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吃秋膘(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吃秋膘(散文) ——家乡民俗之一


作者:蒲公英刘书霞 布衣,28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54发表时间:2018-08-11 21:22:05

【柳岸】吃秋膘(散文) 今天是立秋,名义上是立秋,但是天气还很热。我娘家有个习俗叫:“吃秋膘”。
   说起吃秋膘啊,有好几样吃法呢!有的人家吃豆角炒米饭,或大葱炒米饭(大葱是大补的),最好吃的就是包饺子。俗话说:“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这天家家户户几乎都包饺子,饺子馅儿分莴瓜和茄子的。寓意:“吃了饺子,孩子大人秋天身强体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吃秋膘这天不让吃黄瓜,不让喝凉水。
  
   一、吃秋膘
   记得小时候,立秋这天奶奶很早就起来。把后院菜园子的黄瓜,捡大的都摘下来,藏到厢房屋,还把门用锁锁上,怕孩子们偷吃掉膘。水缸用菜板子压上,怕我们喝凉水拉肚子掉膘,就用后院墙根下冷灶烧一大锅热水,水瓢一天也不拿出来总放在锅里,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孩子们不许喝凉水。菜板上放上洗干净的莴瓜、茄子、韭菜、豆角……留中午吃。
   吃过早饭,奶奶开始准备午饭。她把园子里种的早苞米棒子掰了十几个,去掉外面老皮留下里面两层嫩嫩的皮,放到大铁锅里然后放上两瓢凉水。接着就把剥下来的外皮,挑选几个嫩的洗干净,摆到蒸饺子的笼屉上。接下来就是开始切菜馅剁肉和面包饺子。包饺子时必须先放到案板上,等全部包完就把饺子一个一个捡到笼屉上(平时包饺子都是包一个往笼屉上摆一个)寓意:“饺子一起走,喝热水都长肉”。然后再把茄子切成两半,贴在锅边上,盖好开始点火蒸饺子。
   等锅上来大气,闻到了苞米香味了,就撤火换成小文火,再过十几分钟就把饺子和茄子捡出来。把饺子放到瓷盆里盖上怕凉了。把茄子放到瓦盆里用凉水过几遍,在把水沥净。锅里的苞米棒子在填一次硬柴火煮十几分钟就住火了。苞米煮熟后,谁也不许先尝鲜,等到午饭时再掀开锅盖捡苞米,趁热捡到瓷盆里放到饭桌上,必须一家人围着饭桌一起吃。俗称“吃秋膘”,其寓意:“吃秋膘,吃秋膘,不要抢来不要挑,人人都能上秋膘,冬去春来不吃药。”找来一头大蒜掰成小半,带皮放到菜板上用刺菜刀拍几下,蒜皮就脱落了,放到碗里滴上几滴香油、少许盐、几滴凉水,倒入茄子盆里,吃一块清凉爽口,细细品尝软软的糯糯的。吃一口凉拌茄子,在肯一口热乎的苞米棒子,比大米饭炖肉都好吃千百倍。满嘴清香四溢,整个下午一打嗝满口清香四溢!
   饭后奶奶让我们每人喝一碗煮苞米棒子汤,她说是原汤化原食。孩子们都怕喝汤,甜滋滋的,喝得一嘴苞米棒子胡须,塞进小牙缝儿使劲拽也拽不出来,必须用笤帚苗子或针往外剃,有时牙都剃流血了,须子也剃不干净。每次奶奶给我们盛一碗汤,就端着碗跑到灶屋,趁奶奶看不见就倒进泔水缸里,让猪替自己喝一半。有时做贼不妙,还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
   奶奶听见动静,急忙从屋里跑出来,拿起烧火棍轻轻地照准屁股敲几下,微笑着说:“小姑奶奶竟胡来,用烧火棍打打灾,把倒掉的膘打回来,再来一碗吧。”随后就从锅里盛了一饭瓢子汤倒入碗里,看着你喝下去,喝一口呀,愁得你直呲牙嘞嘴,比吃药都受罪。等一碗汤下了肚,眼泪汪汪的,奶奶脸上却笑开了花。岁月悄悄溜走,奶奶已过世多年了,但是她美丽的笑容像一朵玫瑰花依然挂在时光机的导航仪的屏幕上,在我生命的每一秒钟永远绽放!
