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秋之韵”征文】爱在岁月留香(散文三章)
1.特殊的婚礼
7月22日上午10时许,天气晴朗烈日炎炎,定陶区黄店镇周海村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婚礼既没有豪华的车队,也没大摆筵席,是一支有6辆小鸟电动三轮车组成的迎亲队伍,迤逦走过定陶区的大街与东丰公路。这场简朴的婚礼主角是两位坐轮椅的残疾青年、国家队运动员。新郎是2011年第八届全国男子轮椅竞速亚军——黄店镇周海村的李净,新娘是2015年世界残疾人射箭锦标赛冠军——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的郭英。
今年23岁的郭英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家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的一处大山里,她患有先天性下肢残疾却身残志坚,从14岁便开始由举重到轮椅竞速,最后又改为射箭,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不懈努力,曾于国内赛场多次获得大奖。2015年的世界残疾人射箭锦标赛女子复合弓W1级个人淘汰赛上,又以139:137环的总成绩淘汰英国选手勇夺金牌,在混团比赛中获得银牌。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郭英在运动场上与山东小伙李净(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男子轮椅竞速亚军)相识并相爱,4年来她们在事业上相互鼓励,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
前不久,他俩接到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组邀请,于7月15日到京参加节目录制。回来后为圆心中的那份爱,郭英毅然走出了大山,远嫁到山东定陶区黄店镇周海村,与心中的白马王子李净喜结良缘。
黄店镇小鸟电动车老板是个热心肠,听说两名残疾人要结婚,就专门为其无偿提供婚车。参加婚礼的除了周海行政村全体干部和村民外,还有黄店集与附近村庄的一些村民。婚礼上,菏泽市残联与定陶区残联、黄店镇政府负责人分别到场并致贺词,另有陕西省残联也向他们发来了贺信。
一场简朴的婚礼,让所有参加婚礼的人们无不由衷地赞叹,村妇女主任说:“用电动车娶亲还是头一回见到,省钱不说节能还环保,尤其是在婚丧事盛行大操大办的当下,移风易俗喜事新办更是难得,今天这对新婚青年身残却心灵美,婚事简办真是在咱这里开了个好头啊!”
2.愿嫁兵哥走山东
杨菊香,一个有着大专文化而又年轻貌美的女子,她是云南省文山州自治县科委的一名技术员,却不远数千里嫁到山东省定陶县黄店镇程庄村,成为当地人们争相传送的一段佳话。
当问起杨菊香为啥千里迢迢要嫁给一个农民子弟兵做妻子时,她坦然一笑说:“要说我为何嫁给一名山东大兵,俺是看他人品好又有技术。”
比杨菊香年长一岁的程相福,于1983年入伍在济南军区服役,第二年被部队派往莱西学习银耳、灵芝等食用菌栽培技术,学成后归队。通过培植银耳和举办培训班为部队创收数万元,当年分别被部队师、团党委记二、三等功各一次,并出席了济南军区“军地两用人才”表彰大会。1985年3月,他又随参战部队调到云南文山州自治县,后被当地县政府聘为食用菌技术员,负责全县的食用菌开发与技术培训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县委又给他报请二等功一次。当时任县科委技术员的杨菊香刚满19周岁,正值青春年华,她特别倾慕程相福的才能与人品,对他产生了爱恋之情,欲通过在县领导岗位上的父母与部队协商,将其留在县科委长期担任技术员。但是,程相福家中上有两个年迈的老人,咋也不同意让儿子留在距家几千里之外的南部边疆。
1987年3月,程相福从部队退伍,杨菊香毅然抛开了世俗的观念,冲破家庭的重重阻力,辞去工作随程相福来到山东老家并与其举行了婚礼。
婚后,在妻子杨菊香的鼓励下,程相福于1999年创办起食用菌推广站,生意非常红火,个人收入逐年增加。两年后他又投资20多万元,在当地建起一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全镇最大的食用菌厂,所生产的平菇、双孢菇、黑木耳等,一年获利10万多元。之后,他又增加投资20余万元,扩建了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和灵芝培育示范棚。在原产30万瓶(袋)菌种的基础上,增加了生产鸡腿菇,白灵菇、杏鲍菇菌种20万瓶(袋),菌种厂每年能生产销售菌种50多万瓶(袋),可创社会效益700余万元。
谈到她辞去工作来山东是否后悔时,杨菊香满脸幸福地说:“自从嫁给兵哥程相福以来,日子越过越带劲!”
