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非子封秦(散文)
黄土高原,苦甲天下。然而,在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早期,位于茫茫黄土高原东南部的西犬丘,却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清凌凌的汧水河就发源于六盘山脚下的甘肃省华亭县麻庵乡境内,从西向东穿越陕甘交界的崇山峻岭,越过陇县的老爷岭后,向北转了个九十度的弯,继而又折向东方流过千阳,注入渭河。汧水河流淌至今,已成为养育陕甘大地,哺育陕甘人民的一江春水。那时候,汧水河畔,水草丰美,且富含人畜不可或缺的食用盐分,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赢姓部落首领秦人的祖先非子,就率领他的氏族部落在这里养马。
公元前890年,周孝王前往西部边陲巡视马匹饲养情况,从牧场中一位犬丘人那里得知,秦人的首领非子极会养马,马只要一经他手,就会又肥又俊。周孝王听后,立即命养马的小臣召非子来见。非子在周孝王召见他时,做了如下十分详细的汇报,当然,笔者必须使用今人的语言来加以叙述:
非子对周孝王说,马的嗅觉很灵敏。马认识或辨别事物信息,特别是近距离的陌生物品或动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的行为。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鼻翼扇动,作短浅呼吸,力图吸入更多的新鲜气味信息,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马能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同伴、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例如,已经证实发情母马的气味可以远距离吸引公马,当然,公马靠嗅觉可以确定一定距离内的发情母马。公马在遇到母马发情时常有翻唇嗅天行为(性嗅反射)。
非子接着说,马的视觉不是很好。马的视觉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差的器官,突然接近马时,不要认为它已经看清楚你是谁。马眼位于头部两侧,全景视面可达330——360度,只有尻部后方才超出它的视野。因此,马能够感觉有什么东西接近它。但马眼球呈扁椭圆形,由于眼轴的长度不良,物象很难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看物体只能形成模糊的图像。马是认识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马时,它分辨不清你是谁。因此,马的主人需要以声音向马打招呼,不要以为它已经看清楚自己了。
非子又说,马的味觉有很强的偏好。马虽然采集的范围很宽,但对食物中的味道还是有所偏好。马对苦味不敏感,对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较为强烈。马喜甜味而拒酸味。带有甜味的饲料,如胡萝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浆这些都是马最爱食用的,这些饲料都可以作为食物诱饵或调教中的酬赏,以强化某些后效行为。带酸味的饲料需要经过适应过程才会逐渐适应。味觉差还容易引起消化障碍。
非子还说,马的听觉非常发达。马的听觉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听觉发达是对马视觉欠佳的一种生理补偿,这对在原始状态上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关键问题就是躲避猎食动物的袭击,而马躲避猎食动物袭击的本领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击。
非子侃侃而谈,马睡觉也很特别。马睡觉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要是没人打搅它,它可以随时随地睡觉,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觉。大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来差不多有六个小时。天亮以前的两个小时,马睡得最香。马站着睡觉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原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佳肴。它不像牛羊可久以用角与敌害作斗争,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动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隐蔽的灌木草丛或土岩洞穴中体息,夜间出来捕食。野马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在夜间不敢高枕无忧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也只好站着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不测。
周孝王见非子对马的习性深有研究,深谙养马之道,对答如流,还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说出一套高超的办法来,十分高兴,便让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间为周王室主管马匹的牧放饲养。从此秦人的首领非子,便以为周王室养马为业。
那时,非子为周王室牧养的马匹叫河曲马,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的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河曲马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日行30千米;由人驾驭奔驰,可以日行千里。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是良好的军用和农用挽马。
马这种大型动物,早在4000年前就被人类驯服。据动物专家考证,马的祖先始祖马最早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嫩草为食。进化到中新世时出现草原古马,转为草原生活,从此马便开始以干草为食,生活于草原之上。始祖马和欧洲野马等种类的马,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境改变等原因已经灭绝。非子和他率领的秦人部落,是人类早期的牧马人之一;并且,他还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由国家群牧马匹的先河。
五年之后,即公元前885年,由于非子对马调教有方,马群繁殖很快,给周天子进贡了上千匹骏马,周孝王对非子十分赏识。非子对周王朝进贡的马匹,对于最终解除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是对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进行军事震慑,加强了宗周的统治力量。有鉴于此,周孝王便将非子封于秦(今甘肃天水、陇南,陕西宝鸡一带),作为周王的一个附庸,继承嬴氏血缘,号称“秦嬴”,使得秦人部落的地位比以前明显高了许多;周天子还允许秦人在“秦”这个地方筑城,此后,“嬴”姓居民被称为“秦人”。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非子息马,厥号秦嬴。礼乐射御,西垂有声。”
秦人的历史非常悠久,充满着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然而,秦文明的真正形成却是从非子(秦赢)开始的。从那时起,秦人的历史才脱离了神话和传说时代,开始有了可靠的记载。非子是秦先祖大骆之子。那时(西周中期)秦人居住在今天甘肃礼县一带,仍过着游牧生活,非子是他们的首领,“好马及畜,善养息之”。非子封秦,使秦人真正登上历史舞台。
如果说,非子封秦,使得秦人有了立足之地的话,那么120年后,襄公立国,就使得秦人真正崛起,奠定了发展壮大的基础;至于始皇登基,华夏一统,就是秦人近800年积极进取、顽强奋斗、夺得天下最辉煌的顶峰时期了。此为后话,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