  
   二、二姑家吃秋膘
   七岁时,立秋是在二姑家吃的秋膘,岁月如梭,时光机倒退到39年前。
   立秋那天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奶奶就轻轻把我我摇醒了。趴在耳边说:“快起来吧,快起来,吃完饭后和你爸一起去你二姑家玩,你三表兄来了,他家猪圈墙倒了,让你爸和你二叔去垒墙。”我一听要去二姑家,立刻从蚊帐里跳了起来,奶奶给我梳洗打扮了一番。
   奶奶趁我们吃饭时拿起用报纸糊的面袋,装了满满两袋白面,还用铁勺打了一点面糊把口封好。然后又拿起一个盛面的白布袋子,用铁角子擓了三角子大米,两块咸腊肉,说是给二姑家带的。二姑家八个孩子,我有六个表兄,一个表姐和一个小表妹,表妹和我同岁,我比她大几个月。大表兄已成家了,二表兄智商低,二十几岁的人还没有成家呢,常年给生产队放牛。除了表妹小没上学,其余都在读书呢。家里只有二姑和姑父挣满工分,一年到头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所以奶奶最惦记二姑,每次她回家或有人去她家,奶奶都给她家带去米和面(我们村富裕水田有稻子,旱田有小麦,年年米面不缺),二叔也给二姑家带了两包白面。早饭后就随着父亲、二叔和表兄一起朝二姑家的方向走去。
   二姑家住在河西,离我家二里地,和我家只隔着一道滦河。俗话说:“隔山不远,隔河不近。”一路上表兄拉着我的手飞跑,跑累了就坐在地上歇会儿。父亲和二叔轮流拿着米和面,边走边聊,有时还对着我们高声喊:“慢点跑,慢点跑,跑岔气喽!”不管他们咋喊,我和表兄就是不理睬。二十几分钟后就就来到了河边,过河要坐摆渡船。坐船要收费,大人二分钱,小孩免费。十几分钟船就到了对岸,二姑父早就在河边等着我们呢,他见了我们高兴地说:“来救星啦,来救星啦!”二叔爱开玩笑接着话茬来了一句顺口溜:“二炮你啥也别说,今年夏天雨水多,冲坏二炮家猪窝,二舅替你垒猪窝,背着米面累死我,赶紧替我来扛着。”话音刚落,二叔就把东西往二姑父肩膀上一放。父亲、二叔、二姑父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和表兄也笑岔了气。
   很快就到了二姑家,她家是村庄的最后一家。房子建在小山脚下,后面、东面全是小山坡,山上栽满了苹果树和花椒树。走进大门口一眼就看见西墙根儿倒塌的猪圈,猪圈用几根长木棍挡着,还用绳子绑了好几圈。一头大黑猪在里面哼哼只拱泥塘。猪圈墙是用河边捡来的石头垒的,没用石灰牢固,只是和了一些黄土,下雨多了地基一软就倒塌了,是朝外倒的石头,滚得大门口都有。
   二姑见我们到了,一把把我搂在了怀里,眼泪吧嗒吧嗒直掉,嘴里还念叨着:“唉!没妈娃,可怜的丫头。”她抱起我从大门口一直抱到东屋炕上,然后上炕从窗户勾上摘下一个篮子,里面放着两包点心,摆到面前还拿起一块往我嘴里放。还不停地说:“吃吧,吃吧,吃不了了回家时拿着,是我用鸡蛋刚从供销社换来的,专门给你买的。”二姑顺手递给了小表妹一块,并且对她说:“秀儿,吃一块别吃了,留着给你五姐吃吧,过后妈再拿鸡蛋给你去换。”小表妹很听话,点点头,表示同意了。父亲说:“俩孩子一般大,爱咋吃就咋吃呗,说得那么清楚干啥?姐俩一人一包。二姐你就别操心了,咱们去干活去了。”二姑出屋时又嘱咐了秀儿几句:“秀儿,让着你五姐点儿,别和她打架,她是且(且:就是客人的意思)。”她使劲点了点头,表示记住了。
   大人们去干活了,屋里就是我和秀儿的天地了,我俩在炕上拿起枕头骑大马,一会儿又拿起柜上小圆镜子照对方,看谁长得好看。玩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跑到西屋去玩,我发现她家大黑狸猫,在炕稍儿垛被的木板下睡觉呢,就让秀儿把它抓来和我们一起玩儿,由于没睡醒使劲伸懒腰,爪子伸得长长的,趾甲像窗户钩子一样尖尖的,浑身的毛竖起老高,像冬天穿的毛皮大衣一样,我心里有了新的想法。就对小表妹说:“秀儿,咱给猫剪剪趾甲吧,长了不好,我指甲长了,奶奶就把它剪掉,小猫猫毛也长了,多热呀!也顺便剪剪吧,再给它洗个澡凉快凉快。”她高兴地说:“行,我早就想给它剪剪,就是没人帮着按着它!”
