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雨中,景山读景(散文)

精品 【冰心】雨中,景山读景(散文)


作者:京城散人 秀才,17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12发表时间:2018-07-21 12:22:34
摘要:我在想,古往今来,有多少深藏智慧、默默无闻、砥砺前行,守护文化精髓的无名者在勤勉劳作!他们的形象、业绩,或许永世得不到彰显,但他们的成果,却融入辉煌古建中,融入珍奇遗产内……

【冰心】雨中,景山读景(散文)
   京城仲夏,湿闷与溽热,源于高温与阵雨交替而生。那日,长稿交付,撑布伞作雨中游。
   自有记忆起,在北京西城区生活了10年,总有不舍之情。因此,闲暇时段,常来这片区域散履追思。那日,来到北京西城皇家园林较为密集的“山海之间”。东望,景山高亭在迷蒙中守望,西望,北海白塔在潇潇中耸立。山水之称谓,山在前、海在后。由此,我先入景山。
   景山,这座挖海堆积的土堆被称为“山”,很大因素,是北京曾为辽、金、元、明、清古都。其概念远胜视感。几十米高的山,最引人赏读的,便是自东向西依次延展的五座古亭。迎着飘洒的雨帘,听着隐隐的雷声,我入山观亭,眼中饱赏靓丽,心中洋溢美感。
   首遇最东侧山峰间的周赏亭。但见孔雀蓝琉璃筒瓦为顶,紫晶色琉璃瓦卷边,重檐圆攒尖顶为盖。上檐斗拱,设计为重昂七彩,下檐斗拱,显现为单昂五彩。内外8根彩柱熠含蓄庄重。此情景,一个“赏”字,岂能囊括其美?
   走近第二座山峰间的观妙亭。但见翡翠绿琉璃筒瓦为顶,明黄色琉璃瓦卷边,重檐八角攒尖式。上、下檐与内外两圈彩柱,与周赏亭一致。雨景中,隐现几分春色,妙思可人。
   登临山巅,便迈入万春亭,进入京城中轴线中心点与制高点。但见黄琉璃筒瓦为顶,绿琉璃筒袜剪边,三层重檐展示豪威,四角攒尖顶凸显威赫。每层的层檐斗拱与“周赏”、“观妙”趋同。只是内外彩柱明显偏多,外层20根,内层12根。恍若一国之尊,其配置明显高端。
   从万春亭走出,西下,依次与辑芳亭、富览亭相遇。建筑形制与景观特色与景山东侧的“周赏”、“观妙”形同孪生。
   我在雨中观亭,继而“读亭”。五亭,虽名称不同,但皆为皇家专属的重檐或是三重檐。亭顶,皆为帝王“尊贵皇权色”——绿、黄、蓝色琉璃瓦。秀美且威严的景山五亭!以“赏”、“观”、“辑”、“览”为名,以上视下,饱览京城。峰顶之亭以“万春”为名。彰显君临天下,万代春光。
   饱赏翠峰间的豪威之亭,一如感知接天连日的皇家气势。撑伞四顾,见雨量时大时小,若绵绵无期。忽萌生几分担忧——倘若雨量超常、形成灾害,用土堆积的山,以木为料的亭,能否经得住漫无边际的风吹雨打、长期浸泡?
   联想起百代兴亡、风霜雪雨、金戈铁马、沉舟侧畔……留给后人受益、留给来者吟诵的有形或无形遗产,大多是民间智慧。皇族与官场,尽管一时富丽堂皇、飞扬跋扈,总因贪求过度、刚愎自用、高处不胜寒,而失去“本我”。
   想到此,忽见后山腰的西北角,有一处不大的平台,摆放着用于赏景、小憩的座椅和木桌,建筑形制与凉亭相近。于是,向正在巡视的公园安全员询问。
   原来,这座看似简陋的“无名亭”,是景山雨水池的“顶戴”。这座平台之下,深藏超量雨水的存储空间,储存从山上收集的雨水。根据介绍,我走向景山南坡和北坡浏览。在很不起眼处,发现由蓝机砖组成的挡土墙。几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正冒雨在土墙边勘察。出于数十年采编工作的习惯,我走上前去,与之交谈,细问情由……
   原来,这些人就是设计“巧用雨水”的工程师。眼前这些挡土墙,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拦截山上流下的雨水。挡土墙附近,分布有30多个渗水井,雨水可由此流入井中,并沿着地下管道汇集到景山山腰部分的2个雨水池。南北坡的雨水池可装100吨水,雨水池里面安装2个水泵。如今,收集的雨水一部分,用于浇灌山上的花草树木,达到“取之于山,用之于山”的效果;另外一部分,则用于消防。万春亭、观妙亭、周赏亭附近的4个消防水炮管道与此相通,确保消防用水。早在数年前,景山公园管理者就汲取古人在北海团城收集、利用雨水的宝贵经验,加以发扬光大,用于景山收集雨水工程,从此,景山之内,向污水管道排放雨水全部雨水被充分利用。这类既效仿古法又开启新思路的雨水利用法,已开始被全国多家古迹效仿,让“淫雨”不至成涝。
   走出景山公园大门,我重复以往观赏古迹后的动作——停步回望山峰五亭,浮想联翩。我在想,古往今来,有多少深藏智慧、默默无闻、砥砺前行,守护文化精髓的无名者在勤勉劳作!他们的形象、业绩,或许永世得不到彰显,但他们的成果,却融入辉煌古建中,融入珍奇遗产内……
   想到此,忽觉雨霁天青。天际,一挂彩虹七色醉人……

共 16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仲夏的湿闷炎热,在雨中的赏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使一篇精美的散文呈现在读者面前。那景山高亭在迷蒙中的守望,“眼中饱赏靓丽,心中洋溢美感。”迈入万春亭,三层四角的妙趣尽收眼底。西下,与辑芳亭和富览亭的相遇,观亭,读亭,饱赏翠峰间的豪威之亭之余,便联想到曾经的战火纷飞,金戈铁马,数百代以来,依旧“亭亭玉立”,那些有关工程师们正在利用天然的资源为古迹作出更好的保护方案,这些历史的遗产将在他们的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得到保护。想到此“忽觉雨霁天青。天际,一挂彩虹七色醉人。”文章描写自然之景,写出了山水间的神韵,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字词的准确到位,如:“孔雀蓝琉璃筒瓦为顶,紫晶色琉璃瓦卷边,重檐圆攒尖顶为盖。”颇见作者的艺术功力和文字功底,文章结尾处使人有种美的享受。散文有大家风范,语言精美,笔法灵动。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编辑:黄金珊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73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7-21 12:26:33
  有幸编辑老师的散文佳作,很欣慰。读老师的佳作,似感受到余秋雨老师的大家风范,将历史与典故巧妙地揉合在文章中,使人身临其境之感。好作品,欣赏学习了。感谢老师赐稿冰心,期待更多佳作。问候老师中午好,遥祝夏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2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7-21 12:47:46
  深谢黄金珊瑚细览精评。您眼力精准,我很喜爱读余秋雨散文。再谢您放弃午休时间为作者编稿。周末好!中午好。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3 楼        文友:孙鹤        2018-07-22 08:00:34
  醉人的景致,看上去鬼斧神工,实际上有很多是因为建筑者的匠心独运完成的,为他们的不惜辛苦的默默付出,默默守候点赞。拜读老师佳作,字里行间,其美与景致相融,受教,钦服。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