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电影】进山
根据赵福海小小说《二虎进山》改编
编剧野森
主要人物(以出场顺序排列)
道宗:男,二十多岁,白马镇林站干部。
白镇长:男,四十多岁,白马镇镇长。
祖德:男,五十多岁,甜沟村支部书记。
康建:男,五十多岁,甜沟村村委主任。
君梅:女,三十多岁,甜沟村妇女主任。
伊兰:女,五十多岁,祖德的妻子。
小红:女,二十多岁,林站会计。
医生:男,四十多岁,白马镇医院外科主治医生。
村民小组长:甲、乙、丙。
故事梗概
秋末冬初,刚毕业到白马镇林站工作的道宗,进山去分包村甜沟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村干部到村群众,没有一个人看好他。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和考验……
1.秋末冬初。街道。山路。
【音乐起:欢快而不安的哨音】
【画面字幕】:八十年代末
道宗骑着自行车在白马镇街道上穿梭(大景+中景+特景)。
与此同时,闪动出:《演职人员》……
层峦叠嶂的山坡上,霜叶红于二月花。道宗骑着自行车在沟壑溪水边的山道上飞驰着(大景+中景+特景)。
推出片名:《进山》……
道宗仍是骑着自行车,在山路上飞奔……(中景+特景)。
2.早饭后,白马镇街道上
【回忆】:
【配音:车流声和人员噪杂声】
群山环抱的白马镇,街道上人们熙熙攘攘地来回走动着(大景)。南来北往的各种车辆,在街道上穿梭行进(大景+中景)。街道两边的门市部大部分已经开门营业,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大景+中景)。
3.早饭后,白马镇政府大院
【回忆】:
白马镇政府大院(大景)。
道宗,二十多岁,虎头虎脑白白净净的男青年(特景),犹犹豫豫地推着自行车往前走(特景+对景),准备离开大院(追景)。
白镇长,四十来岁,瘦高个儿,一个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精明稳重男人形象(特景)。他走出政府伙房门(对景),一只手拿了个牙签剔着牙(特景),看到道宗(中景),举起另一只手摆了摆,招呼(特景)道:“哎——,道宗,别走、别走,等一下。”
道宗停下自行车,扭转身子(对景),不解地微笑着(特景)问道:“白镇长,您有什么指示?”
白镇长走近道宗身边(中景),乐呵呵地笑着(特景)道:“什么什么?没啥球指示?就是向你交代两句。”他把牙签用餐巾纸包好(特景),放进口袋(特景),按了按(特景),然后望着道宗仍笑呵呵地(中景)说,“你这个刚从洛阳林校毕业回来,分配到咱们镇的年轻人,说话办事仍带着学生气,这不好。咱们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最接近。今后要想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要改掉这种学生气。要说‘你有啥话’,懂吗?”
道宗两手扶着自行车(中景),仍是不解地微笑着(特景)问道:“中。白镇长,我是林站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不,为啥还要下去包村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
白镇长“噗啼”又笑了(特景),说:“这孩子,学得真快!那是因为乡镇政府是双层管理机关。你们林站既受县林业局的事业管理,也要接受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这是我们国家基层政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你们林站和农技站、农机站、水管站、畜牧站等,都属二级机构,都一样接受这种双重管理。凡是受镇政府双重管理的二级机构人员,必须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得做好分包镇政府所辖的行政村各项工作,如:计划生育、综治信访、春夏秋冬的农业生产,以及镇政府下达的各项政策性工作任务,在所包村的贯彻落实,等等。当然,你们林站的工作,如果需要政府配合,政府就会及时安排,其他村的包村干部,也一样都得管好所包村需要配合的林业方面的工作。概莫例外。因此,你要认真做好你分包的甜沟村各项工作啊。”
道宗听了点点头,微笑着(特景)道:“嗯,我明白了。看来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白镇长见他这样,就更喜欢这个年轻人了(中景),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特景)道:“我给你说,今冬咱们镇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求在半个月内完成。你分包的甜沟村,任务是五十亩。不过,甜沟村的支书祖德、主任康建,都是干了十多年的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干部,你第一次包村工作下乡,要注意虚心向他们学习,搞好村组干部的团结。”
