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木榔头 ——部长的家事
组织部长的父亲老陈是怀抱着木榔头去世的。那天,他老人家在给麦田碎土,他把麦田的大坷垃都用木榔头敲成了“土渣”。敲着敲着就倒下了,再没有爬起来。
陈部长回到二十公里外的老家陈庄,妻子已经安排邻居们把父亲的遗体抬回老宅了。邻居们在院子里临时搭建一个棚子,尸体就放在棚子里。老陈生前,就把自己的棺材和寿衣准备妥了。村支部书记带人装殓完毕,只是棺材盖半开半合,等陈部长回来见父亲最后一面。
陈部长瞻仰遗容之后,棺材板盖上。他看着妻子给大家发烟,就对站在一旁的儿子陈保治说:“儿子,还不给长辈们磕头!”
儿子听了,把头一摇,说:“你就给我磕头的权力呀?不磕!”
陈部长的儿子有点“愣头青”,说话不太着调。陈部长也不勉强他,就自己跪下给众人磕了一圈的头。支部书记把他扶起来,说:“乡里乡亲的,这些老规矩就免了。”
一切基本就绪,看阴宅的“老仙儿”给出的好日子是农历初八——就是明天早上八点出殡,陈部长同意了这个日子,大家开始各忙各的。陈部长看儿子无所事事的样子,就说:“没事儿你去棺材那儿给爷爷烧纸吧。”
儿子又说:“你就给我烧纸的权利呀?不烧!”
陈部长生气了,说:“真是不孝!”就自己跪在地上烧纸。
儿子陈保治跟部长爸爸“结怨”,源于他两次端了“铁饭碗”,都被老爸无情地打碎。陈保治的学历是初中毕业,考高中那年,他是全校倒数第一。当然,如果陈部长肯为儿子说句话,上城里的高中是没有问题的。但陈部长觉得儿子上了高中也是“白上”,不如回家跟爷爷和母亲学种地。
陈部长家乡的那个镇的党委书记是陈部长一手提拔的,为了报恩,他私下把陈部长的儿子安排在镇“农发中心”工作。而陈保治利用这个机会,向几个村子推销水稻种子,狠狠地赚了一笔钱。但秋后露馅了。人家的水稻沉甸甸地结穗了,他的种子长的穗儿全是白的,就像一片芦苇丛,白茫茫的。有人把照片发到网上,陈部长才知道真相。他立即卖掉了在城里刚买的一套房子,挨门挨户地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这一次,陈部长不仅赔光了家底,还提前“预支”了一年的工资。从此,他要把父亲和妻子接到城里一起生活的愿望破灭了,现在,陈部长还在老城区租了两间旧房子栖身。天天骑着破自行车上班。赔偿完毕,陈部长把儿子重新赶回种地。
陈部长当上县委常委、组织部一把手之后,人力资源局局长把他儿子安排到行政执法局干“城管”。局长打电话向陈部长邀功,被陈部长狠狠地批评一顿:“胡闹!你知道我儿子的性格吗?他只要有人‘将军’,啥事儿都能干出来!干城管,还不胡作非为呀!”并下令将儿子立即送回老家。儿子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当然很生气,父子俩的“梁子”结得更深了。
组织部办公室主任老李也多次劝过陈部长,弄个指标,把陈保治安排在县事业单位工作。李主任以前任部长为例来说服他:前任部长,现在是人大副主任,他在组织部工作期间,把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安插进了要害部门:政府办、财政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但陈部长也知道,那年老部长过生日,孩子们在电视台点歌祝寿,有人趁机匿名给他点了一首歌——《好大一棵树》,反复播放了一天一夜,一时弄得满城风雨。陈部长引以为戒,拒绝了办公室主任的“好意”。
陈部长烧了一捆纸钱,手机响了。电话是办公室主任打来的,询问老人什么时候安葬。陈部长随口说:“明天上午八点。”刚说完就后悔了,急忙安排办公室主任:“老李,对谁也不要说下葬的日子!”
办公室主任说:“咱可以不收礼金,但人家要送老人最后一程,这个心意还是要收下的吧?”
“什么心意?”陈部长反问道,“他们的心意我难道不知道?我父亲不过是一个农民,能惊动那些科局长的大驾?还不是看我的面子吗?但等我死了,我儿子又没出息,他们还来送我最后一程吗?”
办公室主任笑笑说:“陈部想太远了吧?”
陈部长坚定地说:“不管谁问你下葬时间,你就说不知道!从你嘴里说出来,唯你是问!”
“是、是。”办公室主任干笑两声,说:“我听陈部的。”
安排完之后,陈部长知道屁用没有。十年前,母亲去世时,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下葬的具体时间,可到时还是被人泄露出去。那时,他还是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下葬那天,从县城赶来的小车,把陈庄通往乡道的两公里的村村通,排得满满的。每一辆小车上都挂着硕大的白色纸花,送葬的队伍,像一条长龙,很是壮观。事后,办公室主任递过来80万礼金。气的陈部长拍了桌子,让办公室主任把礼金全部退回了。
妻子来到身边,对陈部长说:“县里来的人,是在镇上饭店里吃,还是回县城吃?如果在镇上吃,就去安排饭店早做准备。”
陈部长想了想说:“你不用管了。”
这时,支部书记过来询问那把老爷子抱着过世的木榔头怎么处理?按本地的习俗,老人生前最在乎的东西,一般都会做陪葬或焚烧。陈部长一拍大腿说:“有了!”他叫过儿子陈保治,儿子爱理不理地站在跟前,陈部长说:“你不是找我要权力吗?我给你一个权力,管叫那些科局长从此都记住你!”
儿子瞥了一眼父亲,道:“老爸,啥权力?”
陈部长把木榔头递给儿子,郑重地说:“你去村村通公路尽头,看见车上挂白花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陈庄村公路。如有人不执行你的号令,你就用这把木榔头砸他们的车!你敢不敢?”
儿子一下子来了精神:“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