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乡村爱情故事五则(散文)
1.“爱你没商量”
山东定陶姑庵陈楼村的陈学臻有着大专学历,1.8米的个头,他是县二中的一名教师,身边却有一位身高不足1.5米目不识丁被人视为“丑媳”的农家女相伴。令众人没想到的是,这对夫妻数十年融洽相处幸福美满。昔日的“状元郎”和“丑媳”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哩。
时间追溯到1976年的夏季,当时被村里称作“秀才”的陈学臻高中毕业回村后两腿就插在坷垃地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而后有人给他介绍一个对象,也是高中毕业,模样长得非常俊悄不说,女方的哥哥还在某县城机关工作。她俩一见钟情,学臻和他全家人都喜出望外。可是好景不长,不到半年光景,那女的哥哥在县城给她找了份工作,渐渐地就嫌学臻家穷,在城里另攀了高枝。沉重的打击之后,又有人给他介绍了本乡邻村的程菊花。当时学臻的父母一见身材矮小的程菊花,便竭力反对这门亲事,可他却硬是不听父母的劝阻。
结婚后,菊花总是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地里的活也都是抢着干,并且很孝敬公婆。第二年恢复高考,学臻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大学中文系。这无疑对学臻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可对于程菊花来说,心里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学臻从来信中得知妻子精神受到了很大刺激,便专程从山大赶到家中做通了亲友的工作,并耐心安慰菊花:“我考上大学全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为我做出那么多牺牲,咋着也没有这份福气,我虽姓陈,但决不会做陈世美!”妻子泪眼汪汪地说:“真想不通,恁些漂亮姑娘你不要,当初偏选中俺这个不起眼的丑丫头做媳妇?”学臻幽默地接上一句:“当初就是爱你没商量嘛!”一句话说得妻子破啼为笑……
2.农家院里“天仙配”
前不久,山东定陶姑庵大王庄村的女青年王萍与成武县汶上镇刘庄村的王树声结婚了。婚礼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给这个农家小院增添不少喜庆的气氛。
人们私下谈论最多的还是她俩合唱的“天仙配”。
四年前的夏季,王萍考取单县卫校,可树声连续两年复读,高考都没得中,只有在家务农。平萍在卫校期间的学习费用却出现了紧张,树声得知后,便与家里一合计,将王萍的学习费用全包了下来。三年学习期满平萍卫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淄博万杰医院录用为医护人员。这下可真吓坏了树声,他整日惶惶不安,寻思她升入了“仙界”,自己却在“凡间”,鸳鸯终难成双。别人也都劝说:“你别在痴情地等啦,再等也是白搭,除非你是董永,再有个第二次天仙配!”树声为此茶不思饭不想,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不久便住进了医院。
王萍得知此情况后,心中感到很不安。虽说淄博万杰医院设备先进条件优越,院领导和同事们也都很热情,并主动给她介绍对象,但毕竟和树声都定亲六年了,不能做出对不起他的事,便毅然辞职离开淄博回家。
王萍回家不多日,王树声的病情也很快康复了,树声劝平萍再回医院她却执意不肯,他们最终选择了“七夕”节这天结成了夫妻……
3.凤凰偏栖篱笆墙
山东定陶姑庵宋庄村的付彩云,被誉为山沟里的“金凤凰”,有人却说她“傻”,好端端的一个姑娘嫁给残疾人作媳妇。
1993年的麦收时节,在操作小麦脱粒机的宋友瑞,由于天气酷热加长期劳累使他头昏眼花,他想换一个操作方式,跷腿从脱粒机的一边跨向另一边,不慎一脚踩滑被飞速旋转的脱粒机吸入右腿下肢,造成了终身残疾。这无疑给刚满25岁的宋友瑞当头一个霹雳,他一度丧失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邻村未婚妻付彩云一家更是阴云密布,她父母认为,女儿若是嫁给一个残废无异在跳火坑,便竭力主张废除婚约,并托人在西安市给女儿介绍了一位对象,可彩云无论如何也不同意,理由是:友瑞以前给自家那么多帮助,现在成了残疾就将他甩了,那不等于往死路上逼人家吗?做人得讲良心。
于是她顶住世俗的种种压力,拿出友瑞给自己买嫁妆的钱为其治疗。小宋不想拖累姑娘,曾欲结束生命离开这个世界,幸亏让彩云及时发现并好言相劝,给了他生活的勇气。不久他们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举行了婚礼。婚后夫妻和睦家庭融洽,友瑞装上了假肢。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他不仅行走自如,还能骑自行车、拉车干一些农活。
近年宋友瑞又学会了大棚养鸡,在自己的院子里养500余只蛋鸡,还生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
说付彩云“傻”的人改变了态度,称赞道:“凤凰偏栖篱笆墙,日子越过越亮堂!”
