸露的肌肤。随着列车奔驰在茫茫无际的戈壁上,摄入我们眼睛里的就是漫漫的戈壁与远处的荒山秃岭。然而,你不能说这里没有风景——这里有的是生机盎然的田地与果园,还有人头攒动的车站与集市……戈壁上的植被,大都长得矮小不堪,它们几乎是匍匐在地表上,承受着烈日的暴晒,迎接着风沙的挑战。这些弱小的植被,用自己那泛黄的绿色装扮着戈壁的凄凉与野性,带给这片荒凉一种生命的顽强;面对长年累月风沙的吹打和烈日的炙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水分流失,它们不得不把自己身躯变得矮小,却让自己的根系长得更加发达,尽可能地吸取大量水分,支撑起那并不耀眼的生命。为了抵御风沙,人们利用滴灌技术,种植了大量的耐旱植物,比如胡杨与红柳。胡杨红柳都是沙漠中最坚强的生命,可是没有水的滋润,胡杨与红柳也无法撑起生命的奇迹。只要有一线生存的机会,它们都会绽放出最为骄傲的生命颜色,擎起大漠蔚蓝的天空,点燃一把把燃烧的绿炬,宣示着自身不屈的精神。作品一边极力渲染戈壁滩的荒凉,一边极力张扬人类活动的精彩,咏唱出一曲曲顽强的生命颂歌,具有强大的正能量,值得强力推荐分享。真心感谢老师赐我晓荷社团以佳作!真心期待老师更多新品!奉茶!夏安!【编辑:张福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71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福洲        2018-07-10 22:14:00
  棉花具有柔软而又温暖的特性,获得棉花远比获得野兽的毛皮要容易得多,种植棉花没了狩猎时的危险和血腥,这样,棉花也就成为了一种文明进步的标志。欣赏老师佳作!真心向你学习!点赞了!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2 楼        文友:张福洲        2018-07-10 22:17:15
  有了滴灌有了水,那些我叫不上来名的杂草,也趁机钻出地面,还不掩饰它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绿色的痴迷,和胡杨红柳肩并肩抵御着风沙,抵御着辽阔无边的沉寂。非常赞赏老师文采!期待老师精彩连连!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3 楼        文友:何叶        2018-07-12 16:34:52
  一篇实力散文,给赞!
何叶
4 楼        文友:你猜        2018-07-14 10:36:47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