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祝福江山】吴大舅眼里的王安石变法(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祝福江山】吴大舅眼里的王安石变法(随笔) ————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作者:春风杨柳 举人,412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89发表时间:2018-08-17 13:15:26

【丁香.祝福江山】吴大舅眼里的王安石变法(随笔) 关于王安石变法,《金瓶梅》借吴大舅(西门庆妻哥)之口,作了一段描叙。
   重和元年(1118年)正月初三,吴大舅新官上任后回家,来见西门庆,感谢他的帮忙。吴大舅负责一处屯所,当农场场长。西门庆摆了酒席,两人边吃边聊。西门庆问吴大舅,屯所多少屯田,情况怎么样,工作开展有困难吗?吴大舅道:“这是太祖的做法,屯田是为了养兵。以前只要纳秋粮,后按照王安石的青苗法,又增加了夏税。而今这济州管内,除了抛荒、苇场、港隘,通共27000顷屯地。缴纳秋税夏税,近500两银子。”西门庆关心问:“缴纳税收后,还有结余吗?”吴大舅道:“乡民顽滑,若十分征紧了,等秤斛斗重,恐怕激起民愤。”又说,“不瞒姐夫,如果管理的好,每年也有百十两银子外快可赚。到年底,还有农户送些鸡鹅豚酒呢。”
   在吴大舅的眼里,青苗法增加了百姓负担,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如果在征收粮食环节上稍做手脚便会激起民愤。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从历史文献看,王安石变法是一次中国历史上,较有影响的经济改革,却以失败告终。
   纵观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的“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世族经济”,再到隋唐之后的“士商合流”,直至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这就是一千年左右官商经济演进历程,即使王安石变法,也还是延续官商经济的框架。
   宋朝是经济比较开放的朝代,它取消了对集市贸易的种种限制和对商人的歧视;它的工商税最低,且清晰;它最早出现股份制;最早出现职业经理人;最早出现期货贸易;最早出现纸币等等较为先进的经济现象。可是北宋到了中后期,养兵百万,军费开支庞大。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衙门机构庞大,冗员众多,财政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1068年,年轻的宋神宗(时20岁)上台后,他要成为有作为的君主,要像秦孝公、汉武帝那样,励精图治,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状况,洗刷国耻,光复边疆。变法便成为一种大胆尝试。
   这是一次空前的壮举,是对旧体制的挑战,是对老祖宗规矩的否定,是各阶层利益的重新调整。自然朝廷内部出现分歧和不同的观点。各阶层利益的碰撞也是必然的。宋神宗上台的第二年(1069年),朝廷内部开展了一次大辩论,这便是著名的“廷和殿廷辩”。这是一次“铁盐论”继续。辩论两派代表人是王安石和司马光。辩论的主题是:工商经济这么发达,可是国家为什么积贫积弱?
   王安石认为,中央要把经济权力收起来,进行高度集权的国家主义改革。
   司马光认为,只要中央财政节俭一点,以农为本,藏富于民,天下就会太平。
   王安石要解决的是当前的财政困境。
   司马光思考的是国家长治久安。
   辩论的实质:是放任自由,还是管紧管死。
   宋神宗启用了王安石。
   王安石先后颁布十余条法令,分别是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本文就涉及经济的几条法令加以介绍。
   青苗法,每年夏秋两收前,农户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食,以补助耕作。每笔贷款的利息是20%,一年可贷两次。本意是国家拿出一定的钱财在地方上放债,以免穷人受富人高利贷的剥削。可是执行起来,就完全变味了。各级官员把陈旧的霉粮放给农户,放的时候斤两不足,收的时候故意压秤再加上如此高的利息,农民苦不堪言。如果发生灾害,地方衙门为了收回本息,到处抓人,农民只好卖地卖儿女,流离失所。
   市易法,对城市商品零售实行国家垄断,官衙在各地设立市易司,由官衙拿出本钱,平价购买“滞销商品”,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出售,商品价格由市易司核定。“尽收天下之货”,官衙成了最大的超市、银行和物流中心。自由贸易完全被破坏。
   均输法,国家全面垄断重要资源的生产和销售,一改实行多年的“买扑”“钞引”等通商制度,朝廷设发运使衙门,财政拨款采购周转资金,统购统销,国营专卖。发运使成为一个权力空前膨胀的“国营公司”,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人浮于事,与民争利。官方采购价格与市场背道而驰,强买强卖,官员中饱私囊。
   种种新政的实施,让本来宽松的经济环境不复存在,自由工商业者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变法搞了17年,到1085年,神宗驾崩,哲宗继位,新法在一片怨声载道中废除。这里顺便提醒读者,《金瓶梅》里写的青苗法,是1118年的事情,比王安石变法(1069-1085年)滞后33年,纯属笔误。
   这次变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直到千年以后的今天,人们还议论不休,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们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时,更是热议,因为国人向来重视历史的经验。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大多数人认为,外因是广大百姓没有在变法中获得利益,从而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内因是遭到统治集团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加之王安石用人不当,变法执行不力,实施变味,等等。
