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白话”旅游(随笔)

精品 【流年】“白话”旅游(随笔)


作者:和气致祥 布衣,28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6发表时间:2018-08-05 14:24:10

【流年】“白话”旅游(随笔)
   旅游,古人多叫它旅行,所谓“身旅心行”。一字之差,说明近四十年的社会发展,物质丰富了,人们收入提高盈余了,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也形成了产业,为普罗大众提供了远行游玩、观光消遣的机会。稍许有点条件就可以轻松地出去几百上千公里的溜溜、瞅瞅、玩玩、买买了。
   而前人(四十年前),特别是古人因为旅途吃住行游等困难障碍,所需付出不论财力、精力和体力都比今人要沉重的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了解到的一般前人旅游大多是借助出公差,而古人旅行,大多都是科举考试、为官赴任,或者商贾贸易等等途中顺路所为,就像王勃诗中说的,“同是宦游人”,而专业的旅行和专门的旅游很少。
   今天的人们很幸运,因为网络订购、电子支付和交通食宿观光等资源的开发,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都大大提高,使旅游升级为大众普遍消费的大类。
   今天的旅游,说起来太简单容易了,只要有钱有闲就可以走出去,只要钱够闲够,可以有多远走多远。目的也简单明了,就是通过观赏种种自然景致,民俗风情,历史遗迹,人文典故,获得一些零散的见识和知识,由悦目达到赏心的效果。
   但是,因为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也形成了三种模式决定着旅游的质量和性价比。
   第一种模式,是“开眼”游,简单说就是没去过的地方去一趟,没见过的景致见一见。我们常说的“开开眼,见识见识”就是这个意思。从个人来讲,旅游都是从这个层次开始的,都是从对外界的无知和向往起步的。从旅游市场的初期发育来讲,也是如此,从提供简单单调的交通吃住导游,满足于带你来过了,看见了而已。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在旅游胜地,一批带着小黄帽或者小红帽的人,追着导游小旗跑。亲身经历的一次,1985年初,从天津坐火车硬座一天一夜到苏州,而且火车从山东德州开始,就旅客严重超载,包括过道和车厢连接处,几乎没有下脚之地,去个厕所,费时费力,如同跋山涉水一般要从人身人头上跨过,行李架上椅子下面都趴满了人,那可不是一般的“挤”啊!
   早晨到苏州,在车站草草洗漱早餐后,登上地接大巴开始了苏州一日游。从拙政园、留园、虎丘、寒山寺、枫桥、玄妙观、灵岩木渎等一路紧赶慢赶跑下来,傍晚登上开往杭州的大运河游船,在用铁网间隔通铺的铁壳船上,一夜碰碰撞撞,似睡非睡地早晨到达杭州。然后就是困得迷迷糊糊,深一脚浅一脚地漫游西湖、灵隐寺、龙井村等等,在杭州住一晚,好不容易逮着床睡一觉,一早又被催起来坐车来到上海开始了南京路、城隍庙、外滩一日游。晚上登上返程火车,再经过一夜一天的难捱拥挤,真困真累地结束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人羡慕嫉妒的或是奖励、或是福利的旅游。休息一天,带着感激领导的心情,又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了。
   那时候旅游为什么要安排的那么紧张?一是因为是单位组织的疗休养活动,人员和休假时间都比较紧张,所以都想以最紧凑的时间多安排几个景点;二是交通不便,路途消耗时间较长,更显得时间紧张;三是就个人来讲机会难得,每年就是这么点经费,就有这么几个名额,好不容易轮上,都想多走走多看看,把“开眼”的性价比最大化。
   有人玩笑的比喻,旅游就是组织人们从自己熟悉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熟悉呆腻了的地方转转看看,互相交流从我呆腻了的地方到你呆腻了的地方的新鲜感和获得感。
   特别是走马观花十五天十二国的出国游最典型,玩笑说的“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景点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此言不虚,翻出旧照片看看,除了埃菲尔铁塔和风车那几个标志性东西能记得起来,大多都对不上号了。真好比《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折腾出去十万八千里,撒泡猴尿,写上“到此一游”,OK回来了。
