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咏芦沟桥(古韵)
芦沟晚景
夕阳落宛平,余辉洒芦沟。
冰河凝如镜,霞光照影寒。
古桥英姿在,风雨八百年。
盛世无惊扰,雄狮气定闲。
宛平回想
——公元2009年冬与江西刘发玉结伴游宛平城
京城无事寒月天,驰骋宛平自消闲。
发玉兄弟来相伴,留影迄今又十年。
祭奠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
宛平自古卫戍地,战火难平起芦沟。
今人怀古添旧恨,将军墓前寄哀思。
七、七芦沟桥事变80周年祭
七七事变风云急,魔鬼桥上舞刀枪。
永定河水惊骇浪,晓月暗色怒东洋。
震妖雄狮酣睡去,无数英雄泪沾裳。
八年驱魔惊天地,百万英烈筑疆场。
尽管硝烟皆散去,国耻家仇终不忘。
今如胆敢犯中华,誓把妖魔斩杀光。
【编者按】古韵四首,一写芦沟晚景,展古桥英姿;二写与发玉兄弟闲游留影宛平;三写宛平将军墓前寄哀思;四写祭芦沟桥事变,不忘国耻家仇。祭奠抗日将士,勿忘国耻。足见作者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爱国情怀,富含正能量。只是格律出错较多,希望能得到改进,预祝诗作更上一层楼。同意发表,问好诗友。【编辑:波涛】
回复1 楼 文友:云岭晚枫 2018-08-17 00:31:12
老师你好,希望有空指点一二“格律”上的学问,谢谢。
一首古体诗放在“五四”以前是有很多严格的要求的,但我们现在学到的,看到的并不是那么回事。所谓的“精髓”也不在,评价一首作品硬是要生搬硬套么?我自己对七绝、五言诗的理解是这样的:古今结合,只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发生真实的反映出来,能韵则韵、但不能太牵强。太牵强则虚而不实,不知我的理解是否太肤浅?
一首古体诗放在“五四”以前是有很多严格的要求的,但我们现在学到的,看到的并不是那么回事。所谓的“精髓”也不在,评价一首作品硬是要生搬硬套么?我自己对七绝、五言诗的理解是这样的:古今结合,只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发生真实的反映出来,能韵则韵、但不能太牵强。太牵强则虚而不实,不知我的理解是否太肤浅?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08-15 22:22:15
日本投降73周年看卢沟桥事变诗歌,心有感慨,希望国家更加富强,今后能抵御各种外侮!
回复2 楼 文友:云岭晚枫 2018-08-17 00:34:27
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