   我以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新法的思路存在根本的错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变法把本应自由宽松的经济,变成了“政府经济”。变法不是把经济搞活,而是把经济管住管死。不是解放生产力,而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变法的结果,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蛋糕越做越小,几乎各个阶层在变法中都没有获得利益,失去了社会的认同和民众的支持,失败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共 21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风杨柳老师一系经济论谈的文章,显露出老师对经济学的深入研究,颇有造诣。每从《金瓶梅》入手,引人入胜,虽谈经济,生动入耳,没有枯燥之嫌,这就是技巧。值得学习。谈王安石变法,客观分析,中肯阐述,给人以启迪。将司马光的观点与王安石观点对比,辩论的实质:是放任自由,还是管紧管死,宋神宗启用了王安石。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原因很多,作者最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新法的思路存在根本的错误,很有分量的独到见解。文章从立意谋篇,行文细节都很讲究,可见笔者的文字驾驭能力很强。一篇耐读的佳作,力荐共赏,谢谢老师赐稿丁香,祝创作愉快,期盼您的经济系列更精彩! 【丁香编辑 晚秋枫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8-17 13:19:34
  春风杨柳老师,对您的经济系列很感兴趣,涨知识,获心得。你独特的写法让人耳目一新,谢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7 17:14:31
  谢谢枫叶老师精彩点评和热心鼓励,问好祝福。
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8-17 13:24:41
  这篇佳作的内容知识专业,关于王安石变法见解,独到客观,你潜心研究,治学严谨,欣赏学习了,对于经济学,我是门外汉,对家作的理解如有误,万望海涵,敬茶秋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2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7 17:15:41
  谢谢枫叶老师热心点评,辛苦了,问好祝福。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8-17 13:26:14
  佳作误写成“家作”,见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17 16:18:43
  王安石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列宁和毛泽东都很推崇他。王安石真心为了农民的利益,出台的新政策是好的,但没有组织成严格执行新政的各级官员,因此失败了。新政的执行者都是极力压榨农民利益、维护官僚士绅统治阶级利益的,新政到了他们手里,就变成了反面的东西。
   恕我直言,现在的精准扶贫、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很好,但到了一些害民的干部手里,也依然成了压榨穷人的有力工具。例如:我的附近有一家赤贫户,房子漏雨,快要倒塌,年年也等不来“危房改造基金”;而这些钱都到了有钱有势的关系户和乡村干部的吃喝之中。
回复4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7 17:35:21
  谢谢孙巨才老师精彩点评。关于王安石变法又很讨论,是为了国家强盛,还是为了百姓富裕,可能有不同看法。就变法的方法、思路和举措也有很多人讨论。比如是从根本上把蛋糕做大,再进行利益调整,还是不考虑蛋糕做大,就进行利益调整等等。毛主席早年研究过王安石变法,曾经说过:“王安石欲行其意而托于古,注《周礼》,作《字说》,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变法是为了发展经济,还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可能是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如果单纯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那只能是利益的调整。如果是为了发展经济,那就要遵循经济规律了。用统和管的办法,实行官商经济,很难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17 16:40:32
  现在的既得利益集团掠夺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贫富悬殊程度占据世界首位,广大底层人民叫苦不迭,人民呼吁新法出笼!人民迫切需要“王安石变法”!也许“王安石”还是斗不过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还会遭到失败。但他为底层百姓谋利益的精神永垂不朽!
   我详细研究过秦国的“商鞅变法”、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刘瑾变法”,他们都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着想,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个人下场都是很凄惨的。但我对他们为老百姓利益而献身的精神永远敬佩、永远赞扬!
回复5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7 17:42:55
  谢谢孙巨才老师精彩的点评,就中国经济历代经济改革史看,比较成功的有管仲变法、商鞅变法、汉武帝变法以及张居正变法。这些成功的办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就是把蛋糕做大。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让百姓尝到变法的甜头,才能支持变法。
   再次感谢孙老师热心跟帖,并写了很有见地的观点。学习了。问好。
6 楼        文友:娇娇        2018-08-17 17:58:35
  老师对历史文化很有研究,好敬佩,传承传统文化。
娇娇
回复6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18-08-17 20:18:30
  谢谢社长鼓励,版主辛苦,问好祝福。请多多批评指正。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