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赵大妈讨孙记(小说)

精品 【流年】赵大妈讨孙记(小说)


作者:徐明华 布衣,118.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72发表时间:2018-07-28 16:17:58


   才是六月下旬,钟南村就像是下了地火一样。树梢儿纹丝不动,树叶打起了卷儿,躲在树叶后面蝉的鸣叫,也没有了往日的欢快,倒像是在呻吟,而此时坐在过道处的赵大妈,心里比这天气更来火。
   就在刚才,赵大妈和村上的几个人在王老六家门口站着说闲话。大家讨论着村上谁谁谁家的楼房又竖起来了,谁谁谁家秋后也要动工了,就剩谁谁谁家还没动静。这时王老六家的一边用手去薅毛豆棵边上的杂草,一边不无伤感地说:“唉,我们这一排秋后就剩我们一家了!”“也盖就是了,你家大春苦那么多钱留着干嘛?”赵大妈装作轻描淡写似的接了一句。“要真苦到了谁不想盖啊?”王老六家停下手中的活计无奈地说。“别在这哭穷,又没人向你借。这些年了,再没苦到也不至于盖个房子的二三十万也拿不出!”王老六家的拿眼睛瞟了瞟赵大妈,张了张嘴,没吱声。“关键是大春家四个孩子,开销大,大春媳妇又要带这些孩子,不能上班。等再过两年,几个孩子大些了,大春媳妇也能出去苦钱就好了。”李大娘打圆场说。边上的李二娘朝怀里的小孙子挪了挪嘴,又补充道:“不说别人,就我怀里这小东西,哪个月不要两三千块朝着他。”“我家大山就是不听话,我让他回来盖房他就不听,说是家里房子没有升值空间,回来盖不划算,这不,花了一百多万在城东又买了一套!”赵大妈表面上责怪儿子,可那微微扬起的嘴角却满是掩饰不住的自豪。“也没有孙子,买那么多房子有啥用?”闷在一边半天没说话的王老六家的,拉着脸冷冷地说一句。“你知道我家就不生啦?”赵大妈本来笑得跟花似的一张脸,顿时没了表情,丢下这么一句悻悻地离开了。
   赵大妈在过道凉床上,一会儿躺下,一会儿坐起来,头脑里翻来覆去全是刚刚王老六家的那句话,心里像是被油煎了一般。这时,赵大妈每天当作宝贝似的大黄喵喵地凑了过来,刚在赵大妈脚上蹭了一下,被赵大妈一脚踢过去,翻了几个跟头“嗷嗷”叫了两声跑开了。赵大妈想想自己一辈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靠着老头子勤劳肯干,自己勤俭持家,倒也是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尤其是儿子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并且成为了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更是让她风光无限。平时在村人面前不说是横着走路,也是把头昂得高高的,说话都是她把话搁在人上,何曾受过人家这样的言语?赵大妈思来想去,决定去县城一趟,无论如何也要让媳妇给老赵家添个孙子。
   说起儿媳妇,赵大妈总体上还是满意的。儿子是一名医生,媳妇是一名中学教师,两人在县城的第一套房就是他们自己付的首付,自己还的房贷,结婚时媳妇没要一分钱的彩礼,老家的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都是儿子媳妇买得,这让赵大妈在村人面前很是有面子。美中不足的就是媳妇连生了两胎都是女娃。对这两个孙女,赵大妈倒也心甘宝贝似的疼着,可没盼到孙子,心里却终归不是滋味。今天王老六家的一句话,一下子戳中了赵大妈的痛点。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大山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在楼下溜达。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但它已收敛了午时的光芒,只留下圆圆的轮廓,金黄金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桃子。太阳周边的云霞也被映成了金黄色,像是一条黄色的纱巾。大山媳妇正在带着孩子们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忽见一个老人远远地向她这边走来,有几分像是她的婆婆。再定睛细看:老人齐耳短发,微微发福的身材,因背着个口袋而佝偻着,但却健步如飞。上身穿着件白底蓝碎花的长袖衫,下身着一条黑色长裤,不是她婆婆又是谁。孩子们一边喊奶奶,一边飞奔上前去。大山媳妇也大步跨上前,一边伸手接下赵大妈背上的蛇皮口袋,一边关切地说:“妈,您来了怎么不先打个电话?让大山开车去接你呀,大老远的,背这么多东西,累死了!”“他那么忙,我不想麻烦他。好在坐车也方便,刚刚那司机看我东西多,一直把我送到小区门口。还有一个口袋在门口那呢,我再去给背来!”
