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聚会感怀(散文·家园)
一
当阿春儿说到,我曾经在毕业的时候说过十年以后我们再聚到一起的话时,我才觉出,我已经欠了同学们十个年头了。
二十年一晃而过,自从当年从那个比较大的城市——邯郸——上完一个所谓的大学(彼时,大家都叫他是高四高五之类的学校),当我卷着铺盖卷回到当时还乌烟瘴气的小县城时,其实,我所有的理想也都化作了泡影,随风而逝了。
两年的大专生涯,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大多数也都只是方圆百里之内的各个县。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彼此之间似乎也并没有过深的交情,一分手,有些人就真的杳无音信了。
现在细想,这二十年中,也陆陆续续和其中一些同学见过面,并没有感觉到是多么浓厚的同窗之谊,或许只是街道上的一声招呼,或许是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时多说的几句话,再或许是一个宿舍之间还比较多的相互联系,等等。
可是,“我们是一个班的同学”,这种让人一想到就心生激动的念头却似乎很淡漠。
宋喜风那时留给我的一句话也深深影响了我,她说:“也许这一别,就是永别。”是啊!虽说百里也并不远,可是,谁总是能闲着没事到处去串着见同学呢?于是,在我的思想里,也就渐渐地把这一帮同学给淡化了!
是的!真的淡化了!现在想来都感到可怕和惭愧。然而,这确实这二十年来,真真实实的感觉。
其实,在我的内心里,我是很注重我的这两年大学生活的,包括我的家长和亲戚朋友,那个时候,他们也都是很看重考大学的,认为能考上大学就是一世无忧了。
我怀着一颗单纯的心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但是令我失望的是,它还没有我高中的校园大。重重的失落以后,我便依旧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生,一个还在校园里学习的学生,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我马上就要步入社会了,我只是一味儿地在享受着短暂的天堂的快乐。
一直到我被一纸派遣证打发回原籍的时候,我还天真地在想:“不出五年,我一定要以一个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回到那个破旧的礼堂里来做报告!”
因为我总感觉,不干出一番事业,就对不起我这两年大学,也愧于再见到这些并不太熟悉的同学。
一切都像梦,不同的是,我现在从梦里醒来了。
二十年里,也曾有过梦想,也曾有过机遇,也曾竭尽全力,也曾小有成绩……可只有到最后,当自己依然怀着一颗单纯的心参与到一场激烈的竞争中的时候,才知道:社会真的不是校园了!校园里,你可以逞强,没有人会和你较真儿,社会上,只有“你死我活”,没有人会顾忌你曾经怎样怎样。
我突然发现,要想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一种自我本真,那就只有退出竞争,做一个逍遥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外的人,自然也就不再与名利有任何瓜葛了。
我也想通过所谓的“功成名就”来为自己塑金身,以期实现自己在别人眼里的价值,让别人看重自己。
王俊英毕业时对我说:“你一看就是走仕途的,相信我下一次见到你,你一定会走上仕途的……”(突然想起了沈腾的小品,或许我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品中的吧?不由苦笑。)矛矛盾盾中,又过了七八年,一直到了突然生病。
医生在跟我的交流中数次用到了“凶险”这个词,回想那一个月里每一次的疼痛,才知道自己已经多次跟死神擦肩而过了,也才知道自己有多命大!难道自己的上辈子真的拯救过宇宙?躺在病床上的几个夜晚,都是无眠,感觉自己的无知和可笑,为什么非要拧着自己去走一条并不适合自己的路呢?
好像参禅悟道一样,病好之后,心情也豁然开朗,我想起了孙华强的两句祝福语:“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是啊!相信生活一定会更美好的。
于是,我决定了,平平淡淡走好自己剩下的每一步路,不再被名利所诱惑,守着家人,守着一方平静,做好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二
二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也不止一次的听说,有同学做了校长,有的同学进入了政府机构,升任重要职务;有同学则转行做生意发了大财,今年春节我们宿舍小聚,老四花向昭居然开了奥迪,心中甚慰;前些年,就听说母占升在搞文化传播,也是国内国外到处游历。
说实话,十年之前,我听到这些或许还会心生嫉妒,也会鄙视转行的行为,可是,现在,我也不再执拗,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何况当初选择师专也许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母占升今年邀请我一同组织同学聚会,我一直没有回应。心里有一点挂不住:自己二十年碌碌无为,自然位卑言轻,有什么能力出来号召大家呢?
