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遇见】老百姓有意见的人(小说)
下午,几个文友就议论起来作家协会主席邓局长的事情来了:论写作文采,邓局长是大手笔,县里唯一的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写过不少东西的。可惜命短,官运也不太好的,正科级多年,始终没有提拔起来当副县级领导干部的,有的正科级干部,大家看着不怎么样的,却提拔当副县级领导干部了。
接下来又议论起一个在宣传部多年的大手笔的,始终没有提拔为副部长的,副部长换了好多次,始终没有他的一席位子。接下来就有人议论起我来了,在部队写新闻报道多年,在电视台当编辑多年,不但没有提拔起来,而且正常的工资仍然没有落实好。
“这一次县里提拔起来了几十名官太太,都是副科级虚职的,大家有一些看法,你就没有想法?你连一个虚职副科级也没有弄到手,你还不去找领导上访去?”一个文友看着我问。
“省文联领导说了,写东西有成绩了,马上调入省文联也是可以的。市文联领导也说了,拿出作品获奖了,领导马上就重视提拔的。我现在就是很遗憾,没有获奖的作品,我正在思考如何创作获奖的作品呢。”我微笑着说,算是回答他们的。
“咱们县前几天还有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邓局长已去世,咱们县就没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了。你努力创作,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之后,也是一个很明显的提拔有利条件的。”
“不要听他忽悠了。注意身体健康,不要没日没夜的写东西,累坏了身体,累病住医院了,要那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好名声,有什么用?远的说著名大作家路遥吧,他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获奖了,四十多岁就没了,大家遗憾、惋惜,有什么用?咱们身边的邓局长,写东西也是夜以继日累病了吧,才50多岁就去世了,你说可惜不可惜?首先是保重自己的身体最重要了。”这两个文友的不同意见,给了我选择的空间。我笑了笑说:
“我在部队,就听老军医的养生经,老军医老乡说的很在理,不要拿自己的身体不当一回事,活四十岁的取得了成就,和活九十岁的人相比,时间在那里放着,成就就可以看出来差距了。有的人六七十岁,才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是顺其自然的,早起早睡,锻炼身体,中医养生,道家无为而治吧。”
“你听说没有?市信访局长和咱们的县委书记吵架了,吵架的原因,就是咱们县的上访数量直线上升,在全国排上前三名了,在全省排上前三名了,在全市排名第一名的。信访局长说,咱们县的信访工作拖了全市信访工作的后腿。县委书记说:全县干部什么工作都不干,都来给信访工作值班,一人看一重点人,你能满意吗?信访局长说:你提拔那么多官太太,虚职,全部到信访局也是锻炼她们的好去处的。县委书记马上说,就按照你说的办,每一个乡镇派两名副科级虚职帮助信访工作。”一个同事说的绘声绘色。
马上就有一个文友疑问道:
“好像市信访局长没有提官太太的虚职的。只说了,县里各单位提拔了太多副科级虚职,许多机关干部就有意见了,都在上访反映这一个问题的。”
我听了就微笑着说:“我也听说了,这一次提拔的虚职副科级统一使用,组织部马上下文件,全部下乡在乡镇信访办帮助工作的。可以说是锻炼提高新提拔干部的爱民意识,叫他们帮助乡镇干部接待来访的群众,解决老百姓的问题。”
“他们大多数是各单位一把手的太太,水平不高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爱民意识的,一副官太太的样子,仰仗着夫贵妻荣的老习惯,当了机关的副科级虚职,即使下乡镇也是办不了什么事情的。说不定他们的丈夫,就和乡镇书记、说了话,叫照顾一下,混一段时间,就回来了。”
“不要太小看这一些官太太了。她在丈夫耳边吹一下风,丈夫就会派有水平的人,帮助她们的。人家也就是几个月时间,据说半年,就回来了。”
“你就等着听消息吧。说不定马上就有奇怪的消息传过来,够你们茶余饭后议论几个月的。”
“好的。你听到了奇闻异事,要给我说一下。”我微笑着说。
