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随黄河入海行(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随黄河入海行(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08.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6发表时间:2018-08-04 20:56:00
摘要:我为黄河“九景”画蛇添足,特写黄河入海口的唯美。有句云“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言“未到黄河不死心”,来吧,跟随怀才抱器的文字,去穿行最美的黄河古道,扑进那凤尾般的怀抱吧……

【柳岸】随黄河入海行(散文) 黄河若为电影胶片,要捕捉高潮,有“九美”会掀起波澜——
   源头牛头碑——五泉为源,汩汩清泉,何以流着流着就黄了呢?
   第一湾最美在索克藏寺院旁,九曲之中唯有此湾岛屿如星布,千岛挽留仙女飘带不住,才为九曲散花……
   壶口壮观,瀑布装扮了那身黄袍,撕碎了缓步的美梦。
   陕西榆林的香炉寺东临黄河,三面绝空,夕辉把孤亭投影黄河水中,不知看得清的有几许?
   山西陕西接壤处,黄河演绎了一个“乾坤湾”,阴阳是否起源于这里而得以发现?
   黄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天下第一关,串起了多少惊世美景?
   小浪底,千岛斗浪,给人多少梦幻?
   老牛湾里,黄河两条游龙牵手飞舞,打制了金锁关住了军事要塞。
   晋陕大峡谷两岸展示的是天然水蚀地貌奇观和摩崖上密密麻麻的“天书”……
   断片了?是古人不喜欢数字圆满?只用“九”来给你更多的填补与想象?黄河入渤海,那也蔚为壮观,是一个最圆满的句号,是画完所有轨迹后的搁笔,是凤凰涅槃的灿烂!大美的理由太多了,浪漫得太震撼了。
   我给她加上一个更美:奔流入海相约会,铺就一岸红地毯。如此才算“十全十美”了。
   是的,黄河不远几千里,直奔渤海湾,是要选择一个投海的姿势?不是纵身一跃,如此是壮烈,是义无反顾;不是高台跳水,要做一个精致的得分动作,如此则小家子气,辜负了千里爬行蜿蜒。黄河在渤海南岸,铺开,仿佛如凤凰开屏般(若说是孔雀开屏,大家似乎觉得美感就打折了,气魄不足,于是这样去说)的美丽动人,五千年来,再也没有收拢。我们把黄河喻为母亲河,那这里就是她的漂亮凤尾。她骨子里还是带着一股冲动不羁的雄性,当与渤海的湛蓝相约,就瞬间相撞,马上如天女散花一般,带着十足的动感向两边泄去,打开她的唯美,于是人们以简单而准确的联想,用数学的符号来简约地描绘她,称之为“三角洲”。
   和黄河并肩吧,与美一路同行吧!
  
   一
   扑向凤凰的暖怀吧!7月31日的温度是40,也好,坐在旅游车里,空调开着,免得下车一路打扰。
   导游是要我们称呼为“陈导”的小伙子。不是“导演”,不是“博导”,就是一个健谈的向导。
   从东营市区出发,进了近郊,就有了满足感,路上几乎没有车辆,陈导说,来的人都有皇帝玉驾亲临之感,沿途“肃静”的仪式感十足,尤其是没有得到盛大场合熏染的人,坐车都觉得自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主宰,面对如此的场面,胸中唯存“大好河山”的荣誉感了。
   的确,这里的一草一木,东营人都是给与了五星级的嘉宾待遇,齐刷刷地,千军肃立,绿装威武。我惊呼:“松柏常绿!”陈导斜睨我一眼,道:“太多的人都在这里被欺骗了。”
   原本这里寸草不生,盐碱地几乎是一切生命的骷髅,至少是墓地。为了成活一株树,东营人,挖坑两米,最底夯实黄泥,防止盐碱上溢;其上填充砂石一米,以为地上雨水存贮的“海绵”;砂石上面再铺防水纸,四周从外市拉来不含盐碱的好土,然后植下生命之绿。一排排树木晃过眼前,这样的景致在我的老家并不稀奇,而在此地成为难度很大的人造风景。不过,总有脆弱的绿株逐步枯萎,干涸的颜色诉说着生命的凋零,却不知为何。
   人总是在自然的法则里,寻觅着“最佳”,既然不能改造泥土,那就改变树木!
