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那座山上流淌着一种精神(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那座山上流淌着一种精神(散文) ——记井冈山之行


作者:一笑天涯 布衣,16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60发表时间:2018-08-16 08:01:04

【流年】那座山上流淌着一种精神(散文)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分;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上山路上,《映山红》的歌声似从山涧深处隐隐漂来,在耳边回荡。夏日山风送爽,吹去了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喧嚣与浮躁。眼前陆续出现各式各样的红军服,伴着飘渺的曲子,恍若时空穿梭,带我回到了革命年代。让我在革命的摇篮里亲历了那一幕幕、一出出感人的革命故事,给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让灵魂接受崇高信仰的洗礼!
   有一种信仰,叫山沟里的信仰。早在校园的课本里就知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很重要的根据地,但此行身临其境时,才充分的感受到,井冈山上遍地红军故事,处处革命精神!在导游的讲解和引导下,我们走进了革命圣地,感受革命先辈们曾经苦难而辉煌的战斗历程,深受触动,久久难以释怀。毛泽东、邓小平、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流血牺牲,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民族的未来,皆毅然决然选择了投身革命事业。先辈们用“山沟里的信仰”领导着穷苦的中国人民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了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先辈们不图利、不为名,随时准备为革命献出一切,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着对革命事业的信仰和忠诚,书写着民族解放事业的希望!“吃粮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委员”的佳句,在井冈山上久久的流传。1998曾志老前辈逝世,其生前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送别活动,把骨灰撤在井冈山上,她生前的工资节余6万余元分数次捐给了希望小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角楼上一根灯草,为绝望的中国人民点亮了希望。红军在井冈山上的革命事业里,到处传颂着“母送子,妻送郎,父子兄弟上战场”的感人故事。那怕是在红军仅剩700多人时,大家仍没有放弃革命事业,没有动摇革命的信心。“朱德的扁担”印证了将士们同甘共苦,坎坷山路上一起挑粮的故事。红军上下同心,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一发炮弹打退敌军四个团。这是发生在井冈山北面的哨口黄洋界故事。当时红军仅有一门迫击炮和三枚弹头,其中有两发哑弹,用最后一枚引爆了敌军弹药库,迫使敌军撤退,从而保全了井冈山根据地。于是便有了名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同志说,红军的每一次胜利,不仅仅是红军的胜利,更是人民的胜利,是军民团结的胜利。的确如此,因为红军的每一场战斗中,都有父老乡亲们的支持,老人、妇女肩挑背扛推独轮车,为前线的战士送弹送粮送水做后勤保障,儿童手持红樱枪放哨站岗。
   有一种青春叫奉献。我们的青春,也许正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也许围坐在父母身边看偶像剧,也许在懵懂的爱情里花前月下、亲亲我我,也许是三两朋友吃着美食、看着电影。可是革命先辈们的青春却是在大义而无私的奉献——那是远离父母、抛妻弃子的奉献!是不求名、不求利,舍身忘我的奉献!是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奉献!
   那时的红军战士,有一半多是十几二十岁的孩子,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属于他们的青春,诠释了他们的信仰。革命烈士何长工因投身革命,妻儿被敌人剁成肉酱,并且送到他面前——那是怎么的一种悲痛;年仅24岁的宛希先被错杀时却仍想着革命,请求用刀杀他,把子弹节约下来打敌人——那是怎样的一种信仰在支撑;张子清中弹后用菜刀做手术,为了不拖累部队,留在山洞一把豆子一把雪维持生命,把富贵的盐巴留给了受伤的战友——那是怎样的一种奉献精神;彭德怀带着部队为了上井冈山,300余公里路程与敌人打了近六个月,许多年轻的生命和热血便洒在了那段艰难的征途中——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壮烈的青春……競南大捷后,红四军主力下山,留守井冈山的1500余红军和当地群众,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三个昼夜,歼敌数百人。后来敌军在山下收买了当地的一个无业游民,由他带路绕开红军正面防御工事,从条山润里窜入到小井村,杀害130多名红军重伤员。当时,红军战士伤员相当一部分都是十八九岁到二十出头的孩子,最小的仅14岁。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里有4万多名红军革命烈士,他们为了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名字的1万多,还有3万多无名烈士连名字都无从查证。上战场前,战士相互说的最多的两句话,一句是“记得告诉我父母,我是什么时候在哪里牺牲的”,另一句是“革命胜利后,记得帮我登记个名字”……父母妻儿们把骨肉亲人送上战场,日日盼,夜夜盼,他们盼白了头发,盼瞎了双眼,盼来了革命的胜利,却常常盼不回骨肉亲人的归还,有的连尸首都找不到了,便在丈夫或儿子牺牲地抓一把泥土带回家……
   是什么让先辈们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并毅然决然地奉献出青春和热血?
   是理想!是信仰!
   在今天,谈理想和信仰好像觉得有点“奢侈”。的确,今天的我们与革命先烈们相比,也许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他们要富裕得多。然而,在精神生活上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相形见拙了?甚至许多人已轮为精神上的乞丐!这,一点都不夸张。
   卡夫卡说: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
   信仰,如同生命中的灯塔,能够让我们认清道路方向,看见前进的,奔向目标和梦想;信仰,是一种理想和精神,是行动的指南和人生的航向,是黑夜里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有了信仰,才有灵魂和力量,才有目标和希望。否则,就如同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漫无目的,惶恐不安;过的便是尸位素餐的生活,与行尸走肉无异。
   当今社会,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一些腐朽、庸俗的思想观念影响正在加剧,许多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扭曲,拜金主义盛行。使一些人心理空虚失衡,道德诚信缺失,物欲横流,私欲鼓胀。“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老人摔倒、行人落水,不见人去救,只见人拍照;“宝”“马”事件更是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这一切的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道德的滑坡和信仰的缺失。
   有人说,一个人没有文化是可憾的,没有精神是可怜的,但没有信仰便是可悲的!人生是短暂的,我们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便决定了我们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而这一切,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信仰,以及拥有什么样的信仰。
   井冈山的雨,说下就下。广播里又响起淡淡的曲子,在绵绵的细雨中荡起层层波浪……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面掺蜜糖,红军啊!思情似海不能忘……”
   一次井冈行,一世井冈情!一场雨水将山洗的更绿,把红旗和火炬洗的更加明亮干净,但愿也洗净了来来往往人们心中的浮躁和身上腐朽的纤尘。雨退晴空,心情随着这场雨变得轻松,返程的车就要启动。窗外,一队“小红军”仍在参观革命胜地,瞻仰烈士的英灵,心中默默念着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赫赫战功,先辈们的故事将随他们在人间传颂!但愿这里的精神也如革命的星星之火,随着来往瞻仰学习的人们而燎原,燃尽人间的私欲,校准人们的扭曲,让人找到信仰,萃取人的本性!