   婆媳俩把两个口袋搬上楼,里面装得全是王大妈自己种的时令蔬菜,豆角、方瓜、丝瓜、韭菜、毛豆、青椒,苦瓜,王大妈一边收拾一边惋惜地说:“瓜架上还有两个大冬瓜,我实在是拿不动,要不我就带一个来了!”“唉哟,这已经够多得了,一周不买菜都吃不完。”“自己种的,没用农药,吃着放心!再说了,这些个东西卖了不值钱,可你去市场上买,那得好些个钱呢!”说话间,大山媳妇给赵大妈煮好了面,赵大妈看着面上的鸡蛋又说:“家里还有好些个鸡蛋,多会子让大山回去给拿来。那草鸡蛋,蛋黄金黄金黄的,有营养,哪像这蛋黄,白晃晃的,一点也不黄。”赵大妈真是恨不得把家都搬来儿子家。
   第二天早上,待大家都起床后,赵大妈早已把黏滋滋香喷喷的米粥装好了放在桌上,中间一盘毛豆粒还冒着热气。大山媳妇坐下说:”“妈,你怎么不多睡会儿?”“这么多年习惯了,到时间点就醒了,躺在床上也睡不着了,还不如起来做点事。我看那纱网上满是灰,我给刷了一下。”赵大妈不经意地说。大山媳妇向阳台上看了看,这才注意到纱网干净了,而地面也亮得像一面镜子。“妈,你也太能干了吧!早上这点时间,你做了这么多事情?”大山媳妇赞叹地说。“在农村,这早晚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中午天热,家里的大小活计都得抽早晚天凉时干,谁舍得这个时间睡懒觉。”赵大妈不无感慨地说。大山媳妇知道赵大妈不是怪罪自己的意思,因而非但没生气,反而对赵大妈心生一股敬意。吃完早饭大山媳妇刚开始收拾碗筷,赵大妈立马抢过来,一边挥手一边说:“你上你的班去。有我在,这点子事情不要你伸手。去吧,去吧!”于是,大山媳妇笑着地放下手中的碗筷,提着包上班去了。
   中午大山媳妇回到家,赵大妈已经做好了午饭。大山媳妇给赵大妈买了两件短袖衫,一件蓝底黑点的,一件白底蓝条纹的。赵大妈试了试,刚刚好,颜色也好看,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么好的衣服也只能在这穿,在老家穿短袖这膀子可受不了,我从来都只穿长袖。”“是这样,昨天我看你穿长袖还感到奇怪呢,刚才特意去商场给您买两件短袖。”婆媳俩有说有笑地坐下吃饭了。
   吃饭间,赵大妈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庄上的谁谁家的又添了一个大胖孙子,谁谁谁家的孙子都已经会跑了,谁谁谁家第三胎又是个女娃,但人家还要生,不生儿子不罢休。大山媳妇听着赵大妈的话,自然清楚赵大妈的用意,只是不时从喉咙里中发出一两个“哦”字,以表明她听见了。绕了一大圈,赵大妈终于跟媳妇开了口:“我说大山媳妇,趁年轻,赶快再生一个,我们腿脚也还利索,也好帮你们带。”
   “妈,我们不是已经有两个了么?”大山媳妇说。
   “可两个不都是女娃么?女娃长大终归是别人家的人。”
   “妈,这都啥时候了?还男娃女娃的!”大山媳妇笑着嗔怪道。
   “不管是啥时候,家里没有男娃也不行啊!等你老了的那一天,有儿子就有去处,没有儿子就没人管你,而百年之后,连个捧相片的人都没有。”赵大妈举着手中的筷子,眼睛盯着大山媳妇语重心长地说。
   “我说妈呀!反正呢,您这辈子有儿子管你就是了,您呀,就别操心我们的事情了!”大山媳妇企图用这样的方式让赵大妈不要再说了。