道宗再次点点头(特景)说:“嗯。我会的。没啥事儿,俺们约好了,村里今上午开村组干部动员会,俺得赶快走了。”
白镇长笑着(特景)说:“好,你去吧。有啥难处,几时回来说一声,我会帮你解决。”
“谢谢白镇长!”道宗麻利地上了自行车,向政府大门外骑去(特景+中景)。由于他是第一次下乡,心里充满了好奇和不安。
4.秋末冬初。山路。
沟壑丛横的山坡上,红叶烂漫。道宗骑着自行车在山道上飞驰着(大景+中景+特景)。
沟道。山路。野草。野花。村庄。溪流。瀑布。小桥。过河。爬坡。下坡。……(中景+特景+对景+追景),最后来到甜沟村一个土岭上,土岭上的路边,有一棵结满红柿子的大树(中景+特景)。
5.群山中的甜沟村
道宗在柿子树下停住车,下了自行车,站在柿子树下鸟撖甜沟村全景(中景)。
【表白->】甜沟村是白马镇交通最不方便、最为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历史上有“四十五里乱柴沟”之说,仅有一条年久失修的架子车路与白马镇相连。该村有三个村民小组,八九十户人家,二三百口村民,在这崇山峻岭中,大部分散居在这沟那岭、这阳坡那阴峪之间(摇移全景)。只有村委会所在地桃花庄上(中景),是甜沟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聚集着二三十户人家(中景)。庄子里有两层小楼(特景),院子里旗杆上飘着五星红旗的地方(特景),是甜沟村的小学(中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就从那里飘了出来。村委会起了脊的土木架构的青瓦白墙房子,一排五间就依学校而建(中景)。
道宗站在大柿子树下,深呼吸了一下(特景),伸伸臂,弯弯腰,简单做了一阵子健身操(中景),举起拳头(特景)吼了一声:“道宗,加油!”然后,推着自行车下了土岭(特景),向村委会走去(中景)。
6.村委会会议室里
会议室里坐满了(约一二十人)前来参加村组干部扩大会议的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大景),他们依周围墙体而坐(中景),坐在长条椅上(特景)。整个会议室,虽然无人交头接耳,可也被一条条旱烟袋锅里,升腾起来的紫烟黑雾,熏得云雾缭绕(特景+中景)。
都已经五十多岁的支书祖德(特景)、主任康建(特景),依最里边的隔墙而坐(中景),手里也都叨着旱烟袋(中景)。一脸严肃(特景),正襟危坐(特景)。
祖德手里的旱烟袋锅里没有点火(特景),他在慢腾腾的、拿腔拿调的传达着镇政府的会议精神(特景)。
道宗走进村委会议室(中景),不好意思地(特景)说:“对不起,我来晚了,让大家久等了。”可没有一个人给他打招呼,坐在椅子上屁股连抬都没有抬(中景),甚至没有人拿正眼看他一眼(特景)。
四十来岁的村民小组长甲,不肖地(特景)撂出一句话:“你谁呀?等你,小毛孩!”
道宗感到非常尴尬(特景)。还是年轻的妇女主任君梅站起来让座(特景+中景)道:“你是道宗吧?我是村妇女主任君梅,快坐下。”道宗感激地(特景)说:“是我。谢谢!”就坐下了(中景)。君梅的举动引来支书和主任冷冷的目光一瞥(特景)。君梅并没看支书和主任的脸色,而是在一名组干部边的长条椅上挤了挤坐下(中景)。
此刻,人群里有了议论声(中景):
村民小组长甲(特景),继续说道:“毛都没长全,能来干些啥?!”
村民小组长乙(特景):“哼,吃干饭呗!”
村民小组长丙(特景):“进村旅游呀!”
道宗听到组干部们的风凉话(中景),他脸上像炭火一样在烧(特景),不敢再看会议室里的人,悄悄低下了头(中景)。
君梅看支书已经讲完(特景),开始拿起打火机点旱烟袋上的火(特景),她就又站了起来(中景),不耐烦地挥动了一下手臂(中景),大声道:“严肃点!这是在开会,议论啥议论?”她扫视了一下在座的村组干部(特景+中景),见下边平静下来,又说(中景+特景)道:“刚才,支书祖德叔把镇政府,今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传达完了,大家要认真领会,高度重视。下边请主任康建叔就咱们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做具体安排,大家认真听。”
主任康建装腔作势、吭吭哧哧(特景+中景)说道:“今冬会战地点:干沟柿树坪;时间:半个月完成任务;办法:分组进行,今后晌就都到场,划出责任片块,明天上午组织群众上工……”
道宗在低着头(特景)想【画外音】:“我作为镇干部,一会儿主任讲完了,我也得讲一讲吧,要不,村组干部会更看低我。”于是,道宗掏出笔记本和笔,一边想一边迅速地写划起来(中景)。当道宗在笔记本上列出1、2、3、4、5条讲话提纲后(特景),看了看手表,已经是中午1点多钟(中景+特景)。
康健主任的讲话已经接近尾声(特景+中景)。
道宗站起来(特景)走到祖德、康建身边(中景),当康建讲完后,他大着胆子谦虚地争取意见(中景+特景)道:“德支书,建主任,我说两句?”