   于是让她按着猫,我来负责剪,因为猫和我不熟,怕它挠我。给猫剪毛是反应不大,只是“喵喵,喵喵”叫了几声就不叫了,等剪趾甲时猫吓得“喵喵喵,嗷嗷嗷”乱叫,比杀猪宰羊都叫得难听,好几次差点跑掉,都被我们按住了,剪完了,表妹抱着它去了后院水沟旁边,我进屋子用水瓢舀来一瓢凉水,照准小猫就倒了下去,只见它浑身湿漉漉的,叫声更惨了“嗷嗷!嗷嗷!喵喵……”冻得直打哆嗦,使劲挣扎着。
   二姑在屋听见不是好叫声,就扎着围裙急着跑了出来,一看猫成了落汤鸡,吓得傻了眼。大声喊:“我的小姑奶奶们,又闹啥妖呢?哎呦呦!猫老爷咋成了落汤鸡啦?”我们听到她的喊声知道大事不妙,刚要抱着跑,被二姑拦住了,秀儿吓得放开了猫,它很聪明撒腿像离弦的箭一溜烟儿地窜上了山坡,又窜到了苹果树上。
   二姑没有责怪我们,笑着说:“赶紧进屋去洗手,猫身上有毒招病。”我们乖乖跟着她进了屋,看我去洗手。洗完手秀儿拉我去跳方格,我觉得不好玩,说啥也不去。在家整天和姐姐们玩这个游戏,都觉得厌烦了。
   小表妹气跑了,我就追着二姑出来进去屋里屋外地跑。看着她做饭,今天是立秋中午,饭是饺子,还是两样的呢。她家十几口人算上且和帮忙的一锅不够吃,蒸了两锅饺子。二姑还请来她妯娌帮忙做饭,我管她叫表婶。表婶做麦面的,二姑做荞麦面的。表婶在西锅台上忙活着,嘴里还羡慕地说:“二嫂看你有福的,谁也比不了你呀,娘家人硬,日子富裕,连猪圈倒了都有人来垒,不但不给工分啊,还自带粮草,你看看这袋白花花的面,真喜欢人。”
   二姑说:“我有福,有福!你亲家婶子还带来了大米和咸腊肉呢。我还遇到了你这个好心人,帮我做饭来啦。哈哈!”姐俩子边干活儿,一边唠着家常里短。
   我仔细记下了二姑做饭的过程:只见她从簸箕里盛了三瓢荞麦面,倒进了瓷盆里,放上水,然后使劲揉,面和好后放到了面板上。又把萝卜干倒进东锅的开水里,用笊篱在里面转了几圈,就捞进提前准备好的带凉水的瓦盆里,换了几次水后就用手使劲攥,一直攥到不流水为止。然后放到菜板上,把萝卜片一个一个铺平,用菜刀切成细丝再切成小丁。切几片姜片,一棵葱,又表婶切剩下的半块肉切碎了菜肉切好了,倒上猪油盐。此时面也醒好了,开始包饺子。锅底下放上三瓢水把笼屉坐在上面,上面铺上莴瓜秧叶子,等饺子包了好了,一起摆到了笼屉上,还在饺子缝隙里放了三个鸡蛋,说是给我吃的。盖上锅开始起火蒸饺子了。
   我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二姑身边看着,还时不时地抢过几根柴火填进灶塘里,她怕我受伤就替我拦着火苗。秀儿一个人玩没意思了,就来拉我去门口土堆拍燕子窝。我说啥也不去,说帮二姑烧火呢。二姑知道我肚里的蛔虫,笑着说:“傻丫头,不用看着,鸡蛋一个也跑不了,都给你吃。”听她这么一说心里踏实多了,就蹦蹦跳跳跳地和秀儿到大门口拍燕子窝去了,玩得可开心哩!
