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秋之韵”征文】秦时明月(散文)
今夜周王朝西部边陲的那轮月亮格外明媚。
从这一天开始,由游牧于水草丰茂的东海之滨,被周公旦强迫迁徙到荒凉无比的黄土高原,在周天子的残酷奴役下,在氐羌、戎狄、吐蕃弓矢刀剑的夹缝中漂泊流浪聊以为生,经过数百年血雨腥风磨砺熬煎的“嬴”姓部落,因为非子封秦,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嬴”姓居民正式有了“秦人”的称谓。从此,那轮清晖普照大地的月亮被称为“秦时明月”。
此刻,那轮秦时明月冉冉升起在世界的东方,照亮了广袤的中华大地。如水的月光,洒在黄土高原,洒在陇上草甸,洒在千水河畔。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无数的秦人们举起双手,将一个名叫非子的中年男子一次又一次地抛向天空,每抛上去一次都要欢呼一声“万岁”,声震八荒,响彻云霄。高高挂在夜空中的月亮,仿佛也被这鼎沸的欢呼声感染了,久久地不肯归落。
对于秦人的先祖来说,秦时以前的明月是凄凉的、惨淡的,甚至是冷酷的。
当居住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的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的时候,在一些水草茂盛的区域散布着一个个原始氏族部落,秦就是其中之一。秦的祖先是黄帝之孙颛顼的一个支系,以燕子为图腾,作为他们部落的标志。颛顼又称高阳氏,与黄帝、帝喾、尧、舜并称为我国历史传说中的五帝。秦人的祖先叫女修,相传她吞食了燕子卵而怀孕,生了一个孩子叫大业。这个传说反映了当时秦人还处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秦人部落还过着游牧生活,他们的活动区域大约在黄河下游的东海之滨。
到了大费作秦人部落首领时,他给舜调驯鸟兽,还同大禹一起治过洪水。治水成功后,大禹受到舜的表彰,禹说:“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干成的事,多亏有大费协助啊!”于是,大费受到了舜的奖励,赐他为“嬴”姓,当时“秦”这个名称尚未出现。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王朝,秦人便在它的控制之下。夏代末年,大费的后代费昌脱离夏桀投奔商族,并参加了商首领汤发动的推翻夏朝的战争。商朝建立后,费昌为汤驾车,其后代一直为商做事,社会地位很高。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史称西周。西周刚建立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几乎将秦人部落断送。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所以国政由周公旦执掌。这时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势力发动了叛乱,包括“嬴”姓氏族在内也都参与进去。周公旦两次东征,彻底打垮了叛军。平叛后,西周统治者用残酷的方法惩罚参与叛乱的人们,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他们赶离故土,迁往他乡,驱逐到遥远的地方。秦人的祖先就是在这时从黄河中下游被驱赶到西北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在周的西部边陲“守边”。秦人被征服之后,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整个氏族都沦为奴隶,受西周奴隶主的驱使和奴役。当西周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一步步向东发展时,秦人部落被摒弃于西周统治中心之外,默默无闻地徘徊于茫茫的黄土高原,仿佛已被世人遗忘了。
公元前890年,有人向周孝王举荐,赢姓部落首领非子极善养马,周孝王闻此极为重视,即诏非子为王室养马,从此秦人的首领非子便以养马为业。非子养马于千水河畔,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群牧马匹的先河,也使陇州这座古城成了历代王朝牧养战马的重要基地。
黄土高原由中亚、西亚沙漠和戈壁地区季风吹来的尘土堆积而成,质地疏松,土质肥沃,便利于原始畜牧和农耕的发展,而黄土高原又有特殊的柱状节理或垂直节理,容易挖穴建屋且冬暖夏凉,有利于先民定居聚落的形成。黄河蜿蜒曲折流过黄土高原,众多的支流水系分布于秦陇地域,由于河流水量丰沛,带来了人畜饮水和灌溉之利,分散各处的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聚落,依赖众多的支流联系起来,支撑着原始畜牧农耕和村落的发育。特别是千水河畔水草丰美,富含食用盐分,非常适合游牧。秦人部落在非子的率领下,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牧马生活。
然而对于牧马人的头领非子来说,那轮圆圆缺缺、周而复始的明月,所照耀的依旧是周王朝的天下。在这片风沙茫茫的黄土地里,自己的氏族部落还是那样的弱小,甚至还不如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氐羌、戎狄、吐蕃等少数民族部落。脚下难得的这片平畴沃野,足以让上千匹骏马繁衍生息、嘶鸣奔驰,却依旧不是自己氏族部落稳固的立足之地。为此非子的心里充满了忧患意识。
这时候,秦人部落与西周奴隶主贵族的关系还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西周奴隶主眼里,秦人就像牲畜、物品一样,可以买卖、赠送和赏赐。秦人的首领也常常被周天子征调去服役。传说周穆王曾经到西方巡游,同西王母相会于瑶池,最远曾到达中亚和欧洲,为他驾车的就是秦的造父。由于造父技术精湛,赶的车一日千里,很讨穆王的欢喜,被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周孝王时,为了战争的需要,对养马业十分重视。由于非子对马调教有方马群繁殖很快,给周天子进贡了上千匹骏马,周孝王对非子十分赏识,便将非子封于秦(今甘肃天水、陇南,陕西宝鸡一带),作为周王的一个附庸,继承嬴氏血缘,号称“秦嬴”,使得秦人部落的地位得以上升,比以前明显高了一些,周天子还允许秦人在“秦”这个地方筑城,此后“嬴”姓居民才正式被称为“秦人”。直到这时,那轮秦时明月才冉冉升起,沐浴秦地,光泽秦人。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进攻周的都城镐京,周幽王慌忙燃起烽火向各国诸侯报警,但是各国诸侯平时被幽王欺辱惯了,这次以为又是在玩戏弄他们的把戏,因此没有一国诸侯派兵前来救驾。镐京轻易地被犬戎攻破,周幽王带着褒姒仓皇出逃,在骊山脚下被戎人杀死,褒姒也成为戎人的战利品。繁华的镐京经过戎人的烧杀抢掠,变得残破不堪。周王朝聚敛的大批财宝、珠玉也被戎入席卷而去。
