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刘臭妮
臭妮不臭,也不是个妮。臭妮是他的小名,父母生了三个闺女后才生下他,为了好养活,才为他起了个这样的名字。他是个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大名刘学亮,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曾经连任村里的村支书之职,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渡过难关。
臭妮的官运很不顺,刚当上村支书就赶上大旱,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
“老少爷们们!”开春后,变成刘书记的臭妮拉响了歪脖子树下的大钟,含着泪召开村民大会。“刘学亮无能,当上书记后没为村里人做出一点贡献,还因为赶上旱年让大家饿肚子,心里难受啊。去年旱今年肯定要涝,还不是好年景,我们要早早做打算。全国很多地方受灾,上级照顾不过来,救济粮没能全申请下来,只够村里三分之一的人用来保命。我求爷爷告奶奶跑了许多地方,终于弄来了一些蔬菜和萝卜种子。现在把这些种子发到各家各户。给大家想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为了村里不饿死人,希望青壮劳力外出自谋出路,老弱病残留在家里和我共度难关。”
“自谋出路?自谋出路是什么意思?去讨饭吗?唉,话说得这么容易,故土难离啊!”人们窃窃私语。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天灾不可能年年有。我打听了,我们这里去年旱,往南走出几百里地就能活命了。人挪活,树挪死。大家出去走走,保住能劳动的身体,把有限的粮食省给守家的人吃。熬过这个坎就好过了。”
人们不情愿归不情愿,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听从刘书记的教诲。
这一年果然雨水多,地里又淹得没有一棵庄稼苗存活。幸亏沟边坡沿上萝卜蔬菜还算丰收,留守在家里的人不至于为秋后吃了上顿没下顿担心。
收获的季节,刘书记又拉响了歪脖树下那口钟。
“老少爷们们,旱一年涝一年,老天爷的毒气已经发出来了,估计明年会是个丰收年。我还会去为村里申请救济粮,大家把萝卜收回后吃不了的存起来,明年村里人的生活会有保障。今天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东坡上那片萝卜地分下去,各家各户收一半留一半。咱们都有亲戚在周围的村子里,他们都因为去年没筹集到萝卜蔬菜种子饿肚子呢。给他们留点活路,不图别的,但愿更多的人少受饥饿之苦。”
村人们听了刘书记的肺腑之言,心下暗自琢磨:“这臭妮书记说出来的话一点也不臭,好像还飘荡出丝丝香味呢。”
刘书记接着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们的家人在外面也靠他乡人伸出援助之手呢。我这么说大家没有意见吧?”
“书记这胸怀要是能当上公社书记,更多的人会过上好日子呢。”有人大声地回了一句。
“说得对,说得对!”会场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臭妮有没有当公社书记的心,没人知道,因为他从来没对人说过。但他要是能当上公社书记,全公社的人会多多收益,这话大家都信。
转过年来地里果然大丰收。
分粮食的那天,刘书记再次发言。
“老少爷们们,经过村干部研究决定,为了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有备无患,咱村里决定办个榨油坊,副业农业相互带动。这是今天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提醒大家:两年的艰苦生活后,我们身子里面的胃已经萎缩变小,粮食分下去后,大家都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因为消化不良被撑死。”
会场上响起了一阵哄笑。
“不要笑!”刘书记板着脸大声说:“这不是给大家讲笑话,我听老人们讲过很多长期挨饿有了条件饱餐一顿,因为难以消化被撑死的真实例子。大家一定要注意,但愿咱们村里不会出现一个这样不懂节制的人!”
人们不笑了,很感激地冲着刘书记点点头。
后来听到很多村子里传来有人因为长久出于饥饿状态,突然间可以填饱肚子后,一次性进食太多被撑死的事,村民们都感叹刘书记的先见之明。
村里的油坊开起来,榨油后的下脚料变成肥料运到地里,庄稼的长势喜人。榨出来的油卖出去,钱分到各家各户,村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周围村里人开始把闺女往这个村子嫁,刘村长的大名也传了出去。
村里人晚上睡觉脸上都带着笑,希望富足的生活永远持续下去。
没想到一场运动到来,刘书记不但没能因为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加官晋职,反而从书记的位子上被掀了下来,头上被扣上了“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帽子。
新书记上任,要带领全村人批斗刘学亮,把对他的称呼从“刘书记”又变成了“刘臭妮”,要让他“遗臭万年”。
会上,人们从唉声叹气变成嘻嘻哈哈。
无论新书记怎样三令五申,会堂就是难以调动起村民对刘臭妮的声讨声。
“这是阶级斗争,这是上级的命令!”新书记严肃地说,“起码样子要做得郑重其事,不然要把刘臭妮调到别的公社别的村去批斗,我们谁也帮不了他。”
于是,此后每晚批斗会开始的时候,刘臭妮都会带着白纸糊的大高帽子跪在会台上,毕恭毕敬地听民兵连长宣读他的各条罪状。等上级来检查的人走后,两个人轮流在外面站岗放哨,会议大礼堂将门关闭,坐在下面的村民递给刘臭妮个凳子。刘臭妮揉揉发麻的腿,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放到新书记面前的桌子上,坐在凳子上听大家依次宣读毛主席语录。有时新书记也让刘臭妮宣读几段。
刘臭妮不是虚构的人物,他是我姑姑村里的,是上个世纪许多为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中的一个代表。善良忠厚的村人们都记着那个特殊年代,他为村子里所作出的贡献,关于他的故事,村里的老人们现在仍然津津乐道。
可惜刘臭妮不长寿,五十多岁就得了不治之症。
我小时经常住在姑姑家,也常常远远地看着即将走完人生之路的刘臭妮出神。他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苍白的脸,大眼睛微眯着。有时他还会向我招手。我小心翼翼地走到他面前,他慢慢从兜里掏出一张白纸,叠成一个纸飞机送给我。然后笑着对我说:“别怕,我不是坏人,没有坏心眼。我从来没想过走资本主义路线,只是想让村里的人过上好日子。我早打算好,一定要把这个村子建设成全国最富裕的村子,让村子里的人将来能坐上飞机去各地旅游。可惜,我这辈子理想不能实现了,如果我死后有人能到我坟上烧个纸飞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可能我说的这些话你现在还不懂,但早晚你会懂的。我为什么会对你这个外村的小孩子说这些你不懂的话呢?因为这是我的真心话,真心话不能说给懂的人,否则会惹祸……”
他慢慢地说着,已经不再看我,把目光转向远方的天空,好像天空正有飞机飞来,要带着他和村子里的人去旅游一样,眼睛里闪出一丝亮光。
“我就是想不明白,我要带着村里人发家致富,错在哪里呢?怎么就成了要走资本主义路线,成了反革命?”他的话变成了自言自语,最后声音哽塞,泪水从脸上流下来。
我定定地看着他,觉得他很慈祥,也很可怜。
我向四周看看,大街上没有一个人。这时我会想起,他总是在周围没人的时候向我招手,然后送给我一个纸飞机,对我说这些相同的话。
我转身往姑姑家的方向走,我知道他会在我身后再问我一句话。
“孩子,你长大后还会记得你姑家村上,曾经有过有我这样一个傻老头吗?”
我不言语,我从来没回答过他这句话,因为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就会有种莫名的紧张,好像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一样。
但是,我永远记住了他——刘臭妮,并且在这篇文章定稿前,决定再次去姑姑家时,到刘臭妮坟上烧个纸飞机,默默地告诉他,他当年的愿望,已经在我们这代人中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