   进入黄河湿地滩涂,会发现,那些开着粉淡的小花缀着细碎叶子的树木,陈导告诉我,这是“满蒙柽柳”,近滩涂的路边原来不是松柏,他才解开了谜底,我还以为他笑我无知。
   据说,满蒙柽柳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沙漠,抗风耐寒,还有着耐盐碱的特性,怪不得盐碱滩涂满地都是。仔细比较,真的不能分清柳与松的细微了,就像你到一个城市转向,无论怎样都再也不能有正确的方位感了。明明是“松态”,簇簇堆叠,翠绿欲滴;而原始的柽柳,虽不是柳枝随风飘荡,也不至于让我们误认为是松柏,就像一个数学难题锁住了我的思考,很无奈。
   满蒙柽柳本是一年三次开花,而通过嫁接与改变基因的方式,培育出来的柽柳,去掉了“满蒙”两个字,居然可与松柏比肩惑人了。
   陈导说,还有第三种选择。除改变土壤,再改变树木,还可以改变什么?他说,什么也不改变,就种水稻!
   这个消息我听到过,不过没有亲见。陈导说,去年袁隆平院士在这里种水稻,亩产39斤,今年估计在380斤,明年就可以达到500斤……
   盐碱地算个啥,海水里都可以稻花香!这里的稻米是淡红色,颗粒大小无异,只是不知口感如何……
   关于这个稻米,将来打什么品牌,我有了灵感,悄悄对身边的陈导说,叫“黄河古道凤尾稻”。陈导没有命名权,告诉我,回去,马上网上提建议。
   东营,这是五千年来,黄河不断携来黄土,冲积成的一个“河造平原”,盐碱,只是黄河淤泥覆盖了海水滩涂以后,从土壤的缝隙里外渍的怪物。外围的植被征服了怪物,何愁每年几万平方公里的沧海变桑田只能漫生杂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的数字将不断被黄河这条巨龙改写。
   黄河在牵我同行,所有心底的赞美都给了黄河,“神奇”两个字“非她莫属”。
  
   二
   买票了,其实是陈导手里握了一张粉红的简易纸张,上面写了几人,盖了个管理区的公章。
   我试探地问,周围没有铁栅栏,穿林而行,避开门岗,岂不漏票?
   陈导笑笑,他知道如何回答我的问题。
   这片黄河滩涂,岂止是万亩,东西长度50公里,南北宽度30公里,面积约1530平方公里,人在其中如蚂蚁,若徒步,几天都出不来。
   炎热的太阳,就高悬在头顶,烘烤着这片沼泽地,人的忍耐力不如一根草了,那些水边水中的芦苇依然泛绿,傲视烈日,不低头,不弯腰。
   湿地区域,随处都可以与禽类亲密接触。车子在一处蜿蜒的水中栈桥入口停下,他们要步行栈桥,到达末端,我看看,约有二里地的长度,欠身又坐下。他们把栈桥与那些野鸭当作了风景,我又把看野鸭的人当作了风景,是受了“新月派”诗人卞之琳《断章》的影响,谁说诗歌就是陶冶情操,再无他用!“卞诗”成了我赏景的“实用手册”了。
   那些野鸭与家鸭几乎无异,只是鸭绒干净,灰色斑驳,而家鸭多为白色,似乎少了野性。人在栈桥,野鸭翘首,也许有的是熟悉了游人的脚步,不再去仰视了,只顾低头在水中寻食物了。
   陈导很尽职,冒暑随行,还做着不厌其烦的介绍,我看他指手画脚,似乎很投入,上车我解开一瓶饮料,算是犒赏。
   他多了说话的兴致,指着万顷芦苇说:“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这是谁的诗句,我不敢贸然唱和,“若晚上坐在栈桥,那些野鸭就几乎在同时钻进芦苇荡里,摇得那芦苇刮起风……”
   哦,他是在解释“芦苇夜多风”的句子,这风并非来自大自然,而是野鸭“摇风”。
   不要以为这黄河古道湿地永远是一个景色,陈导说,到了八月中旬,这里又是一番景象。
   我以为他是为吸引下次我们再来做广告。
   八月中旬风起,风催芦苇再长一尺,那一尺全是白色的芦花苇花,是漫天飘雪的意境。
   我曾经读过一首诗,句子忘记了,就是写黄河入海口滩涂的芦苇花的,先是喻为“尺素”,仿佛是一幅硕大的白色缎面,在风中掀起涟漪;又说是“飞笺”,不着一字,漫天飞舞,是纯洁的信使。这些描写都是在勾情,看,古代的书信写在那绢帛上,写在那花笺上,传递的是彼此的感情与问候,还有不来相会之理?