祖德头也没抬,噙着旱烟袋,吐了一口烟,抛出一句话(特景+中景)道:“你是大干部,想讲就讲呗!”
【表白】好家伙,真冲!噎得道宗想了半天的讲话内容,竟一句也没有了。
道宗手脚不自在,脸红脖子粗地(中景+特景)说道:“德支书贯彻镇会议精神很全面,建主任安排布置的各项工作很扎实,就按照他们讲的认真落实吧。”
【表白】没了。死车了。道宗傻楞像(特景)。
村民小组长甲调皮地(中景+特景)怪叫一声:“咦——,大干部也会拍咱支书主任的马屁!”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爆发出哄堂大笑(中景)。
【表白】道宗为自己的多此一举,羞得脸更红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中景+特景)。
康建轻蔑地乜了道宗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抬起屁股,叼着烟袋,走出了会议室(特景+对景)。其他人脸上也都显露出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各种神色,看了道宗一眼,跟着主任走出会议室,一哄而散(特景+追景)。
【表白->】哎——,也无人安排道宗中午如何吃饭?已经是过晌午多时了,道宗又是赶了几十里山路,肚子里早已经在“咕咕”地叫个不停了(特景)。道宗那个气呀,眼泪都快要出来了(特景)。
道宗见支书祖德也不搭理他(中景),从条椅上抬起屁股(特景),抽着烟(特景),就往会议室门外走(对景)。道宗从背后恨恨地剜了支书一眼(特景),咬了咬牙(特景),硬着头皮(特景),跟着祖德出了会议室的门(追景)。
7.祖德家,院子内
祖德家院子内,五十多岁的夫人伊兰,坐在一颗长满秋疙瘩梨的梨树下石桌旁,正在纳鞋底子,石桌上放着针线筐(全景+中景)。院内墙壁上、梨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玉米穗、红艳艳的辣椒串、白生生的大蒜辫子(中景+特景)。
祖德背操着手,手里握着旱烟袋走在前(中景+特景);道宗好奇的目光左右顾盼,跟在支书身后(中景+特景),他们一起走进院子(中景)。
祖德望了一眼夫人(特景),道:“伊兰,上饭吧。”说着,走到石桌边另一个木凳子跟前,坐下(特景+中景)。
伊兰连忙把针线在白生生的鞋底子上缠了几下(特景),放进石桌上的针线筐里(特景),看也没看道宗一眼,就进了厨房屋(中景)。不一会儿,伊兰一手挒了一碗稠糁饭,一手挒了一盘白菜炖粉条(中景),走到石桌前,放在祖德面前(特景),然后,端起针线筐去了上房屋(特景+中景)。祖德也不礼让道宗吃饭,端起饭碗,用筷子夹了盘子里的菜就吃(特景)。
道宗在石桌边,见这饭菜仍没有他的事儿(中景),只好红着脸(特景),咽了口吐沫(特景),苦笑着(特景)自己走进厨房屋(中景),从案板上拿起一个碗(中景),又从筷子篓里抽出一双筷子(中景),转身打开锅台上的锅盖(中景),从锅里盛了一碗饭(中景),走出灶房(追景),一手挒着饭碗,一手将伊兰坐的木凳子(对景),搬到祖德对面石桌旁,放下,坐下(追景),大大方方从祖德面前的盘子里夹了一点菜(对景),放到碗里(特景),埋着头一声不响地吃了起来(中景)。
饭后,祖德又拿出旱烟袋,点火抽烟(特景+中景)。道宗连忙将石桌上的碗筷、盘子收拾起来(特景),端进厨房屋(追景),没再喊叫支书夫人,干脆自己动手,将碗筷、盘子和饭锅(特景),洗刷干净,在案板桌上摆放整齐(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