4.天地姻缘一线牵
最近山东定陶姑庵大王村传出一件喜讯:45岁的农民王三江与成武县伯乐镇崇福集的赵新菊喜结良缘。这桩喜事在村上引起不小的凡响,都说成全这桩美事还得归功于王文革这一热心的“红娘”。
王三江是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老实巴脚的农民,排行老三。由于其父亲去世早,一个老母亲领着兄弟五个,因前些年家里生活困难,两个哥哥先后到外地做了上门女婿。实行承包责任制后,虽说生活有了好转,两个弟弟也相继成了家,可他已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母亲已年迈,婚事成了他的一大难题。刚过“而立”之年的邻居王文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托人多方打听也没遇见合适的。今年麦收时,他到本乡王集村二姐家去帮工,得知刚失去丈夫的赵新菊也居住于姐姐家,因娘家没有亲人无依无靠,40多岁又没了孩子,一人孤苦伶仃,便再三掂量,觉得二人很般配,于是就说合,三秋大忙又接连跑了好几趟,终于促成了这桩姻缘。
过了半辈子的王三江今又成亲,他专门买了两条好烟、两瓶好酒和点心等一些礼品,又拿出100元钱向王文革表示谢意,都被王文革婉言拒绝了,说啥也不要。他说:“我说媒决不是为要礼,看到你们能幸福地结合在一起,我就特别高兴!”
村上人都说他是一个热心肠的红娘!
5.庞玉兰“两难”新郎
北宋时苏小妹三难新郎的佳话早已被世人传颂,如今在山东定陶姑庵的王集村有个叫庞玉兰的女青年两难新郎的故事也在当地被广为传播。
今年25岁的男青年王爱永与女青年庞玉兰是同村的一对恋人,两人相爱三年有余,都已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头脑灵活的王爱永在外地学了个二级厨师,挣了不少钱,不久前回家结婚准备大办一场,好风光风光,谁知他这一想法首先遭到高中毕业的新娘庞玉兰的坚决反对,并向他发难:“现在咱这号召从简办婚事,你我都是有文化的人,应该带头移风易俗,若大办俺不同意!”爱永笑笑说:“婚事简办可以,但我长年在外,同学、朋友得知我结婚不让他们吃顿喜宴,这面子上咋说得过去?”庞玉兰态度坚决地说道:“不同意简办,咱俩的婚事就等一年!”
当王爱永将此事跟父母一说,二老立刻嗔怒道:“咱家如今不比从前啦,过上好日子我不在乎多花几个钱,结婚是你一辈子的大事,要是办得太寒酸,那就等于丢俺老两口的脸,叫亲戚邻居咋说咱?”说啥也不同意简办。王爱永只得又找新娘庞玉兰商议,她还是那句话:“这事说啥得简办,不做通你父母的工作咱们就散!”无奈,小王又请出村妇联主任牛玉芹来自己的家中去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经她再三的说服,又加上庞玉兰的密切配合,两位老人终于答应了。
喜庆之日,村党支书王爱全、妇联主任牛玉芹亲自主持为王爱永、庞玉兰两人举行了婚礼。
婚礼仪式上喜糖、瓜子、茶水代替了往日的酒宴,全村贺喜的人挤满了小院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