   黄河湿地有着1523种禽兽,多达700万只。这是东营人的骄傲。陈导是东营利津人,他很自豪地说:“东营人口213万,平均每人3.28只……”
   似乎数字说明是他的强项,补充说:“你看,前面那个村里,28户,88个人,可用土地人均380亩,湿地人均500亩,人人是地主,户户是老财……”
   国家每年给与的野生动物保护费达上千万,冬季枯食期,要吃掉上亿斤粮食。再加上这些芦苇,怎么也可以卖上几千万。
   每年11月份,一个月的时间,那是割苇季节。别的月份,湿地淤泥深若丈许,结冰以后,无身陷之虞,机械忙碌,热火朝天。每日,管理区只收每人120元钱,多割苇的收入村民装进自己的腰包,芦苇可造纸发电,卖出价格是每斤9分钱,一个人一季挣个上万没有问题。
   黄河翻卷的是浊浪,冲积成平原,也孕育了一方沃土,带给了人们生存的希望。也许称之为“母亲河”的含义里也应该有着为人提供丰衣足食的哺乳之情吧?
   黄河啊,若只是把您看作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肯定是没有读懂您遍身写着的诗行……
  
   三
   一路往黄河入海口追赶,不敢耽误。时不时地窜出野兔子,拦不住车轮,嗖地一下钻进芦苇里。这是与游人相戏。野兔不野,蛮有情趣。
   还有惊喜的项目。车在“鹤居”外停下,我们转圈围观那些圈进笼子里的野鹤。
   那些细分的野鹤品种之多,实在不能记下,只能选择两种具有对比性的野鹤去欣赏。
   不敢伸出手指去引逗野鹤,她的喙很长,瞄准了你的手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迅捷地发起攻击,甚至可以啄断人的手指。
   最靓的是丹顶鹤。在温度低的时候,丹顶鹤都是“金鸡独立”,那是为了防止热量的散发,此时是高温,丹顶鹤双脚落地,时不时去啄几口从水龙头流出的水滴降温。面对丹顶鹤,突然对“鹤顶红”有了兴趣。
   据说,吃了这“鹤顶红”的血,就像服了砒霜一样,人体七窍流血而死,肚子里的五脏全都渗血,短时间不治而亡。
   有人吟出几句古典小说里的“歪句”:“黄蜂尾上针,仙鹤头上血,两般不算毒,最毒妇人心。”
   增加了沉重,看看周围几个不认识的女游客,有的在斜目,知道再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了,其实,那古典小说里的用诗,“女人心”是具指的,哪里是统统给女人三百大板!