   “开眼”游虽然很粗糙,很肤浅,但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起码有两个方面优势。一是这种旅游基本都是走的精品路线,把国内外名胜景区基本包括了,而且许多旅游项目,到跟前看看,也就足够了,没有什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挖掘的内涵。二是用时间和经济最节省的方式游览精品项目,对于时间和经济都比较紧张的人群,也算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了。三是在八九十年代,旅游市场开发水准低,也只有这种旅游形式,在那二十多年里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二种模式是所谓的“深度”游。其实这就是一些旅行社炒作的“概念”。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升,有钱有闲的人逐渐增多,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不再满足于那种跑到了,看见了,就行了的初期状态。而要求提高旅游的舒适度了,希望节奏慢下来,不要那么紧张那么累,保持体力,调整心态,慢慢欣赏、细细享受旅游的乐趣。在一地多住几天,多游览几个景点,再了解了解风土人情,尝尝特色小吃等等。说是“深度”,其实不过是增加了点“广度”而已。
   第三种模式是文化游,是以文化知识为依托和脉络的“自由行”,绝对是放松的“心灵之旅”。这种旅游形式和目的追求,一般旅行社提供不了,而是需要自己按照文化趣味和需求来设计规划的。
   比如,在镇江游京口三山(北固山、焦山和金山)。一路逶迤,登上著名的北固楼,在毛主席手书南宋词人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前,口诵古词、手摩书道,身临其境,临窗远眺,“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名句与伟人书法相得益彰,才更能体会稼轩词中山河破碎,壮志难酬,长久压抑后爆发的沉雄豪放;来到古甘露寺,忆起《三国演义》刘备招亲中的曲折幸运,诸葛亮用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精彩画面,摇头晃脑哼唱着京剧著名片段《劝千岁》,“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不禁莞尔又唏嘘,“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定慧寺摩崖、碑林观赏了诸多巨匠诸如王羲之、黄庭坚、米芾等精妙作品后,独在山洞壁间赏玩有“大字之祖”,“碑中之王”著称的摩崖石刻《瘗鹤铭》。尽管光线暗淡,借助手机照明,堪堪也能领略南朝时期书法追求的“自来书律,意合篆分,法态雍容,格调高雅”的逸品之姿;金山上,还有大宋元帅韩世忠挥兵围剿金兀术,夫人梁红玉金甲红袍,飒爽英姿登上妙高台擂鼓助战的遗踪;有与“白娘子水漫金山”有关的白龙洞和法海洞;金山寺里,住持佛印大和尚与苏东坡大学士的禅锋机辩和“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境界考问的逸闻趣事不一而足。
   原本准备三山游后,休整一天打道回府,翻翻地图发现镇江还有个南山号称“城市山林”,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去游览一番。
   及至彼处,却是惊喜连连。有高敞楼阁匾名“文心”,进门迎面文人塑像,两侧对联“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哇噻,一拍大腿!年青时读过的号称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原来是刘勰在此著就。而老先生名言“义典则弘,文约为美”,一直奉为动笔圭臬,不成想却在此遇到,凭吊又致敬吧;书台遗踪更是梁代昭明太子的读书处,而增华阁则是他延揽文人,组织编纂最早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遗迹。昭明太子是著名的“皇帝菩萨”梁武帝的儿子,秉性智慧善良,儒释道兼通,据说因他而梁代文学之风大盛。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刚经》三十二品科判亦是太子为后人研读提供便利所做;南山古称“招隐山”,真乃地灵人杰,还有葛洪在此炼丹著《抱朴子》;沈括写《梦溪笔谈》;陶弘景演“算法”,“历法”;周敦颐作《爱莲说》;米芾父子创“云山画派”;戴嵎谱“广陵散”等等等等。面对曾经接触了解过的文化史实和熟悉的人物作品,最最真实的感觉:南山无他,唯文化历史堆积尔。
   镇江是个不大的城市,但是一路走来,却是天天文化大餐,顿顿历史盛宴,用评书先生单田芳的话说,“甩开腮帮子,颠开大槽牙,吃了他个沟满壕平”。端的是淋漓尽致,逸兴遄飞。
   有时恍惚觉得,旅游本是走出去,怎么觉得似乎又是走进来了呢。因为是她走进了你的知识积累,走进你的文化沉淀,走进了你的心灵深处。唤醒了你长久忘失的记忆,打开了你尘封多年的箱底,搅动了你沉寂已久的心绪。
   走出去走进来?恍惚间想不清楚,弄不明白。只是感觉眼前一处处人文历史景致,在折射着你心底的积存和记忆,情感与文化和知识是如此地纠缠——
