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祝福江山】宋朝的货币制度(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祝福江山】宋朝的货币制度(随笔) ————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作者:春风杨柳 举人,412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64发表时间:2018-08-12 19:42:08

【丁香•祝福江山】宋朝的货币制度(随笔) 《金瓶梅》写的是大宋政和元年(1111年)至靖康二年(1127年)年间,清河县一个商人经商、做官、嫖妓、奸淫故事。西门庆喝茶付的是银子,嫖妓给的是银子,喝酒聚会用的是银子,买官鬻爵靠的是银子,贪赃枉法敛的是银子,家中日常开销支付的主要是银子,书中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银子,白银成为当时的主要货币。其实,宋朝的货币制度并不是书中所描写的状况。那么宋朝真实的货币制度状况如何?让我们打开宋朝的史册,探其究竟。
  
   一、宋代货币形态百花齐放
   宋朝是一个经济非常繁荣的朝代,商品流通活跃,手工业发达,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经济的繁荣,造就了货币的繁荣。宋朝货币品种之多,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除了铜钱,同时使用的货币还有铁钱、黄金、白银、纸币甚至盐、钞、度牒等都成为一般等价物,在市场流通。
   宋代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由于各地经济情况不同,有的地区以铜钱为主,有的地区以铁钱为主,有的则铜钱、铁钱兼用。宋代是中国封建王朝铸造铜钱最多的年代,其铸造货币量,让其他朝代望尘莫及。两宋300余年凡18帝(末代三帝名存实亡),改年号57次,铸年号宝文钱43种(不包括大小和书法等版别变化)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铜钱为主要货币的朝代。北宋最高年份铜钱铸造额约500万贯,是唐朝天宝年间32万贯的17倍。宋仁宗时,把大量农田交给私家地主和农民经营,每亩地最初作价约为2贯540文,而宋朝一个中下级官员的年俸大约25贯左右。
   铜钱前所未有地渗透宋人的生活,商品交易需要铜钱,百姓纳税需要铜钱,朝廷发放部分官俸以及军饷也是铜钱。苏轼被贬黄州,每月将有限的俸钱分成30份,挂在屋梁上,每天挑下一份使用,偶有结余,才能用来款待朋友。
   铁钱自汉五铢始,至两宋达到鼎盛。时四川铜少铁多,铁钱铸量颇丰。使用一般小额交易用铁钱,大额交易用铜钱。其比值为“旧用铁钱千易铜钱四百(10∶4)”,到太平兴国年间(976-984)比值为10∶1,黑市竟高达14∶1。以铁钱铜钱10∶1计算,1小铜钱重1钱,每贯重6.5斤,用铁钱每贯达65斤左右,显然使用铁钱极不方便,且成本耗费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宋人把造纸术和印刷术巧妙地用到了经济领域。北宋发明了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行在会子库”。北宋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于宋太宗淳化年间(1024年)在四川流通。只不过,交子是地方货币。交子是四川地方俗话,也是票证、票券的概称,有交合之意。
   金银的出现更加降低了流通成本,并且也十分方便,白银后来居上。宋代的金银开采也达到了一定规模,朝廷常以金银铸币,如金质宣和钱,银质政和钱等。皇祐年间岁得金15000两,银22万两。金人攻灭北宋时,曾经掠夺黄金1000万锭,白银2000万锭,可见金银货币大量使用。
   宋时对白银使用进行了尝试,为明朝的白银货币作了历史的准备。与此同时,宋时盐、钞、度牒也在市场流通,发挥了货币作用。盐在宋时实行专营,因为盐具有资源性和暴利性的百姓必需品,获得特许经营执照的盐引,也称钞引,会像纸币一样具有价值。《金瓶梅》里,西门庆曾经获得三万盐引,得到了巨大利润。钞引在有效期可以重复使用,它成为有价证券,因此资本雄厚的商人愿意购买持有,“钞票”一词的起源于此。
   度牒本是出家人的身份证。因为握有度牒就可以享有不纳赋税,不服兵役的优惠政策。况且宋代的度牒并不完全实名,于是度牒也变成了一种可以转让的免税凭证。
   宋朝货币的百花齐放,可以看出商人的地位,是历朝历代最高的。以前商人不得骑马坐轿子穿丝绸,商人子孙不得参加科举出任官员的规定,到宋代统统不再执行。只要生意做得好,都被尊称为“官人”,资本大的则尊为“大官人”。也为明朝做出了榜样。宋朝货币的百花齐放,从侧面反映了货币制度的紊乱,这为经济衰败埋下了隐患。
  
   二、“钱荒”困扰
   “钱荒”,是指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金融危机。
   宋理宗淳祐年间(990),日本商人在温州、台州一带低价出售日货,交易铜钱长达一个月之久。台州城内几乎找不到一个铜钱。城内交易几近瘫痪。大臣包恢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
   南宋高宗(1127)时期,市场上流通的铜钱严重不足,商品因而滞销,百姓深受其害。就连无比富庶繁华的临安,也被“钱荒”困扰。从都城到沿海,以及整个江南富饶之地,“钱荒”一直成为宋帝国的梦魇,给宋朝经济沉重打击。
   恰逢秦桧当政,“钱荒”引起民怨沸腾。老谋深算的秦桧放出风声,旧钱将废,朝廷铸造新币。一时间,临安富豪人家纷纷出手,将贮藏的铜钱投向市场,一时间铜钱像泉水一样,在临安市场喷涌。只不过雕虫小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宋代的灭亡,与其说是异族入侵,还不如说是衰于货币制度的崩溃。频发的“钱荒”,让这个富有科技创新精神,商品经济活跃的朝代大伤元气。
   造成“钱荒”主要原因一是大量铜钱外流,宋人有“一朝所铸,四朝公用”,它曾经是西夏、辽国和金国的货币,也曾经是日本、高丽、交趾等国的主要货币。日本曾经派商船到宋朝从事贸易,货物售完,却不再进货。一次就运走10万贯铜钱;二是民间大量窖藏,一些富家大户,贮藏铜币成风。青州一户姓麻人家,祖上藏有10贯之巨,三代没有动用;三是民间毁铜币铸造铜器现象十分普遍;四是劣币驱逐良币。为了解决“钱荒”,宋徽宗时,蔡京推行夹锡钱,含铜只有57.14%,并且规定要当两个钱用。此外还发行“当十”等大钱。劣币公开减重和降低成色,促使良币更加沉淀在民间,“钱荒”更加严重,预示宋代的货币走向了尽头。
  