   错误不是我犯下的,但我好像也跟着对女人不敬了,那女游客转头的时候,我抱着十二分的歉意,目光与她瞬间对视,不知她是否原谅。
   据说,在古代,人们拿这丹顶鹤去隐喻那些宫中的达官臣子,他们个个也是光鲜无比,冠上也有“红珠”,颇似“鹤顶红”,说不定哪天也要自服“冠血”而亡,如此的装束,也许就是皇帝在提醒达官们谨言慎行吧……
   可以给我们一点历史的形象演绎,已经是胜过简单地翻书检索了。
   转去看“蓑羽鹤”。体型异常纤瘦,体羽似石板灰色,背部具蓝灰色蓑羽。颊部两侧各生有一丛白色长羽,蓬松分垂,状若披发,颇有隐士风度。前颈和胸部羽毛黑色,上胸黑羽延长呈披针状。
   饲养员介绍说,蓑羽鹤性羞怯,不善与其他鹤类合群,常独处,远离那些别的鹤类。这里11点整有一次放飞,人都上了鹤居的平顶屋顶去看。我和朋友站在鹤笼一侧阴凉处,饲养员说:“她害羞。”这话有水平,不对着我们吩咐,三个字就解释清楚了。
   打开鹤居的门,饲养员在地上撂了食物,蓑羽鹤还是谨慎地趋食,然后飞翔。整齐的飞行编队,仿佛低空战斗机群,呈"V"字编队,盘旋四圈,然后自觉归笼。游目巡视,因看鹤飞的机会难得。翩翩展翅,闲雅如戏台上的花旦角色,稳重端庄,不做不雅之举。听说她芳名叫“闺秀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老是不说“松鹤延年”,身边的一个朋友热得大汗透背,他是作画的,还在做写生前观察,据说,鹤寿60年为限,人远比鹤长寿。古代是一种希冀,今天若说自己“寿如鹤”,那可能是短寿了,中华文化的韵传绝不是简单的等于号。
   我问,为何要放飞蓑羽鹤,是不是一个吸引游客的项目?陈导摇头说,人家是要证明这些鹤在他们这里是自由的,没有一只放飞而不归的。
   放飞是为了证明?向我们这些一般的游客证明,其实是最大的尊重,不因你人微言轻而漠视。东营人的心思足够亲民与细致了。
   那些天之精灵都融入了黄河的怀抱,我随黄河入海行,想到了“仙人驾鹤”的美妙,可幽情漫爬,为鹤担心了,那么轻盈的身躯,何忍“骑驾”呢。鹤随黄河,驻足古道,谁还会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怅惘呢!
  
   四
   直扑凤尾滩头了。
   可不能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登上“双H楼”(也叫“远望楼”),有人就简要地讲述了一个女孩站在远望楼跳进黄河的故事,为何不说是“投入母亲河的怀抱”呢?很恐惧,更为女孩的举动而叹惋。据说,淹死在黄河的人都是直直挺立而亡的,身子扎进了淤泥,做了一个“死亡雕塑”。在黄河古道,在湿地里,在岸边,总是有着一种庄重的仪式感,这是我去过的一些地方所不具备的。
   心中的悲壮情绪马上被黄河的壮阔胸怀收去了。悠悠黄河水,款款东流去。对水的热爱常常会让人毕恭毕敬地蹲下,掬一抔下肚,将自己融入其中,黄河水不能让你这样。陈导介绍说,从黄河里舀水一碗,五分之一的黄泥。东营这个地方,地下是海水,地上是盐碱,再往上就剩下了人的感情。是敬畏感谢黄河的素洁感情,不舍黄河水流走,东营人就在洼处放了很多黄河的眼睛——湖泊,自然净化河水,他们把那些湖泊称为“黄河的子孙”。

共 612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首先列出了黄河的九大看点:这九大看点是黄河最美的景点。而“我”又给她加上一个看点:奔流入海相约会,铺就一岸红地毯。黄河算“十全十美”了。怀着对她的无限向往,“我”扑向她的怀抱。从东营出发,在改造后的盐碱地上看到的一排排松柏、“满蒙柽柳”令人震惊,稻米飘香,向世人展示了改造盐碱地变粮仓的成就;在黄河滩涂,与禽类亲密接触,看到了野鸭成群,万顷芦苇的胜景,从导游口中,得知了这片黄河湿地是片沃土,带给了人们生存的希望。为沿岸人民提供了丰衣足食的哺乳之情。在黄河入海口,和野鹤为伴,了解了众多的野鹤,尤其是丹顶鹤的“鹤顶红”的具毒性,“蓑羽鹤”、“闺秀鹤”的习性,对这些大自然的野生动物充满敬畏之心,最后直扑凤尾滩头,远眺,扇面的黄河水如凤凰的尾巴铺展开来,优雅地融入大海,不禁为她点赞!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黄河岸边“红地毯”,令人陶醉,不用导游动员,明年秋天“我”还会来的!这篇散文以纪行的方式,移步换景,娓娓道来,始终流连在黄河怀抱和黄河赋予的丰美里,表达了热爱母亲河的情怀。本文对雄伟壮阔的黄河溶入渤海的景象,场面壮阔,描述的历历如画,情溢画面,别有一番意境,令人眼界开阔,心旷神怡,陶醉其中,心生向往!文采与情趣,皆不舍弃,融为一体,随行黄河流,文字也流韵一般。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8-08-04 20:57:41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8-04 21:00:49
  感谢编辑老师冒暑捉虱,为小文费心了。无以言表,奉茶一盏,同时隔屏遥握,谨祝夏祺!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8-04 23:09:19
  老师总是旅游让人羡慕,而且坚持写游记。更让人敬佩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8-04 23:13:23
  谢谢寒梅老师深夜到访,那是怀才抱器因公出差而游览了黄河入海盛大景象而作,既游,不能慵懒就写下了流水账了。谢谢寒梅老师关注,也给怀才鼓励,遥祝夏安!
