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雾都的温暖(散文)
有幸去了雾都——重庆,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雾霭浓浓的奇特景观。
那日我坐公交去了白公馆,之后想去渣滓洞,一打听,两地相距并非网上所说的八百米,这可是让我有些犯难了。
只见白公馆门口停放着几辆大巴车,看得出来是团队游客乘坐的。我想,我该怎么去渣滓洞,难道步行吗?
正在我犹豫不定时,一位拿着小木牌子打着伞的妇女大声吆喝着:“渣滓洞、磁器口、地铁站,十元钱哦!”
看到我一个人站在那里,那位妇女凑上前来,问道:“美女,你有车吗?”她说话的同时我仔细打量了她,中等个,清瘦样,直觉告诉我,她不像个诡计多端之人,于是我就询问:“去渣滓洞每人十元?”她回答:“是的。”我又追问了几个问题,得到她耐心的解答后,心中的疑虑打消了,这才随着她走到广场一侧,见一辆七座商务车停在那里。
那妇女告诉我:“这是我家的车子,我再去叫几个人,拼一车就走。”我就站在那里等候着。
五六分钟后来了两个大学生模样的男生,其中有一个个略高,肤色白皙,眼睛炯炯有神,嘴里吃着冰淇凌,我便和他攀谈起来:“这车安全吗?不会有啥猫腻吧?”他说:“不会的,我来这里四次了,也坐过这些车子,虽说是黑车,但还是比较靠谱的。”听罢,我心里踏实了许多。
他给我讲解了雾都很多的著名景点,我享受着他的热情。这时又来了一对情侣,总算凑够了一车人,可以出发了。
司机师傅是那位妇女的老公,浓眉大眼,操一口重庆方言,软软的,很悦耳。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排成长龙挪着步子向前慢慢移动着,司机说:“遇到堵车就只能这样了。”没想到的是他很善言谈,边开车边给我们做起了免费讲解员,路上的雕塑、矮房子、墓碑,包括未见到的渣滓洞、杨虎城、小萝卜头的故事,我心想遇上了这么热心的人,这十元车费真是划算。
车子终于到了渣滓洞景区,一个多小时游览出来,我又打了那妇女的手机,还是我们这几个人一起乘坐她家的车子去了磁器口古镇。
一路上司机又给我们做了免费导游,半个小时后车子在磁器口大门前停了下来,我们下了车,司机满脸带着笑热情地说:“祝你们玩得开心!”说完挥了一下手开车走了。望着渐行渐远的车子,我突然感受到这雾都的温暖,真真切切的温暖……
接着我又去红岩村、李子坝轻轨站,为防止走弯路,每到一处我就主动问路人,确定自己走的方向是否准确。不论是清洁工,还是撑伞等车的女子,他们皆以笑容对我,耐心地告诉我行走的准确方位和路线。
下午我准备去坐船赏夜景,就跟服务员询问船票事宜,询问完后便上了楼进了房间,不一会就有一个女服务员主动来敲我的房门,建议我在她的酒店里拿票。她告诉我要坐就坐大船最安全保险,我就在她那里拿了船票,一看价格低了不少,还有码头大巴免费接送。这样算一来省钱不少,我对她充满了谢意,心中感到暖暖的……
一会儿,酒店前台服务员和一位男子来敲门,他们把船票递到了我的手中,接着是一番叮嘱,随后我便到指定的上车点,可是在小吃一条街那里失去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幸亏她给我留下了电话,我赶紧打电话询问,在她的耐心指引下,我顺利地找到了登车点坐上了大巴。这时,她打电话过来询问我是否坐上了车。听着她那柔柔甜甜的声音,我心中又是一暖……
次日下了雨,那雨点乱如麻,我想直接返程了。这时朋友来了,当知道我决定放弃去长江隧道和黄山的时候,她鼓励我说:“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打伞也得去!”
出租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透过车窗看山下白雾腾腾的,能见度几乎为零,让我大开眼界,这雾都名称可真不是虚名。车子很快就到了黄山蒋介石官邸,我提着一袋子东西还背着双肩包,还要打着伞爬山,这显然是很艰难的。我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了售票处的后门请求售票员把东西寄放在此。那个服务员没有丝毫的犹豫,站起身来接过我的双肩包说:“背包上山不方便,就放这吧。”我拱手连声说了“谢谢”,她面带微笑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你尽管放心爬山吧!”听到这么亲切的话语,我心里又一次感到暖暖的……
短暂的雾都之行结束了,我心里暖烘烘的,是雾都人的热情,温暖了我这位异地客人的心。再回首,看一看这充满人间温情的雾都,让我
铭记于心的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