   三、纸币贬值
   在经济萧条,财政拮据的双重打击下,发行纸币成为南宋挽救经济的一条出路。不幸的是纸币承载了太多的政治功能,沦落为宋朝攫取民间财富,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的工具。纸币发行的速度总是赶不上纸币贬值的速度,南宋在危险的货币游戏中苟延残喘,最终走上了滥发纸币的不归路。以“会子”为例,起初的面额是一会为一贯铜钱,等于1000文铜钱。金宋交战时,为了筹措军费,朝廷发行会子量猛增至11500多万贯,会子一贯跌到三四百文。恶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宋理宗末年,蒙古大军压境,纸币更是滥发,市面上只见纸币不见米,二百贯会子,相当于20万文钱,还买不了一双草鞋。直至宋室灭亡前,一贯会子已经不值一文钱。宋王朝的通货膨胀局面,至此已经不可收拾。宋代的货币体系全面崩溃了。
   纵观宋朝的货币制度给我们有两点非常深刻的启示,即当贵金属为货币时,“钱荒”便成为一道引起经济瘫痪的魔咒;当发行纸币时,纸币贬值,通货膨胀便成为破坏经济发展的魔咒。每次严重的“钱荒”或者极端的纸币贬值都会导致政权的更迭,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

共 27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风杨柳老师学识渊博,研究颇丰,对金瓶梅里的经济学已做了极其深刻的探讨,写下了一系列的经济论文。只可惜江山网没有论说文的栏目,只好委屈春风杨柳老师将此一系列论说文的宝珠埋没在了杂文随笔的黄土之中。本文对宋朝的货币制度做了详细的描述,夹叙夹议,很有见地。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说理透彻。我作为一位资深经济师,也对此文表示完全赞同。感谢春风杨柳老师赐稿丁香,推荐大家认真阅读。【丁香编辑:孙巨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12 19:43:57
  感谢老师赐稿丁香,祝老师创作丰收,身体健康!
回复1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2 22:17:39
  谢谢孙老师点评,问好祝福。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12 19:45:56
  我是一位经济师,对你的经济论文非常感兴趣,对老师的经济研究成果表示赞赏!
回复2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2 22:19:55
  孙老师是搞经济工作的专家,遇到知音了,请对我的拙作等等批评指正。问好祝福。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12 20:00:09
  老师的结论十分正确,每次严重的钱荒或纸币贬值都会导致政权的更迭,毫无例外。这篇文章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就给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回复3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2 22:21:31
  谢谢孙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希望看到你的批评建议。问好祝福。
4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2 22:16:54
  谢谢丁香编辑孙老师精彩的编者按,我一直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前些年主要是对《西游记》的研究,曾经写两部有关研究《西游记》的作品,共计50万字。这几年我主要是对《金瓶梅》的研究,纂写了《金瓶梅记事考》15字,创作了《永不凋谢的奇葩》20万字,现在正在写《金瓶梅里的经济学》争取20万字。请孙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本人是江苏作协会员,《民生与物价》主编。
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13 03:07:03
  我从1966年冬天开始对“四大名著”开始研读与思考。当时我初中毕业,停课搞文革,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老师被揪出来了,我被指派代替他看管图书馆。每天夜里,我一个人睡在图书馆的两张桌子拼成的床上,一个人孤独无聊,就反复看四大名著,最喜看《三国演义》,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68年我当兵离开学校。我刚在丁香发表了一篇《读三国,评三国》,请春风杨柳老师给予跟评指点,多提宝贵意见。
   我在1983年掏高价托人从香港捎来一部繁体字的《金瓶梅》,只是浏览,深入不进去;我看了你在江山网的文集,对您的研究成果表示敬佩和高度赞赏。
回复5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3 08:36:14
  看了你的帖子,发现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点,喜欢文学,熟读四大名著,经常写写,又是长期搞经济工作,并对经济有所了解,最后是年龄相仿,经过的历程大致相同,因此我们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只不过是,你很有成就,文学上也很成功,应该向你学习!我会认真拜读你的文章,祝你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辉煌。
6 楼        文友:娇娇        2018-08-13 06:35:45
  读历史使人明智,好作品,深刻!
娇娇
回复6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3 08:39:28
  谢谢老师点评,我很喜欢哲学、历史和文学,曾经参与了我们市的市志纂写,也曾经纂写了一些单位的部门志。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和启发。再次感谢你的点评。问好祝福。
回复6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3 08:59:30
  谢谢娇娇点评,问好祝福。
7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8-13 08:57:38
  感谢春风老师赐稿丁香,推荐师友们赏读佳作,点赞,问候老师秋安!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7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3 09:00:20
  谢谢莲秀老师热心点评,问好祝福。
8 楼        文友:嘉禾        2018-08-13 17:08:58
  杨柳老师视角独特,给人耳目一新。学习了!
回复8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4 11:01:25
  谢谢嘉禾老师点评,问好祝福。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