第二天开会并下发文件,当天就安排到具体乡镇了。第三天下午就有了消息。一个文友给我说的。
某太太没有安排下到乡镇去,而是被安排在信访局机关了,副局长给她说:
“你不用下乡镇,在机关工作离家近方便多了。你就负责写一些简报吧。”
“我不会写的。”官太太也不客气,马上表明自己的态度。
“你不会写简报,怎么提拔起来了?”一个信访局的科长说了自己的疑问。
“会写简报的,都会被领导提拔起来吗?提拔那么多领导,有很多的领导就不会写东西的。”官太太这一句话,把科长说得哑口无言了。
副局长微笑着说:“不要讨论这一个简报了,你就到信访局办公室吧。”
文友给我说了这一个事例,就微笑着说:“你看看,官太太的理论,就是一个当官的料儿。”
“说不定马上就提拔更大的官了。女强人,女能人太多了。”我也微笑着说了自己的见解。
“她肯定不会超过她的丈夫的,当不了局长的。她不是女强人女能人的。”文友就是眼光不错的。我也认可这样的推测结果的,依靠的是丈夫,她的丈夫,好像是提拔无望了,一辈子就是一个局长,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老婆推荐那么高的官位呢。
有的人为了提拔高升,拼命赶工作,其他的人也很凶是受了影响,也是卖命地干工作,我也是想着提拔来着,干工作好像是多了许多的。现在省委组织部来检查工作了,市委组织部也有了明确的表态,我们县五年不提拔干部,也是干部超编的。怎么办?新来的书记、县长不提拔干部,干工作好像是不那么顺利。于是重要岗位的局长,如果被新来的书记、县长讨厌了,或者书记、县长想使用自己认为优秀的人了,还是可以调整的,纪检委去查一下,审计局去审一下,信访局统计一下,组织部去考核一下,总是能找到一些组织调整理由的。
当然,有高人想出来了一个高招。把一个县分成两个区,各局委的领导就不超编了,县领导也是不多了。
上午我在办公室,就见到了一个群众,她是听信访局的人说我“会写材料,来找我帮助她写告状材料的。”
信访局成立之初,老百姓希望来了,所以来信访局的人很多的。后来的事情证明了,信访局也不是万能的,老百姓很现实的,一看信访局无法帮助老百姓办事了,来信访局告状的人,就很少了。后来信访局提高半格,县委群工部成立了,群工部部长是副县级了,仍然兼任信访局局长。老百姓又有了希望,但是很快就又一次失望了。于是,群工部(信访局)的领导们就想办法再探讨,有人动议:和司法局联合起来怎么样?和法院、检察院联合起来是不是更好一些?我想:县委书记任群工部部长,县长任信访局局长,也是一个思路的。呵呵,我不是开玩笑的……
这一位女士四十多岁了。她说了她的事情:邻居占了她家的宅基地八十厘米,村里调解邻居不同意,找到乡里也不解决问题,有一个副乡长和邻居是亲戚,找到县里信访局,仍然叫找乡里解决,跑了两年多了,三十趟路费也是两千多元了,还去省城一次,也是叫回市里解决,市里叫回县里,老百姓急了,要跑到北京去,看看老百姓的事情,有没有人管了?在信访局听说,你在文联,会写材料,就来找你,请你帮助写材料继续告状去。
“你有孩子吧?男孩还是女孩?干什么工作的?”我听了之后,问她。
“一个男孩,正在上高中。”
“儿子,同意你四处告状吗?”
“儿子,不同意告状的。”
“他爸同意你告状吗?”
“也不同意。他太老实了,所以,邻居才欺负的。”
“你知道历史故事——仁义巷吗?宰相的老家写了一封信,告诉宰相,老院被邻居占了一尺多。宰相回信说: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宰相家就让了三尺,邻居一看,也让了三尺,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被老百姓成为仁义巷了。”我找出来这一个故事,来告诉她,礼让一下。
“知道这一个故事的。但是还是咽不下这一口气的。”
“你的儿子,不同意你四处告状,他学习好了,将来有本事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不定副乡长被你儿子收拾好了,说不定邻居来巴结你的儿子,马上磕头求饶的。”
“你说,我今后不要告状了?”
“你自己家三个人,两个人不同意你告状,你说,告状还有人支持吗?我支持你告状,就是一个不正确的办法,你的儿子将来对我有意见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劝说,有了效果。
“我回家想一想吧。”
告状的女士走了之后,我想她最近不会告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