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影响我最深的书(随笔)
书对人的影响如人对你的影响,读什么样的书,你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下午新添了书柜,在整理塞得满满的书柜时,我惊喜地发现对我影响最深的两本书,它不是名著,而是不起眼的书——《可爱的达县》、《净土》。
《可爱的达县》1990年出版,淡绿色封面,32开本,从书的开本大小、装帧设计等都不及我书柜任何一本书,而且是不公开发行的内部印刷品。就是这本书,当初我视若珍宝,书里写达县的名山、名水、名镇和古迹。读着这本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充满热情的书,我对作者是无尚的崇敬与膜拜!
那时我就想,那山、那水、那街,在我眼里是如此的普通,但在他们的笔下却成了成了“名胜”,书里写的名水篇章《明月江》,就是从我老家葫芦潭流过的那条河,在我眼里一年四季在街边绕行,洪水来时河水滔滔,枯水时浅浅的水花从鹅卵石上潺潺流过。但在作者的笔下,江水清清,碧波如洗,温顺婉约。又如真佛山是书中名山的第一篇,我所知道的真佛山就是一座山、一座庙而已,但是作者描写得令人心驰神往:“古柏、苍松、榕树、皂角树汇成浩瀚林海,庇护着寺庙的翘角飞檐,即使是熔金流火的六月入山,也顿感清凉之气……”又如写明星水库:“登上快艇,驶进湖心,去更亲切地领略投入绿色怀抱的滋味吧,浪花向后奔去,清风扑面而来,湖,在游人的感觉中变成了一条江,自远方滚滚而来,眼见青山作岸,湖水已到尽头,汽艇一个转弯,又驶入一片浩浩烟波之中,山远,水阔。”让我如临其境,陶醉怡然。我认真地琢磨、反复地细读,扪心自问,如果是我来写的话,恐怕是干瘪枯燥、毫无灵动的。
从那时起,这本书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本书四名作者吴传全、刘秀品、曾天海、李贵佩服得五体投地。吴传全,官至副县级退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又回到村里当起了村支部书记,把一个很贫穷的花石岩村搞得风声水起,名誉省内外,在创作方面成为现达川区(原达县)的领头人;刘秀品,任过《达州日报》、《达州晚报》首任总编,在晚报上开辟“秀品杂说”专栏,现著书多部;曾天海,理论作品、新闻作品颇丰。时至今日我们都成了朋友,他们都是我尊重的人和学习的榜样。
在书柜收拾出三本胡文彬的《净土》,我是爱不释手,我不知当年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本摄影散文集。书已很陈旧,2005年出版,94篇20万字,这些文字都是写她的生活,写她的旅途,写她知青时的趣事,写她熟悉的人和事,每篇我都读得津津有味,如《老屋》、《野花疯长的童年》等故土情怀的文章;如《轮椅上的父亲》、《孩子我多想对你说》等亲情文章,如《永远的磁器口》、《千古风流三苏祠》等旅行游记,也有议论文、读后感,如《生于激情死于悲剧》、《残缺的温馨》,篇篇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有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有着真实朴实的文风。
惊诧的是,我的文学风格与胡文彬惊人的相似,都是写真善美,写生活,写感悟,写游记,写“三观”,就连我的书名《生命在低处》与她的书名意境都差不多。要知道,如果不是这次翻书柜,我差不多早忘了这本书。我想,是她这本书我已内化于心了。现在打开这本书,很多文章里都有我勾画的痕迹和批注的文字。胡文彬这个人的名字当时就这样牢固地刻入我的心间,那种神往,那份敬重,只有自己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书?确实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前些年我差不多都是在“杂读”中读书,读得多了,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买哪类书了。就连自己也很惊奇,读了很多写得笔法细腻或思想深刻的书,其中不乏大家或名著,但是真正让我走上文字这条路,对我影响最深的,竟然是这两本名不见经传的书!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指引你前行的人不一定是名人、学者、伟人,或许就是你身边不起眼但具有真性情的寻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