在师专的时候,承蒙王勇老师错爱,做了两年班长,可自己又给大家服务贡献过什么呢?我只记得大一的时候,歌咏比赛,八个系十六个队,我们是倒数第一,到了大二的时候,还是八个系,还是十六个队,我们还是倒数第一!这能说没有我的责任?我现在这样说,肯定会有同学会安慰我。我自己不会在内心安慰自己,这将是我一个永远的遗憾:我已无法再改变它了。
现在,很多同学都比我要出色得多,我去组织人家?对此我是有疑问的。
这种顾忌之下,我只好默默地关注着聚会工作的进展,看着占生建立“聚会服务群”、“三人小组群”,一遍又一遍在群里号召,公布聚会的流程等等。怎么说呢?心里还是有一点小期待,希望自己也能去号召大家,大家也都能回应自己的号召。
那天,占升一个电话,让我彻底抛弃了自己的迂腐和清高,使我下决心也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
时隔二十年,就让我再来为大家做一点事情吧!或许,这也算是对大家在上学时的缺憾的一点弥补。
这个决心一下,我顿时就像回到了二十年前,就好像同学们大家都还在学校里上着课,二十年的漫长一下子被缩短到了无有。我有一种要赶紧再尽力组织好着这次活动,以免大家再有遗憾的感觉。
找出二十年前的照片,那清晰的影像更加让我的感觉真实,那是青春正当年的感觉。隐隐的,心中还涌出了毕业时的那一丝心痛,我越发觉得有必要参与组织这次活动了。
不管当年发生了什么,不管当年相互之间是否熟悉,我们都不能淡漠我们曾经是同学的事实。如果当年没有深交,那就让友谊的小船再次起航吧!无论怎么样,再续这二十年前缘,也是我们的福分。
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或许大家真的都很生疏了,也或许是大家身不由己而不能随时确定自己想要干的事了,组织工作一度也让我心灰意冷,用王老师的话说:我在网上声嘶力竭的呼吁,其实,我最感觉自己做得到位的是打出的一番“悲情牌”,一番倾情呼唤,或许感动了许多原来无所谓的同学。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同学报名参加,居然还有很多同学“捐款”,这令我感动。更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去邯郸赴会的是,远在北京的花向昭和在上海的小索妹妹居然也要赶回来!而好几个二十年没见过面,也没听到过声音的同学,他们的声音让我在家里拿着手机泪流满面。
二十年了,即使二十年前的那两年里,我们从没说过一句话,也没对视过一眼,可我们都知道,我们相互之间的心里都有一个你。
那一天半夜里,我的心里激动得睡不着,天不亮,就叫醒妻子陪我一同去市场买梨,因为,韩利民的一句话被我记了二十年:“下一次再吃到梨,一定会是在你的家里。”然而,二十年里,他一次也没有到过我的家里来吃梨,也鲜有同学来魏县吃梨。
在会场里,随着一个个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庞出现在门口,我只觉得有一股股热流想要涌出眼眶。其实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终于又见到你们了!一肚子的话想要喷涌而出,二十年里的快乐和幸福、心酸与委屈、矛盾和释然、遗憾与惭愧、回忆和思念都忽然涌向了大脑,一时间竟然无法理顺这其中的顺序,于是,磕磕绊绊地言不由衷。
我是想想说说重获新生以来的感慨的,因为这也是我想要参加这次聚会的主要原因,我真的感觉,是有该跟大家见一见的必要了。
想来想去,还是没有谈到这个话题,我不应该扫大家的兴,不能破坏大家见面的欢乐气氛。能见到大家,这已经是对我很大的安抚了。
三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重逢后的快乐和欣喜,大家都在兴奋地述说着二十年里各自的生活,也在打听着相互的信息,尤其是统一的体恤衫一穿在身上,时光顿时倒流了二十年,一时间令我恍惚。
听到占升说韩艳红老师到了,我们便一同下楼去迎接,宾馆的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这是二十年前整个中文系男生心中的女神。还是那个神态,还是那么漂亮,只是那凸显活泼的马尾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头精神的短发,也让人更显成熟了许多。
