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遇见】找领导的心态(小说)
文联不是信访局,所以一些群众来找我反映情况,大家还是有一些看法的。我的权力有限,劝说也不一定全部有效,所以,我是不希望有上访的人经常来找我的。我从战友那里得到一个消息,一个在部队14年的转业志愿兵,回来五年没有同意上班,上班了也是500多元,心里有气。最后说:“他有时间想和你聊一聊,看看能不能调一个好单位。”
“调一个好单位?我不是组织部部长,也不是书记、县长,见面聊一聊,看看怎么回事儿,再说吧。”
于是留下电话,我也记住了转业志愿兵的电话。
当天晚上,转业志愿兵就给我打电话说了情况,约定第二天见面聊一聊。我答应了,第二天上午一上班,我打电话给转业志愿兵,无法接通,先后打了几次,都是无法接通的。奇怪吧?
10点钟,转业志愿兵带着8个兵,就来到了文联。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我是很意外的。
同事微笑着说:“你没有去信访局,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呀。文联成了第二信访局,你的工作量就增加了,工资不可能拿两份儿吧?”
转业志愿兵和我简单对话之后,就沉默了。其他的人,就开始说话了。
“我在部队是班长,有三个优秀士兵,是党员。我带着大家找信访局、找县领导,要求全部变成财政全供工资……”
“你写一个材料,到什么领导那里,不给材料,只是说几句,是不行的。”我建议他们写材料。
“我说一下,我在部队有一个三等功,也是党员,是一个副班长。在部队是一级士官。和广电局的小刘是一个部队的,他的工资比我的多,他是事业编制,我怎么是合同制企业编制?”
“你没有问他,是什么办法变成了事业编制?他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工资的,给你变成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工资,你是不是就满意了?”我微笑着问。
“我们几个要求,变成财政全供工资的。”
“我说几句吧。我在部队因公负伤,也是党员的,有两个优秀士兵荣誉证书,国家政策要求照顾好伤残军人的……”
“国家政策也要求安置好咱们的工作的。”
正说着,我的手机就来电话了。我接电话,是战友打来的,问转业志愿兵来了没有。
我说:“来了,正在聊天呢。”
“中午,叫他请客。”
“胜利了,请你的客吧?我回来给你打电话联系。”
我挂了电话,就说:“你们几个去信访局,人家是不是叫你们选三个人进去代表?你们没有材料,怎么递给领导?你们想全部变成财政全供工资,我估计不可能的。如果只给一个财政全供工资的名额,叫你们几个人选一下,你们怎么选出来?叫谁占这一个指标?”
班长马上说:“不行,给一个,我们不要。我们9个人,要9个财政全供工资的指标,给三五个也不行,我们不要。”
“你是班长,一个班里9个人,叫你们评选一个优秀士兵,你不要?评9个优秀士兵,可能吗?如果县领导先给一个指标,明年再给一个指标,你不要,其他人不一定不要吧?你们回去写材料,选三个人,正常信访找领导,说不定一次给三个财政全供工资的指标的。也说不定只给你们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工资的。”我看着班长微笑着说了这一些可能性。
“你是怎么调入文联的?你在电视台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工资500多元,来到文联财政全供工资1500元了吧?”有三等功的副班长问了我这样的话,让我有了感慨。
“我在广电局电视台当编辑时,自己找领导,自己找信访局,自己去法院起诉广电局,其他转业士官、转业志愿兵、城镇退伍义务兵都在看着我忙活,没有人和我一起找领导,没有人和我一起上法院,很快我就来文联上班了,广电局那一些转业士官、转业志愿兵现在还在广电局的。”我看着他算是解答他的疑问。
“团结,才能有力量。广电局的不团结,我们团结,我们9个人,坚决团结起来的。”班长看着我说。
“广电局的不团结,我就不找领导了?广电局不团结,我就不上法院了?人家不给我团结,我自力更生,自己努力奋斗,自己取得胜利,也是很好的吧?”我看着班长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其他几个人看着我,就没有了说话的意思。一个年龄稍大的微笑着说:“我们回去想一想吧。”