   “大山媳妇啊,我是你妈我才说这话,换作别人谁说呀?人家看笑话还来不及呢!你看我家前面那排的谢承望老俩口,三闺女嫁人后,一年到头就老俩口在家,你看我,我看你,过年了也还是两个人,多可怜!”赵大妈一边说,一边用筷子向前指了指,似乎那种“可怜”的老夫妻就坐在她的对面,而她的目光则始终没有离开大山媳妇,那份热切地期盼似乎要把媳妇给熔化了。
   “好吧,妈,那您再跟大山商量商量,如果大山决定要,我就要,您看好吧?”大山媳妇知道说服不了赵大妈,于是把皮球踢给了大山。
   得了媳妇的这句话,赵大妈有几日没在媳妇面前提孙子的事情。
   这一天大山白班,很早就下班回到了家,屁股刚在沙发上落定,赵大妈便放下手中的抹布,挨着大山坐下:“大山,你媳妇已经同意生三胎了,你们抓抓紧,争取明年春天就生一个。”
   “妈,我们两人都有工作,再生就是超计划了,我们总不能为了生个孩子连工作也不要了吧!”大山以工作来推脱。
   “只要你想生,办法肯定有,你自己在医院,想办法给媳妇开个住院证明,在家休息个半年孩子都生下来了,然后我带回老家去就是了。”关于超生的对策,赵大妈都已经想好了。
   “妈,现在生一孩子哪那么容易,你知道得花多少人力、物力、精力呀?”大山反驳道。
   “什么容易不容易的,以前那么穷,一家十来个还不都养活了。”赵大妈不以为然地说。
   “这都啥年代了,你还翻那老黄历?”大山有点不耐烦。
   “你不要儿子那你又买房子干嘛的?你告诉我?”赵大妈怒目圆睁,厉声责问。
   “给我闺女!我两闺女一人一套!”大山也理直气壮地回答。
   “你头脑装屎啊,辛辛苦苦买的房子,到最后贴给人家。”赵大妈蹭地一下从沙发跳了起来,手指着大山骂。
   “给我自己孩子,怎么叫贴给人家?”大山无视赵大妈要吃了他似的目光,反驳道。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你能叫她生孩子跟你姓?”赵大妈两手直抖,就差没上去把大山给手撕了。
   “有什么不能啊?”大山仍旧一步不让。
   “就是跟你姓了也不是赵家的种!我告诉你赵大山,生不生儿子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老赵家不能到你这断种了。”赵大妈脸气得铁青,手指着大山骂道。大山见赵大妈如此不可理喻,便也不再理她,站起身一甩手,“砰”的一声,关上门下楼去了。
   七月的天气异常燥热,蝉儿一刻不停地在耳边聒噪,让赵大妈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但她想着要孙子这是件关乎赵家后代的大事,不能轻易妥协。于是,赵大妈依旧每天逮着机会就叨叨。
   难得这天大山也在家吃饭,赵大妈就又开始了:“庄上来了某某人,五个闺女,都五十多岁了,还托人给他介绍对象,对女方家庭条件没有要求,高矮胖瘦也无所谓,只要是黄花大闺女,能给他生儿子就行!”
   “缺窍!”大山不屑地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
   “缺窍?哪个缺窍啊?”
   “死老头缺窍,哪家跟闺女嫁给哪家更缺窍!”