任亚鹏和李方成了两口子,这么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当年他们是联谊宿舍,李方的舍友竭力撮合了他们。当大家开他们的玩笑的时候,任亚鹏在一边微笑着不说话,李方则尖声地跟大家争辩着什么。
我一开始居然没有叫出郭新丽、张冬雪和王建新的名字,我印象里他仨都不爱说话,冬雪和建新现在还是不爱说话,新利倒是活泼了,一直说个不停,笑个不停。
上学的时候,我就把李卫红叫做成了李对红,因为那是奥运冠军的大名,今天才知道这个当年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居然唱得一嗓子好歌。
胡珺当年是个比较有脾气的姑娘,但是很善良,说话也很善解人意,这次一见面,还是一贯的刀子嘴豆腐心,毫不留情地数落我,过后又亲切地跟我拉着家常。
当年,我跟孙华强一块打牙祭,奢侈地买了烧鸡一块吃,现在我称他是“曾经一同吃过鸡”的同学。
杨振超一进门就向我扑了过来,用尽力量抱起我转了一圈,还像当年那样真诚。
迟志波一直在拿着录像机忙前忙后,张峰说话还是那么瓮声瓮气,樊金海依旧一身书生的迂气,司兴国则一直让我认为是一个经常见面的熟人(想想他应该是跟我的一个初中同学长的比较像)。
申志全现在已经是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了,应该是我们大家中间职务最高的人了吧?果然忙碌,聚会没有结束他就提前回去了,只是人更加平易近人,很有好干部的风格。还有我了解的是国庆在县监察委,刘志强在县组织部,也都算是有一番成就了吧。
又看到了阿春儿,李春霞,一个彼时很文静的姑娘,现在也是一所学校里的骨干老师了,术业有专攻,很令人佩服,想来也是在经营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了。
张有梅最后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二十年须臾之间,人还是那个人,可身上的责任不同了,这是需要我们都努力支撑的,大家容颜改变,可是相互之间的情谊不能改变,大家从今往后就应该把这份情谊延续下去了。
小索是我一直惦记着却一直也没有任何音信的一个小妹妹,二十年前,她在我的留言簿上称我为“哥哥”,这二十年来便一直像是惦记一个失散了的亲人一样惦记着她。她知道得比较晚,所以一直到下午才到,她来的那一会儿,我一直坐立不安,总感觉应该去接一下她,就在我迟疑地走到宾馆门口的时候,她也出现在了那里。好在今后,也就不用再惦记着了。
那一年,宋小宝一句:“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吧!”火遍大江南北,也再次勾起了我对一位美女——李海燕的记忆:我们那时是经常争吵不休的,可那是一种最纯真的感情,不掺杂半点私心邪念。这回一见面,她便一如既往埋怨我不早一点安排聚会,不同的是,我报以惭愧的微笑。
薛冬梅是班里唯一一个身高比我高的女生,这么多年了,她还是那么高,走到她面前时,我有一种学生见到老师的感觉。
庞海霞还有马淑萍也属于是我当年交往不深的同学,这次聚会之前,我还有小小的担心:会不会还是很陌生的感觉啊?没想的,那种一见如故,再次令我感动到眼含热泪。
前年,王老师在大名县下乡扶贫,我和国庆、军波、静彬几个去看望,张少东和黄金铎全程陪同,甚是热情,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一次是我们几个闲来无事去大名玩儿,也是少东陪同。那也是我们这二十年中唯有的两次见面。
向昭、新海和振海我们是一个宿舍,自然联系就比较多一些,不再赘述。
当年,我们是七十四个人,还有那么多没有到场的,心中甚觉遗憾。感到安慰的是,这次基本上都能联系上了,还好,趁着都还活着,我们就珍视彼此之间的情谊吧,毕竟人活一世,竟如白驹过隙,千万别老死不相往来了。
没事,常在群里聊聊;有机会了,小聚一把,也不枉同学一场。
文章点面结合,情景交融,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