   在宜昌的十里清江画廊,抚把船舷凭栏而立,俯视翠绿的江水,仰望蔚蓝的天空,远眺山水间的缕缕白云和水墨淡雅国画般的山影,水面波纹浮光耀金,山间竹木苍翠茂密。观白云怡意,掬碧水洗心。面对美不胜收的这般景色,只恨自己古诗词的储备太少太少,搜肠刮肚却也找不到现成合适的名人佳句来描述内心的感动。没得办法,只好自己凑几句抒发一下,省的憋出病来。
   静心宁神,酝酿思绪,如同在心底展开画卷,挥毫着色,先用皴染技法,涂画两笔粗线条的宏观大写意――
   一泓碧水,一片蓝天。
   一缕白云,一抹青山。
   然后,再是工笔描绘勾勒细节,松竹如此,山水这般——
   丛丛翠竹,株株黛杉。
   粼粼江波,岚岚峰峦。
   画完景致,提款要写点感触,悟点心境,看看游船上的观光客,你来我往,熙熙攘攘,而清江却总是那么幽幽的,缓缓的向东逝去――
   芸芸过客,芜芜如幻。
   静静清江,悠悠致远。
   总听人说“寄情山水”,这个“情”要怎么“寄”呢?是山水入我眼中,入我心中;触动于心,感而遂通,油然而发对山水的赞叹和亲近情怀。如此景发如此情,情景交融,化而为文。再如同信笺邮递,寄还山水。相对美景,会心一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圣人之言,不余欺也。至此,心中有个声音在说,清江一游,至此尽兴圆满。
   独坐在岳阳楼上,面对常为乾隆皇帝代笔诏书的书法大家张照所写范文正公之《岳阳楼记》,欣赏其董筋秀丽,颜骨挺拔之雅韵。中学课文曾背诵过的内容,稍加提示,仍可讽诵。及至读到,“余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忽然顿住,似有所悟。过去书本上的注解,大多都是古之仁人心胸宽阔,豁达淡然,不骄不馁,坦然面对一切的意思。其实不然,范公这里描述的是儒家内心成就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能够内心强大到不为财产的得失和所处环境好坏等外在因素所影响,不为爱恨,贪嗔,喜怒等内在情绪所干扰。内心安住,如如不动,稳如山王,泰然自若。这是从孔子的《大学》,到宋明理学,直至王阳明的心学一脉相承所追求的儒家内心成就的最高境界的范公个性表述。过去的注解错谬是因为忽略了范仲淹是宋代大儒,而且是引导帮助孙复、张载等等成为儒学宗师的领路人之崇高地位。儒学讲究的是“体、相、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如不动,描述的正是孔子所说的那颗“明明德”之心的外相。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这颗心的入世之用。
   由灵光一闪,而醒悟一理,喜悦之情,甘之若饴。推窗望去,洞庭湖烟波浩渺,才知范公所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浑无际涯”,乃是一种神情豁然开朗,心怀前后通透的痛快感觉。用网络语言来说,那叫“我也是醉了”!能够有此一悟,应该算得上是“文化游”了吧?
   最后提示一句,文化游可千万别忘了各省地的博物馆。那更是真金白银如假包换的文化历史荟萃之处,只是碍于篇幅不能面面俱到而已。

共 44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旅游,让人身心放松,使人陶冶情操,心情愉悦。在古代,把旅游称为旅行。那个时候,交通不便,旅行的大都是文人。这些人不满足于读万卷书,还要去行万里路,以开阔视野。他们背上行囊,迈开双脚去周游祖国河山。在旅途中,文人们往往会有感而发,写下许多名作佳篇,有的还流芳百世。譬如,明朝的徐霞客,整日与云雾为伴,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并著有《徐霞客游记》。改革开放前,旅游都是由单位组织的,是集体行为,景点也是早已选好的。虽然,个人没有自主权,却也没有强行购物。当今,交通十分便利,旅游业蓬勃发展,却滋生出了一批恶导游,让游客反感。于是,一部分游客又选择了自由行。自由行的确自由,可以按照个人的喜好选择景点,选择旅游类型。亦如作者一样,可以选择文化旅游,去饱览名胜古迹,重温历史,重温古典文化,受益匪浅。这样的旅游,即增加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意义非同一般。此篇美文,文美益丰,主题丰沛,语句凝练,描写细腻。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807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08-05 14:30:25
  作者眼光深邃,文章耐读耐品,让人深思!
   感谢作者的分享,问好,遥祝夏安!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和气致祥        2018-08-05 15:35:47
  感谢玫瑰大姐的精辟编辑点评,好像我仅有的几篇稿子有一半都辛苦您了,也算是有点文字缘分吧。看了您写的这次云南活动,文字很美,也很感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