共 28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字字行行间,股股正能量流淌,撞击心扉,读来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现在很多文字,靡靡之音,令人不振,病殃殃似的。作者以一首《映山红》歌词切入,一下把人的思绪带入那个激情岁月、战火纷飞的年代。多少仁人斗士、青年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又一首令人热血沸腾的壮丽诗篇。那是奉献的一代,那是革命的一代,那是有信仰的一代,那是踏踏实实的一代。然而,今天现实里存在的种种现象,灯红酒绿朱门酒肉臭,变质、腐朽、庸俗的灵魂飘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扭曲。心灵空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物欲横流,私欲鼓胀,官员腐败成了社会的通病,这一切,信仰的缺失是根本原因。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作品娓娓道来,深刻,给人警醒!文励志,有思想!语言精练,干净,缜密,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8-16 08:02:12
  这样的文字触动人,打动人,给人精神!
回复1 楼        文友:一笑天涯        2018-08-16 08:18:15
  谢谢山地老师的谬赞!也敬佩老师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8-16 08:02:58
  尤其是在今天,特别需要这样的精神斗志。
   佳作,谢谢赐稿流年。
回复2 楼        文友:一笑天涯        2018-08-16 08:21:52
  山地老师说的很对,我们这个时代不缺物质,缺点精神,缺失信仰!想传递正能量,但是笔拙,写的并不好!请大家见谅,我会继续努力的!问好山地老师!????
3 楼        文友:吴桐        2018-08-19 21:28:01
  和平年代什么最重要呢?是精神,从前的革命精神,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几个熟知革命时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呢,现在的孩子们。谁还知道陈毅,叶挺是谁呢,连我的同事,一个八零后,我问她叶挺是谁,他问我演什么电视剧的?我哑然,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是啊,现在的人谁还会关注我们的生活是怎么样换来的呢,是那么多革命前辈用血和生命换来的呢?你要是慷慨激昂地在人群中说起这些,恐怕人们都会觉得你是个精神病!可是我们需要这种精神,需要信仰,很久没看到这样的文章了,我只能说写得好!问好老师~
轩窗听雨,淡看似水流年。
回复3 楼        文友:一笑天涯        2018-08-20 09:08:25
  谢谢吴桐的精彩点评!革命年代需要他们那一代的革命和战斗精神,而我们这一代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了,但是需要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时代精神和信仰。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垮掉是迟早的事;而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