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冰心】沈万三其人(随笔)

编辑推荐 【冰心】沈万三其人(随笔) ——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作者:春风杨柳 举人,412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81发表时间:2018-08-09 14:30:55

【冰心】沈万三其人(随笔) 相声大师张杰尧编演一段著名相声——关公战秦琼,至今令人取笑不俊。三国的大将关公与隋末唐初的大将秦琼相遇,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张冠李戴的笑话讽刺不懂装懂和乱点鸳鸯谱的人。
   像此类张冠李戴,古时就有。
   《金瓶梅》写的是宋政和元年(1111年)至靖康二年(1127年)的事情。但书中竟有两处提到了元末明初的富商沈万三,同样令人好笑且感意外。
   《金瓶梅》第三十三回,写到政和六年(1116年)八月十六日,西门庆女婿陈敬济到潘金莲楼上取衣裳,正巧遇到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和潘姥姥等人喝酒。潘金莲与陈敬济本有奸情,乘机拉他喝酒。因铺子里许多人等要衣裳,恐怕脸红,惹西门庆怪罪,陈敬济喝了两杯连忙走人。可是忘了带钥匙。到了铺里不见钥匙,又回到潘金莲处找。潘金莲借机罚陈敬济喝酒唱曲子。陈敬济推辞不会唱。潘金莲道:“你还捣鬼?‘南京沈万三,北京柳树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陈敬济无奈唱了《山坡羊》。
   《金瓶梅》第七十二回,政和七年(1117年)十一月,西门庆进京期间,如意儿给西门庆洗衣服,恰巧潘金莲也洗衣服。潘金莲让春梅向如意儿借槌衣棒。如意儿仗着与西门庆私通不借。潘金莲仗着西门庆宠着,于是两人大打出手。
   事后,潘金莲把如意儿的家底抖出来,对孟玉楼诉说:“原来(如意)是一个眼里火烂桃行货子。那淫妇的汉子说死了。前日汉子抱着孩子,没在门首打探儿?还瞒着人捣鬼,张眼溜睛的……”孟玉楼听了,只是笑,因说:“你怎知道的这等详细?”潘金莲说:“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
   《金瓶梅》两处说到“南京沈万三”,可见沈万三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可惜的是,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富商,并不是宋人,作者引用时忽视了时代背景。
   那么,沈万三到底是何许人也?
   沈万三(1306年-1394年),浙江南浔人。元末明初富商,在江南享有盛名。因为不知道沈万三富有来历,人们便胡乱猜想,最典型的说法,他家藏有聚宝盆,可以易银为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这正是沈万三作为成功商人的精明之处。财富从何而来?商业秘密,别人只有猜想了。
   据史料记载,沈万三致富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躬耕起家。起初沈家在周庄(现属江苏苏州)耕作。因周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且灌溉方便,历来是种植粮食,栽桑养蚕的好地方。沈家依靠“躬耕起家”,随即“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
   陆氏赠财。元代汾湖富户陆德源富甲江左,他欣赏沈万三聪明才智和经商信用,年老看破红尘,将财富尽赠沈万三。
   出海通番。沈万三将水路交通发达的周庄,作为商品贸易集散地。把内地丝绸、瓷器、粮食和手工艺品运往海外,将海外珠宝、象牙、犀牛角、香料运到中国,获得暴利,很快成为江南第一富豪。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沈万三也想学习吕不韦,来一次政治投机。为了讨好朱元璋,沈万三慷慨解囊,资助修建中华门至水西门城墙,占全部城墙三分之一。后还想进一步讨好朱元璋,打算拿出百万黄金,犒劳军队每人一两。沈万三哪里知道,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小时候深受商人囤积米粮所害,对商人的奸诈,投机经营了如指掌。出于对农民的同情,对农业的重视,打压商贾,重农抑商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而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完全忽略朱元璋嫉恨心态和重农抑商的思想。此时,他捐助的银子越多,罪孽也就越深。拍马屁拍到马蹄上,引起龙颜大怒。“匹夫犒天子之军,乱民也,宜诛之”。马皇后还算清醒,劝说道:“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沈万三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发配云南,最后客死他乡。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沈家再遇蓝玉党案,从此萧条没落。沈万三是让财富埋葬了自己,是炫富葬送性命,也让整个家族走进了万复不劫的深渊。
   朱元璋一改宋朝农商平等的做法,在重农抑商政策的高压下,明初几乎所有的商人处境都很悲惨,只不过沈万三的悲剧是众多商人悲惨遭遇的缩影罢了。他给人们很多的启示。
   1、发家秘而不宣,是中国商人传统的做法。只求自己发财,容不得共同富裕。
   2、善于经商,敢冒风险,是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风险与回报是呈正比的,风险大的项目,获得的财富也多。明初对外贸易还是一种冒险的行为,并不为朝廷所支持。
   3、藏富和炫富,是商人从成长走向衰败的必然现象。在封建王朝,当一个商人获得了巨大财富,并洋洋得意,处处炫耀的时候,他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4、在没有法制的封建王朝,商人无法保护自己的财富。要保护私有财产,要么投靠官场,实行官商结合;要么秘而不宣,把财富隐藏起来。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见,法制是维护商品经济顺利发展的最佳形式。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共 19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以《金瓶梅》中宋人多次提到元末明初的沈万三这一张冠李戴现象证明沈万三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又以沈万三经商致富后讨好朱元璋反被发配云南,客死他乡的结局证明朱元璋一改宋朝农商平等的做法,在重农抑商政策下高压下,商人处境悲惨,沈万三的悲剧只是众多商人悲惨遭遇的缩影。深入反思这一现象,给后人许多启示。这篇随笔思路清晰,以史为鉴,明辨是非,给人启迪。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8-09 14:33:46
  感谢赐稿冰心!期待编读更多精彩!
勿忘本真
回复1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4 20:39:34
  谢谢点评,问好祝福。
2 楼        文友:孙鹤        2018-08-11 12:14:42
  作者对于封建社会商人的解读一针见血。然而我又不得不说,换成现在私有财产真的就不可侵犯了吗?想要长时间保证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必然要依托于管法之人,这一点亘古未变啊。拜读犀利文章,问好作者,遥祝,敬茶。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回复2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4 20:39:07
  谢谢精彩的点评,请多多批评指正。问好祝福。
3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8-08-12 11:00:03
  一处笔误,元末清初
万心抛付孤心冷, 折腰久矣谢无能。 我有伤心人不见, 夜夜龙泉壁上鸣。 -----集清人句
回复3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2 13:43:20
  谢谢指点,不知道怎么修改。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2 13:46:05
  沈万三(1306-1394),是元末明初人。谢谢指正。问好。
4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9-14 23:59:28
  已修改为元末明初
勿忘本真
回复4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9-15 09:29:53
  谢谢纠正。问好祝福。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