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发的事件,在秦的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各国诸侯得知镐京失陷、幽王被杀的消息后,才不得不纷纷派兵救援。当各路大军赶到镐京后,看到的只是一座被焚殆尽、洗劫一空的死城。各国诸侯见幽王已死,便共同拥立太子宜臼为周王朝的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当时秦的首领便是名垂青史的秦襄公,他一马当先全力救周,为周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平王即位后,看到戎人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再加上镐京已成废墟,自己兵力有限,无法在关中地区统治下去,于是在公元前770年由各国诸侯护送,把都城迁到了河南洛阳,历史上称这个王朝为“东周”。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具有远见卓识的秦襄公,率兵精心护送,出了大力。由于秦襄公有功于周王室,周平王就把他从“大夫”提拔为“诸侯”,并宣布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赏赐给秦。从此,秦正式成了一个诸侯国,终于可以同其他的诸侯国平起平坐了。
那轮秦时明月,再度散发出夺目的光辉。秦人迈开崛起的巨足,头顶那轮属于自己的明月,朝着明月升起的方向开始东移,一路披荆斩棘,过宝鸡,经武功,走向咸水之北,定都关中,变法革新,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用血与剑书写了一个弱小部落变成一个雄踞西部不可小觑的诸侯国,再到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强大东方帝国的辉煌历史。
司马迁在其《史记》中评说:“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冠带之伦。”秦襄公在位时日虽不算很长,但其开创的基业以及他的雄才大略,为秦国的发展和强盛奠定了基础。这正是历史不会忘记秦襄公的原因所在。
500年之后,历史选择了秦人中的又一位伟人,他就是秦始皇嬴政。这时那轮秦时明月已到中天,横空在世,光芒万丈,普照天下。秦王嬴政只用了26年时间,就灭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大秦帝国,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然而物极必反、月盈当缺,始皇帝所开创的“万世”基业,所设计的“万代”江山,在他小儿子秦二世胡亥手里仅仅维持了两年,就在陈胜吴广发起、刘邦项羽继承的农民起义中崩溃灭亡了。此后,那轮光照秦人达七百年之久的秦时明月陨落了,被汉时雄关所取代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依旧演唱着一段段历史的悲欢与离合,一个个王朝的兴盛与衰亡,一轮轮明月的升起与沦落……如今,我们只能在史家的绝唱中,在秦陇文化的遗迹中,在流传千古的诗篇中,一睹秦时明月的熠熠风采,昔日那无以伦比的灿烂辉煌……
这个伟大的氏族部落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创造出至秦陇文化,是与三个代表性的关键人物及其丰功伟绩分不开的。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他们分别是牧马人赢非子、秦襄公赢开、秦始皇嬴政。非子封秦,使得秦人有了名正言顺的领地,从此不再漂泊流浪;襄公立国,使得秦人林立于诸侯之列,奠定了发展壮大的基础;始皇登基,天下一统,陈中国推向了两千余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同时,这三位历史伟人,还是秦人精神的缔造者、代表者和体现者,用理想和信念凝聚了秦人的力量,用血与剑铸就了秦人的灵魂,用天下无敌的英雄气概塑造了秦人的精神。
秦时明月与现在的明月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只是,秦时明月见证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氏族部落,在大西北傲然崛起,得以立国,最终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喜剧,同时秦时明月还见证了这个东方强大帝国,在极其短促的时间里就迅速崩溃灭亡的历史悲剧。更重要的是,秦时明月还见证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不但要善于砸碎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创业艰难,守成更加不易。破旧立新,方立即破,是何等的悲哀!
“天下苦秦久矣!”秦人崛起七百余年的历史,充满了血雨腥风,春秋争霸,战国争雄,万里长城,浩浩皇陵,百万雄兵,连年征伐,不停杀戮,终于耗尽了秦人最后的一缕精气神,让生龙活虎、驰骋天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秦人,变成了一具具面无血色、手脚僵硬、没有呼吸的陶俑,整肃列队于地下俑坑,仗持着不再嗜血的陶泥剑戈,为一位长眠于骊山黄土陇中的伟人默默守陵。
往事越千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人间已是沧海桑田。茫茫人海,几多浮沉,没有永恒的事物,但有永恒的传承。秦人的血液还在今人的血管里流淌着,秦人的精神还在今人的心灵里高扬着,秦人的故事还在今人的口中传颂,以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