3.爱心筑起太阳岛
在山东菏泽定陶区黄店镇的张庄村有一位身材比较瘦弱的普通农家妇女,她的名字叫崔玉梅,25年来却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丈夫张海钦是高位截瘫在床的残废人,为照料好丈夫,她付出了超乎寻常的辛勤劳动。
今年52岁的崔玉梅,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丈夫张海钦是位乡村医生,她是个种田能手,小两口你恩我爱,并且还有了3岁的小女儿,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可天有不测风云,婚后的第四年,即1993年9月的一天,丈夫张海钦驾驶拖拉机去县城卖树的途中因车斗插销断落,头、颈部被树砸伤,当场昏死过去,被医院鉴定为颈椎神经软化,属高位截瘫,永久不能站立,大小便也失禁。这对崔玉梅来说真是晴天一声霹雳,她一下子跌入痛苦的深渊之中……
50余天的住院治疗,崔玉梅都极力克制住内心的痛苦,日夜守候在丈夫的身边,唯一期盼的是海钦不撒手而去。她整日整夜不合眼,不厌其烦地精心伺候。海钦因肺部感染,经常是痰涌到喉咙憋得昏过去,崔玉梅都是趴在他身上用手掏、用口吸,使在场的医务人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为减轻丈夫精神上的压力,她总是耐心劝慰:“只要你能活下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有你在,咱这个家就不会散,我情愿侍候你一辈子!”
真是祸不单行,就在张海钦出院不久,崔玉梅娘家的嫂子又在车祸中丧生了,哥哥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不能正常操持家务。两个孩子年幼,二老又多病。丈夫在床上躺着需要特殊照顾,两三个小时就得翻一次身,还要喂药、喝水,崔玉梅恨不得将自己分作两人。她只好每天早起去娘家上午回,午后走晚上归,有时一天往返几趟。
为减轻丈夫的痛苦,崔玉梅每天要为他按摩。常常是刚端起饭碗,又得侍候丈夫,侍候罢丈夫,孩子又哭叫起来,一顿饭不知吃凉了多少回。
望着妻子日渐憔悴的面容,海钦也不止一次心疼地说:“我活着是个废物,只能给你添麻烦,你带上孩子回娘家走吧!”还有不少好心人相劝:“你咋这么傻,守着个废人过一辈子有啥意思,到哪家不能端个饭碗?”可她认为:如果自己离丈夫而去,那就几乎等于判了他的死刑,这样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有次,海钦谎称失眠,让小女儿买来了安眠药,被细心的妻子及时发现才没出事,她哭着对丈夫发誓说:“要想自杀咱就一块死。活着,你就是变成植物人我也得尽完做妻子的义务!”打那以后,海钦再也没有过轻生的念头。
风雨二十几载,为了能使丈夫的病情尽快得到好转,他曾多次外出寻医问药。在崔玉梅的精心照料下,奇迹终于出现了,海钦能坐起来了,玉梅惊喜万分,她用到附近家具厂打零工挣的钱给丈夫买了一个轮椅,推着海钦经常到各处活动活动,村里人都赞叹:“崔玉梅真是个好媳妇!”
崔玉梅以一个普通农家妇女的坚强与善良,为张海钦筑起了一座充满阳光、充满温馨的人生“太阳岛”,唱响了一曲爱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