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何止是一种乐趣(随笔)
今天上午,闲来无事,就到滨河公园的汾河里挖了一袋儿塘泥,下午用它鼓捣了一顿小枸杞桩子,无非是换盆、配土、栽种、消毒、摧根、造型,整整忙碌到天黑。这棵小枸杞是我4月份从海南越冬回来后,在尧庙公园挖取的,就埋在小区的花坛里养桩至今,还结了几串儿枸杞果。还有那盆四个月前从海南弄回来的三角梅,经过这段儿时间的抢救、养护和修剪造型,业已初具阶梯式的层次感和节节攀高格局。
但是要说这就已经算得上是一盆标准的盆景了,其实连我自己都觉得底虚。即使是住普通砖混楼房时养的桩子,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广东弄回来的三角梅桩子,伺候它也足足有二十几年了吧?现在客观评价它,充其量也不过算个盆景的雏形而已。不客气地说,也就是看了一些别人的作品和视频讲座之类,便比着葫芦画起瓢来了,还美其名曰:比着葫芦画个瓢,没人欣赏自己瞧。成功与否不重要,健康快乐第一条!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儿,与寻求所谓的经济价值相比,我更喜欢有个阳台或是小院儿,几盆树桩玩石,得此足矣!感觉这是人与自然的高度交流,也是心与物的相互作用,甚至往往回归到宁静无我的专注状态。
一棵树木生长在天地之间,吸收日月星辰天地山水之精华,历经风雪雨霜严寒酷暑之洗礼,饱受环境因素的锤炼打造,而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沧桑相貌,如同每一个个体生命随着各自的因缘,在不同的环境里造作着不同的因果而形成独立的生命模式!
有位老同学看了我摆弄的这盆小枸杞,不无感触地说,看着它慢慢长大倒也是一种乐趣。我说,何止是一种乐趣?看着它往往还能联想到人生也是和它一样,不过一个短暂的过程而已。只有当我们物我两忘地走进自然的时候,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意义。比如面对任何一个生命,那怕是一朵鲜花,一株小草,一棵树木,一根枝条,你若静静地与它对话时,你就会从中体悟大自然才是芸芸众生的唯一归宿!万物之始,皆始于自然,又终归随自然而去。可见,我们生命的产生,以致于隆重登場来到这世上,风风光光走上一场,也只不过是一种偶然一种暂时,而失去生命回归自然才是必然,才是永远。
要说这些年通过把玩树桩和寻找石头,确实拓展了生活空间,丰富了人生内容,增添了活动趣味,进而提升了自身品位倒是不争的客观事实。这不,前两天又到山西三大荆条基地之一(根据养蜂协会调查)的灵石县挖到二棵黄荊桩子,先不说冒着酷暑、深山觅宝和赤膊上阵轮镐舞锹汗流浃背,也不说养活这种下山桩还须付出多少长久的辛劳和努力才有望成功,只说驱车前往的路上就让你啼笑皆非。那个所谓的荆条花基地在距灵石县城十余公里,一条通往交口县的崎岖山路上,结果我开车不慎越过了这个三岔的路口,一不留神跑到灵石县城的汾河大桥上了。这时才赶紧在桥头调头回返,这一举动恰巧被停在另一桥头的巡逻车上的交警看了个清楚。加之我的车上因更新牌照使用的是临时牌照,交警见一无牌车“调头逃逸”,以为钓住了大鱼,立即拉响警报奋起直追,直到三岔路口才将我追上。警车横在面前,三名交警将我团团围住,并出示警官证开始执法:“请出示驾驶证和行车证!”我在出示“两证”时一不小心也带出了警官证(放在同一证件夾里),这时他们也看到了放在仪表台上的临时牌照,于是噗嗤一笑:“大水冲了龙王庙!”
可见玩树桩玩石头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有时还是蛮惊心动魄的。玩桩玩石的人都有着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他们在闲暇的时间里,早早就外出寻觅了,在有着天然氧吧之称的郊外山川,他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鸟鸣虫吟,看花开花落,在高山流水间为觅一颗精品,悠然地行走。在一次次拨开泥土的找寻中,吸吮着大地的芳香;在涓涓细流中清洗、或配剂摧根,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以及泉水的清澈和凉爽;在肩扛手提的搬运中,感受着大汗淋淋后的舒畅和开心……
再,由于树与石的天然依存关系,愚人也常常因树爱石。昨天在南外环花鸟市场偶遇一块与某树桩相匹配的美石,久久端详把玩,意欲将其配作树桩附石,但由于价格和底部切割等诸多因素,至今仍未如愿,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石是大自然的产物,它因天地孕育而成,历经着风、霜、雷、电的岁月洗礼。无论是烈日猛水,也或是柔风细雨,它都默默地滋养着自己,它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也倾吐着大自然的情怀。
石头不是一般物品,它能呼吸,会变化,是有生命的灵物。人把石当朋友,石就会向着你,你就有石缘。是你的石头,抬脚随便踢一下,它就主动入你的”法眼”。不是你的,它背着你躲着你,在你眼皮下你也看不见。甚至拿钱买你也买不到它,这就是道家所谓的那个石“缘”和树”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