   “人家都缺窍,就你不缺窍?我就不知道你认识两字!人家还是研究生咧!”此时,赵大妈倾心倾意做的饭菜,大山媳妇不再觉得是美味,也不再充满感激,只是默默地放下手中的筷子,回了自己的房间。
   赵大妈每天这么叨叨着,大山媳妇实在是厌烦透顶,就打电话向孩子她姑——大凤求救。大凤说她妈一辈子就这样,要强,她妈做的决定谁也改变不了,只怕她去也说不响她妈的话。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天气格外的好。天空瓦蓝瓦蓝的,蓝得像海,没有一丝杂质,悠悠的白云在天底下自由自在地飘荡着。大凤提着箱牛奶和一个大西瓜来了。赵大妈开的门,很是惊讶:“你怎么来了?”“听说你在这,我来看看你啊!”大凤进屋后,抱抱大侄女,又亲亲小侄女,才坐下来。“亲亲抱抱没有用,等你大哥家来儿子你要给准备两万块钱红包,我先跟你说好了。”赵大妈再次提起话题。
   “大哥家已经两个了,还生干嘛?你一天到晚尽说些没用的。”大凤给怼了回去。
   “两个都是女的,没有一男的不作数。”赵大妈没有生气。
   “要不要生大哥大嫂自有主张,哪里要你天天跟这瞎操心,多管闲事。”
   “不是我老赵家事啊?我怎么就多跟闲事了?”大凤说赵大妈多管闲事,赵大妈就点急了。
   “你这一辈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该你操的心你已操完了,下一辈的事情你交给大哥大嫂自己处理,你就该吃吃,该喝喝,好好享你的福就是了。”
   “听他们的,听他们的老赵家就断种了。”赵大妈的怒气上来了。
   “你看你,说得多难听!”
   “我不说难听,留给人家说?你家儿女双全了,老赵家有没有儿子就跟你没关系了,老赵家断种了对你有什么好处?——你从哪来,快给我滚回哪去!”赵大妈一箩筐的道理等着大凤,正如大凤所料,她的到来不但没能改变赵大妈的主意,反挨了赵大妈一顿骂。
   赵大妈就这么每天每天地叨叨着,虽然才来了一月不到,可大山媳妇觉得简直比一年还要久,每天面对赵大妈的叨叨简直要崩溃了。于是很多时候大山媳妇选择在外面吃过了再回来,回家以后也是一声不吭,就径直回到自己的卧室,把赵大妈完全当成了空气。赵大妈看着自己做了一桌子的饭菜没人吃,也没人搭理她,于是也就锅碗瓢盆叮当作响。
   大山媳妇出来去卫生间,赵大妈一边勺子碰着菜盆“咣咣”响,一边吸溜着鼻子喃喃道:“是我儿子我才管,要是别人还巴不得看你笑话呢!”大山媳妇看她婆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了,就接了一句:“现在谁不是忙得跟什么似的,谁笑话?”
   “你要是不生个儿子,钟南村哪个不笑话你?不笑话我老赵家?再说了,有了儿子才有奔头,没有儿子你就算是赚下金山银山又有什么用?”大山媳妇知道再说下去,只会引来赵大妈的长篇大论,于是便不再接话,洗洗手打算回卧室。可赵大妈憋了许多天,似乎终于逮到了机会,紧紧地跟在大山媳妇的身后:“我就两孙女,没孙子,我在钟南村都抬不起头来。”

共 638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赵大妈讨孙记》是一篇植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赵大妈是一位农村妇女。原本儿子媳妇都在城里工作,对她很好的现状,让她很满意。但偏就没有孙子的事,让她始终无法释怀。偶然被村民讥讽后,她怒去城里催生。催来催去,催的原本孝顺的儿子媳妇都与她反目,只落得狼狈而归的下场。小说的收尾处,道出赵大妈的不解,而呈现当下这种情况的顽固以及对社会的深厚影响。小说语言流畅,取材独特,主题深邃。用如此讽刺的手法,引人警醒,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当属佳作,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730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8-07-28 16:18:54
  感谢您对逝水流年的支持,祝福您。
2 楼        文友:徐明华        2018-07-28 20:41:19
  编辑老师辛苦了,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