4 楼        文友:蓝草乡村        2018-08-05 01:07:52
  “十全十美”老师九加一的做法,让人如亲临一次“黄河凤尾”的视觉盛宴。文通过陈导作介,老师用笔在宣纸上,画下黄河凤尾,祖国的母亲黄河入渤海的壮丽画面显示在读者眼前。黄河的哺乳情,传奇的“黄河古道凤尾稻”要给老师专利了;野鸭掀芦苇,风不摇芦苇,而芦苇动,芦苇煽情了;鹤顶红让人心悸,好在有放飞的蓑羽鹤,害羞的闺秀鹤作解;直扑凤尾滩,登上眺望楼,壮观诗意的红地毯直呼美啊!明年您还来来,明年带上我们再一起来可好?
   Hi―四根支柱,老师说一根翠绿代表东营,一根暖黄代表黄河,一根深蓝送入渤海,一根深红象地毯。蓝草不敬,放肆了,黄河从千里之外而来,汇聚于此,黄皮肤的人从千里之外来江山,入住这绿色的杨柳岸,文字的澄净在柳岸变成了湛蓝天空,老师的倾情奉献也变成了那一根烙印于心的深红。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8-05 06:12:18
  谢谢蓝草老师那么煽情激动的点评,若去黄河古道行,无需诗才文斗,都会被濡染,自然而来的是对黄河的崇拜。明年去,一定相约。谢谢点评。
5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18-08-05 13:08:15
  黄河自古就和“九”结下不解之缘:“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自然要数第一湾”。但读了怀才老师的这篇佳作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古人不想圆满,是我们的祖先把最美的点赞留给了今人,把最美的一处留在了千里奔流的黄河入海处。把这条母亲河十全十美的最美颂歌的著作权留给了怀才老师。雪胎梅骨拜读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8-05 13:51:26
  谢谢梅骨君留字赐玉。怀才哪敢与古人较劲哦,只是一思而得趣,觉得不写不快了。黄河大气,不拒我等顽皮而已,沉沙折戟,但不折毫,所以就顽童戏水了哦。谢谢梅骨君点评。
6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8-08-05 15:19:56
  “美不美,黄河的水,亲不亲,故乡的人。”黄河“九景”弯又长,跟随作者游一趟。同是炎黄子孙,黄河,长江,澎湃万里胸中装。奔腾不息的黄河日夜向东流,涤荡中原,气吞万里,引来无数儿女赏尊容,悠悠爱国情,笔下也生辉。点赞黄河!点赞精彩!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8-05 15:22:51
  谢谢安平君到访赐玉,精彩点评让新闻跟着沾光了。黄河古道,千里湿地,以文字留印而已。谢谢!
7 楼        文友:张静雅        2018-08-09 18:10:32
  老师把黄河写的宏壮激荡,赞!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8-09 19:45:08
  表达黄河儿女情也!谢谢静雅老师到访留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