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浅谈诗的意境(随笔) ——读书系列
打开尘封已久的大学教材《文学概论》,早已淡忘的一九五六年有个“右派”发表的一首题为《小河》的诗跳入眼帘:
小河
小小的河
青青的草地
河的这边
是白的羊群
河的那边
是黑的、褐的牛群
天是蓝的
河是蓝的
这首小诗,是当作批判的把子选入教材的。当年被批判的理由有二:一是形式主义,形式上绮丽纤巧;再是作者对身边沸腾斗争生活的冷漠,没有表现出一点革命的内容和时代气息,抒发的是空虚的感情。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我们不必讨论。
我不知道小诗的作者是谁,但总觉得被批判真是太冤枉了。多美的一首写景抒情诗啊:蓝蓝的天空下,有一条静静流淌的蓝色小河,河岸的这边,是一群白色的羊,(人们仿佛听到羊群中发出咩咩的叫声),河的那边,是一群黑色与褐色的牛群,(人们仿佛看到牛背上横笛的牧童)。这是一幅描述新中国人民安逸祥和的美丽画卷!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啊!
诗的意境,不是诗人在诗中自己说出来的,而要靠读者细嚼慢咽去品,去消化,去感悟。这首小诗的意境非常明确,这就是通过描绘新中国美丽的田园风光,进而歌颂繁荣昌盛的伟大祖国。
而且,诗人遣辞造句的功底非同一般。除结构助词外,小诗全部用名词和形容词组成,写河、天,写牛羊,写草地,用青、蓝、白、黑、褐等色壮物,非常贴切,非常阳光,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由此,不禁使人想起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以凝炼的语言,通过一幅秋郊夕照图的描绘,准确而又委婉地刻划出旅人的心境。前三句用九个并列的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比较一下不难看出:小诗与小令在遣词造句方面是比较接近的,但小诗在意境感情上是阳光的,安谧的,而小令在意境感情上则是暗淡的,忧伤的。
诗的意境与文章的主题思想一样,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作品的灵魂;一首没有意境的诗,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没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