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推磨(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推磨(散文)


作者:李正亭 布衣,475.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3发表时间:2018-08-18 06:52:17

在老家没有机器磨和电磨之前,吃面首先是要用石磨磨面的。有牲口的用牲口拉,没牲口的就得用人推。因为一无所有,一家比一家穷得可怜,百般无奈的人们,那时只好在需要的时候在磨道里一步一步丈量着日子的艰难。
   依稀的记忆中,推磨是老家大多数人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不论是农忙还是农闲,总有人因为没有面吃加班加点到有石磨的人家去推磨。麦子、玉米、绿豆……只要晒干了,晒透了,基本上都可以掺着磨。那时的石磨就是村里人一尊“神”,不但逢年过节要上香、磕头、放挂鞭,就连小孩子呆在“磨道里”(来回推磨所走的地方),都会受到大人们的的训斥与驱赶。照他们的话说:得罪了“磨神”,不但下的面少,就连做的馍馍也发黑难吃。因此,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大人们一个个对石磨都恭恭敬敬。不但用时小心翼翼,用过了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有时还要用白布单包裹得严严实实,以免落上灰尘,玷污了石磨。
   而其实,听起来金贵神秘的石磨说起来结构非常简单:不过是两个团圆大石轮扣在一起罢了。不同的是上面薄下面厚,上面的磨盘有两个“磨眼”,中间轴心一凹一凸,全圈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齿沟。然后用绳子摽上木棍推拉,石磨就可以来回转动。这样一来,上面的粮食通过磨眼流进石磨里,上齿下沟来回挤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面了。第一遍下来的太粗,需要收起来重新再磨。一遍两遍,一直磨到三遍四遍,粮食渐渐变得越来越细的“麸子面”,才能拿簸箕(铲面工具)收了,倒进细罗(罗面工具)去罗。为了节省力气,用秸秆编织的专用长箩筐里早铺上了一层干净的白布。提前量好的四根光滑木片,拼在一起往里一放就搭成了一座“小桥”。把罗轻轻放在“小桥”上,不停的来回晃动就开始了“罗面”。如此反反复复十遍八遍,直到麸子少的不能再少,就基本上算是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
   你甭看貌不惊人的石磨粗陋简单,它可是村子里公认的一个宝。因为毕竟那时,整个村子家家户户穷得连一头牲畜都养不起。人不推磨怎么有面吃?再说,偌大一个村子,也找不出几家有石磨的。有磨推可是好多人的愿望与追求,哪还有心思嫌弃磨的好坏呢?让人想不到的是,在那吃喝都成问题的年代,我家偏偏有副石磨。听母亲讲是祖上给人白干一月活换来的,支在西屋破房子里好多年了。不单单我们自家磨面,街坊邻居也都轮换着用。每一次,哪一家来哪一家不来都是提前说好的。母亲把里边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推磨的人便拉着粮食来了,西屋也就很快热闹起来。东院的海明爱唱“秦香莲”,一边推磨一边捏着腔调比划着学女人:“晴天霹雳击头顶,陈世美果然负了心。千里迢迢来找你,岂为十两肮脏银?”不知道的偶尔路过的还以为谁家唱大戏呢;西院的金昌两口子爱抬杠,抬着抬着抬恼了就又打又闹哭的嚎的开始赌气。金昌媳妇大嗓门,一句“嫁给你我算是瞎了鼻子烂了眼倒了八辈子霉”的话竟成了村里妇女们的至理名言。唉!不是冤家不聚头,大伙劝架的劝架帮忙的帮忙。半吊子老梁挤眉弄眼喜欢插杠子:“离,赶快离,离了跟着我没准就用不推磨了!”金昌媳妇瞪他一眼,破涕为笑。扭脸擦泪的功夫,又有妇女学她咬牙切齿的泼辣样。大家哄堂大笑,指指点点相互逗着乐。直到活干完渐渐平静下来,大家才坐下来彼此在一起说东道西拉拉家常。不知不觉,让枯燥、单调的西屋时常充满了温馨与关切。