“想一想好,说不定谁想好了,谁先解决问题的,领导叫你们选三个代表反映问题,领导不希望集体群访的。一个人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我就是一个人努力奋斗,才调来文联的。你们写好了材料,给我看一看,也行;找其他朋友战友看看也行。”我站起来,他们也站起来,算是告别吧。
几分钟之后,我打电话给转业志愿兵,仍然是无法接通的。下午我才和转业志愿兵打通电话。说了上午几次打不通电话,他说没有电了。我告诉他说:安置政策国务院、中央军委有文件,服现役满十年的是一个文件,服现役不满十年的是另外一个文件。今后找领导反映情况,和服现役不满十年的班长、副班长、一级士官不要混在一起了,你们不是一个文件,解决的办法也是不一样的。
“中午,这几个战友没有给你到饭店吃一顿吗?”同事看着我微笑着问。
“他们想团结起来找领导,我主张自己找领导单打独斗,说不到一起,话不投机,他们没有人想请我吃饭的。”我自嘲地说。
“你应该向律师学习,写一个状子,要200元钱。谁找你反映情况,你写一份材料,收100元也行的。”同事微笑着看着我说。
“咱们县马上要分成两个区,一个的道西区,一个是新东区。铁道以西的乡镇,富裕,很多人应该想去道西区的;新东区是平原地区,没有矿山资源,农民打工也不太富裕,去东部地区各种福利就少了。你想去哪里?”
“我想去哪里,并不重要。问题是省里没有权力这样分吧?国务院不会同意这样分的。如果一个县可以变成两个区,全国的市县同城、市县同名的情况太多了,都来这样分开,那成什么啦?”我也听说了一些情况,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说辞。
“好像是许多地方的撤县设市,或者撤县变区,原则是不增加县级单位,一个县变一个区,或者一个县变一个县级市。”同事也在参考其他地方的情况来说话。
“咱们市领导的面子,市领导的想法,省里就不一定完全同意,何况国务院领导,就更不会照顾了。国务院领导一定会严格控制市县区的总数的。”一位来文联聊天的老领导也说了一个论点。
“一个县变两个区,书记到富裕的区当书记,县长到贫困的区当书记,县领导分开高兴了。乡镇干部怎么办?有的家是道西区的,在新东区的乡镇任职,分开家了,他要求回去怎么办?有的家在新东区的,在道西区的乡镇任职,他不想回去怎么办?道西区的教师,在新东区的学校,想回道西区怎么办?还有各局委的干部,怎么分?咱们文联,一分为二,有七个家是道西区的,八个新东区的,这样一分,好像是意见不太大吧。”同事的分析,很细致的。
“有的人,为了去道西区,马上就送礼给县领导了,有的干部为了到道西区,马上就给局长送礼行贿了。”一个观点,马上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不送礼的干部怎么办?不满意了,是不是又要进省委组织部告状?纪检委、群工部、信访局是不是又要忙起来了?这样看起来是好事,说不定马上又有几个领导干部要判刑的。”
“马上要下班了,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议一议,今天晚上,你们该送礼,就赶快送礼。该贷款借钱,就抓紧时间找亲朋好友转借一下。”我说着就站起来准备下班,其他几个也就嘻嘻哈哈收拾东西,有的人说“一天又过去了……”,有的人不说话,直接下楼走人了。
第二天早晨,我到公园锻炼身体,市里几位老领导也给我提到了一个县变两个区的“不可能”根据。
我看着这几个八十上下的老领导,他们那么健康,健谈,心里充满了羡慕之情。我要健康要长寿,我要笑看云卷云舒,我要笑看风云变幻……
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老领导看着我,微笑着说:“你跟我们比,太年轻了,你记得那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吗?”
我感到奇怪,老领导怎么问起这一副对联了,难道说我们有感应了吗?我们坐在公园的凉亭椅子上,老领导坐在东边,面向我们,我微笑着看着老领导背后一团红色,我知道那里很快就要升起一轮红日,今天是周六,我们不需要赶着去按时签到上班,所以,可以多聊一会儿,聊一聊过去,聊一聊现在,聊一聊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