   等我们回来时,饭桌都放上了菜,饭都上了桌,父亲、二叔、二姑父、二姑父他大哥和三弟都坐在那准备吃饭,我和小表妹也挤着空坐了下来,大人每人喝一酒盅白酒,我和表妹吃白面饺子。二姑把三个鸡蛋剥去了皮放到了我碗里,秀儿眼巴巴地看着我的鸡蛋,我知道她也想吃,就给她了一个。二姑又拿了回来,秀儿掉泪了,父亲看见了又把那个鸡蛋放到了表妹碗里,她的泪立刻不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很快就把鸡蛋吃光了,又吃了一个饺子。屋里桌上是且(客人),屋外桌上是表兄和表姐们。二姑表婶姐俩屋里屋外跑着伺候着大家吃饭。
   二叔是编顺口溜的天才,他爱开玩笑,哪有他就有笑声,二叔放下筷子说:“二姐夫,家垒猪圈也算是破土动工了,大小也是惊扰了土地爷呀,人家都是放一挂鞭给个信儿。咱就别花钱了,你们哥仨好歹也称得上是三门大炮呢,来个声响呗?(二姑父家哥六个,是两个妈生的,不偏不向,大妈生三个,二妈生三个,大妈生的小名都带个“炮”字,分别是“大炮、二炮、三炮”,二姑父排行老二,所以都称呼他“二炮”。更有趣的是二姑父来我家时,比他小的伯伯、叔叔、姑姑、婶子、大娘们,见他来了就开玩笑说:“呦呦!二炮来了,咋没听到动静呢?”二姑父也不是弱者,追着打他们。二妈生有新的变化分别是“发、有、财”)。
   二姑父笑着说:“二舅爷就你油嘴滑舌,吃饭也堵不住你的破嘴,来来,满上一盅。”二叔又说,“难道是今年雨水多,墙被冲倒了,炮也反潮了,咋一个个成了闷炮呢?你们哥仨就使劲闷着吧,小心点儿墙好容易垒好了,炮憋足劲儿走了火,再崩塌了啊!”
   话音刚落,二姑父哥仨拿起筷子夹饺子的、夹菜的、送酒的就一起往他嘴边送,还不停地说:“快吃,赶紧把嘴堵上,还放啥炮呀,你比放炮动静都大。”哈哈!屋里热热闹闹的,饭桌前有说有笑,表婶也时不时地来两句凑合趣。
   屋里好戏连台,屋外也炸了锅。表兄们一个个嘟嘟囔囔的,嘴里乱喊:“饺子不好吃,噎人!”二表兄扯着嗓门嚷:“大过节的,吃啥荞麦面饺子,为啥有白面的不做?来且还做两样的,也不怕舅们笑话。还说吃秋膘呢,荞麦面皮比大石头都硬,噎死八个人啦!不吃啦,吃着破饭,后晌也不管放牛了,谁吃白面饺子,谁去放啊!我是不伺候了。”
   然后就听到用筷子敲打饭碗的声音,我好奇心大。跳下炕就跑到灶屋去看热闹,只见二表兄用筷子使劲往碗上敲打呢。二姑气得抄起烧火棍子就照着他手指打去,他吓得把手藏到了身后。表兄急眼了,大声喊:“不让吃好饭,还打人,破家住不了啦,明儿上山海关,一辈子也不回来!”

共 76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吃秋膘”的讲究还真的很多,尤其是那些围绕“吃秋膘”的俗语乡言,把个乡土味儿全倒了出来。在家“吃秋膘”的忌讳很多,不能喝凉水,不能吃黄瓜,那些从吃上规定的禁忌,反映出人们在节气交换之际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作者笔下的吃水饺和北方的不同,一个蒸一个是煮,还有那玉米棒子叶儿的清香,和玉米叶儿水的难喝,让小时候的作者犯难了,但吃秋膘的习俗却是生动了。在“二姑”家吃秋膘则是一场热闹大聚会,从蹦蹦跳跳走路,到河里乘船,充满的是热闹。作者最善于捕捉情态,善于描写细腻的场面和人物关系,特别是和表妹的顽皮,一家人与客人的聚餐,吃什么面的饺子等,既表达了浓厚的亲情,又写出了那时候的苦,还有女人持家的艰辛与节俭。最后,二表兄追赶“我们”的描写更可见亲情的热度。吃秋膘(一)是正儿八经的吃;吃秋膘(二)却是借着名义表达往昔的乡村现状和一家亲的热闹。这些不雷同的布局场景,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行文活泼,仿佛让读者也跟着进入角色了,把快乐与美好感觉注入了叙述与描写的文字里,满满的感觉。细节描写生动细腻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活现出当时的情境,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丰富的内容,充沛的感情,快感的场面,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精准能力。好文章,好口味,感谢投稿柳岸,邀文友品读精彩!【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8-11 21:24:42
  了解丰富的“吃秋膘”民俗,欣赏佳作,感谢投稿柳岸,问候作者秋爽!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8-11 21:44:33
  作者的姑妈家真是大家庭呀。在那个时代,姑妈的日子该有多艰难,却还是想着给作者用鸡蛋换点心。还把煮的鸡蛋都给作者。以慰藉那少了母爱的幼小的心。真是善良的姑妈。
3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8-08-12 08:47:13
  拜读佳作,欣赏了解“吃秋膘”的民俗了···问候作者老师!
4 楼        文友:宫国军        2018-08-13 16:14:39
  拜读佳作,语言生动,受益匪浅li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