   挨到我家推磨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帮忙,但更多还是母亲领着我们姊妹几个完成的。记忆中,父亲天明忙到天黑,没时间也抽不出身过问家里的一切,推磨也就成了母亲必须要做的事。农闲的时候还好,怕就怕农忙的时候——白天没时间,到晚上累了一天的母亲便会叫上我们姊妹几个去推磨。每一次,少不懂事的我,总是爱耍滑头,眯着眼睛扶着磨棍磨磨蹭蹭打瞌睡。姐姐看不惯,猛一使劲,吓得我一机灵慌不迭的赶快扶着磨棍跟着往前走,逗得妹妹在一边憋不住咯咯大笑。而每每此时,母亲便会鼓励我们互相追赶。为了赶上彼此,我们一起使劲推着走,虽然累得满头大汗谁也追不上,可依旧在嬉笑中忘记了疲劳。偶尔觉得实在太累了,母亲便让我们停下来歇一会,自己则趁这个功夫一个人去罗面。姐姐最为懂事,帮着母亲前前后后的忙,弄得我站不住也只好赶快过去帮上一把。
   更麻烦的是磨用的时间久了,便需要找人来煅。煅磨在当时可是个受人推崇吃香的技术活。有时候好几个村找不到一个煅磨的,即便找到打了招呼等上好几天还见不着人影儿。只好去了几趟请了又请才被应了个准日子。师傅上门做活,大多带着徒弟。在后面跟着,拎个破包,装着长短不一各式各样的錾子和锤子。上面的磨盘早被主人卸下来推到干净敞亮的地方(下面的无需挪动就可以煅),小板凳也是提前准备好的。师傅来了一阵寒暄,之后便领着徒弟坐下来叮叮当当开始工作。主人在一旁小心翼翼的陪着,一会让烟,一会倒茶。不到半晌,活就干出了个大概。趁他们喘口气的功夫,左邻右舍都会过来帮主人准备中午的饭菜——酒是自家酿的,谁家有就会主动拎来;菜是地里种的,用得上跟自家的没什么两样。条件好坏无所谓,反正吃的喝的都是大伙兑来的。炒鸡蛋、炒粉条、煮花生,醋白菜……热的凉的怎么也得筹上好几个。因为不收工钱,走时大伙都会自觉的送些东西。烟酒、花生、绿豆,甚至瓜果蔬菜都行,反正那时农村人不太讲究,只要量力而行,对师傅有足够的尊敬,不耍花花肠子,再有活的时候师傅就会毫不犹豫爽快地答应。
   刚煅的磨比较锋利,磨起面来轻松爽快。可由于会产生轻微石粉,还要拿少许粮食磨出“磨底子”(刚入磨粮食)方可使用。那时粮食金贵金贵,一般磨在谁家支着,谁家就会拿粮食先磨。虽然明明知道“吃亏”,却从来没有谁计较这些。因为那时石磨比较少,去家里磨面可是光荣体面的事,不但受到大伙的推崇与尊敬,而且还有聚财旺家地说道呢。所以,经常来磨面的村里人,好像一大家子似的觉得格外的亲近。谁家有了丧事,大家都会主动地跑去帮忙;谁家要办喜事,大家也会一样跑前跑后的跟着高兴。
   后来村子里渐渐有了牲畜,人推磨的时候就慢慢少了。再后来有了机器磨、电磨,石磨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没有了多大的价值。时过境迁,现在的农村老家再也没有推磨的活计了。那些废弃的磨盘也被拆得四零八落,不是被当成垃圾填进了深坑,就是放在旮旯不碍事的地方无人理会。偶尔在不显眼的地方发现一个,也都是长了青苔满是沧桑。让人看见禁不住睹物伤情,想起远方在与不在的亲人们。愈发感慨时光荏苒,无法回到从前。叹只叹人生苦短,刹那间一如云烟。唯有深深祈愿:如果真有来生,定然还和亲人们一起,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围着石磨,或笑或哭,相扶相伴……
  
   3/11,天津。
  

共 26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通过对推磨的回忆描述了当年家乡的乡亲们在贫困的岁月中围着石磨,或笑或哭,相扶相伴的情景。体现了相亲们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表达了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推荐欣赏!【编辑:佳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佳音        2018-08-18 07:15:29
  语言流畅感情真挚!为你点赞!期盼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李正亭        2018-08-19 18:28:35
  谢谢编辑,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