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祝福江山】往事悠悠(散文) ——当兵时的故事
1、听焦守云讲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我属于广州空军540部队。新兵训练,主要是队列礼仪,即立整、稍息和军容风纪之类,很快就结束了。在批判了罗瑞卿搞大比武的单纯军事思想后,按照林彪要把军队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指示精神,军队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就摆到了突出位置。
下到连队后,我第一次所听的政治思想教育课,是电话连的女兵焦守云来上的。我们部队是一个独立的通讯团队,叫通讯站,大约相当于一个团的编制,直属于广州空军司令部管辖。1--5中队是搞无线的,而我们维护连和电话连则是搞有线的;维护连负责外线、内线、电缆的架设和维修,而电话连则负责电话的接、转工作。电话连的连部就驻在广州空军司令部(简称空司)大院内,我们维护连的连部就驻在广州空军后勤部(简称空后)大院后边,营房背后就是越秀公园。
焦守云是68年的兵,相对于我们69年的新兵而言,算是老兵了。这天上午,我们连会议室的所有窗帘全部放了下来,室内暗淡无光,只有主席台上的灯光可以让人看见主讲人的模样:从年龄上看,这老兵不“老”,甚至有点“小”;从她的上身与讲桌的高度比例看,个头不算高;在电灯光线的照耀下,只能看清她白净的圆脸。焦守云讲述的是她父亲焦裕禄的先进事迹。讲稿可以肯定是事先有人替她写好的,她基本上是照稿念。她的普通话中不时夹杂些河南北方口音的韵味。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又抑扬顿挫;有时如话家常,有时则像大海奔腾;特别是当她讲到她父亲身患癌症仍然心系兰考,心系兰考人民的感人事迹时,情绪显然变得激动起来。受到她情绪的感染,更重要的是焦裕禄那伟大人格力量的影响,演讲人的情绪和先进人物的事迹,猛烈地撞击着每一个听众的心;台上的激情演讲和台下的一片唏嘘弥漫着整个会议室......
散会走出大门时,发现每一位战友的眼圈都是红的,有的眼含泪花,有的以手拭面;焦裕禄的先进事迹,我不知学过多少遍,但今天听起来格外感人,止不住热泪再次漫出眼眶。
现在,每当看到腐败的人和事或听到对腐败的议论,就情不自禁的想起焦裕禄。
2、看电影《山本五十六》(内部片,不对外公映)
事隔不久,连队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两部连放,先放的一部叫《山本五十六》。电影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12月8日,这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漂浮在珍珠港水面上的美军战舰,舰舱里官兵们正踏着轻盈的音乐,迈着矫健的脚步翩翩起舞;而在日本的飞机场上,山本正在给他的飞行员训话,他要求飞行员绝对忠于天皇,发扬大和帝国的武士道传统,发扬破釜沉舟精神,为大和帝国的繁荣杀出一条血路。
山本的话音刚落,几百架飞机腾空而起,直冲蓝天,呼啸着飞向珍珠港,然后将一枚枚炸弹投放到美军的战舰上。顿时,爆炸声大作,火光四起,有的战舰瞬间变成一片火海。当美军官兵冲出舰舱,跑到甲板上准备反击时,才发现自己的高炮、机枪等防空武器,已经被摧毁殆尽。当美军的高炮击中飞机时,没有掉下海的飞机却掉转头,连人带机撞上甲板,轰然巨响,火柱冲天,慢慢的变成蘑菇云......
这是一场血与火的战斗,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战争。正当日机多次往返装载炸弹攻击美舰时,与美国政府签完《互不侵犯条约》的日本外交大臣,刚刚离开华盛顿不久。墨迹未干,炸弹已爆,一纸空文,耐人寻味。
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世界宣布,对日开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出动了大批军队,将日军赶到东南亚的一些小岛上。在一个小岛的岩洞里,藏着为躲避追兵而后撤的许多日本官兵和妇女;当美国士兵荷弹持枪向岩洞围拢搜索时,突然,一个婴儿的啼哭打破了沉寂,为避免引来敌人,母亲用手捂住孩子的嘴,活活将孩子闷杀在自己的怀抱里。包围圈正在缩小,日本官兵开始剖腹:将明晃晃的刺刀对准自己的腹部,双手握柄,猛然使劲,鲜血外溢;也有用力不够的,刀虽刺进腹部,只见血丝喷溅,却还在痛苦地哇哇大叫,这时,他身边的人给补上一枪,才算毙命。最后一个军官是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结束生命的。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几个年轻漂亮的日本女人,站在高高的崖顶上,用手指轻松地梳理着自己飘逸的长发,然后纵身一跳,落入大浪滔滔的海洋。
接下来的一部电影是《日俄大海战》,战争以日本失败而吿终。最后一个镜头,导演采用的是由近及远,从左到右,全方位扫描的方法,让海面上漂浮的无数日俄官兵的尸体展现在观众面前:就像因缺氧窒息而死的鱼,个个翻着白肚,连成一片;但这里不是池塘,而是茫茫大海......
听老兵说,这是部队内部拍的片子,不对外公映;而且不让新兵看。我想,可能要打仗吧;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来当兵,就要不怕流血牺牲,用当时流行的话说,就是怕死不当兵,当兵不怕死。
前不久还在想,假如现在中、日在钓鱼岛发生战争,让徐才厚任前线总指挥,后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3、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
过了一段时间,连队组织我们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那时,这里不是为赚钱而设立的“红色景点”,而是作为对社会进行思想教育的基地。
所有的门都是敞开的,有引导员而没有讲解员。第二重的大屋正厅,讲台后挂有毛主席讲课时的画像,可能是后来补画的;讲台前是高低不等、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凳子。这大概是毛主席曾给农民讲课的地方。后一重屋内,是各种泥雕塑像,有单人的,也有群雕。临行前指导员给我们下了六字命令:“只许看,不许摸。”这时,有的战友背着手仰望那高大的泥塑顶部,也有的战友将手插在裤兜里俯视文字说明;而我,则站在那群雕跟前久久没有离去:这是一群农民,男男女女,手持锄头、镰刀或扁担,朝着同一个方向奔驰,他们圆瞪怒目,好像喷出了火焰;他们张大嘴巴,又如发出了呐喊。眼前的这座群雕,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历史上秋收起义时农民的那种喊声震天、万马奔腾、前赴后继的情景。看到眼前的一切,真让人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改造着自然却又得不到温饱,他们创造着历史却又得不到认定。是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带领农民闹革命,砸烂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农民才真正获得应有的历史地位,这就是:当家作了主人。
另外,当时部队正在讨论历史观问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人民创造了历史?通过这次参观,我坚定了人民的历史作用。战国晚期,秦国经过百多年的努力,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他希望其子子孙孙坐天下,没想到经陈胜、吴广这两个农民工一闹腾,再经过又痞又赖的刘邦一收拾,大秦帝国就变成大汉帝国了。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前辈说:人人都想当刘邦,必然天下大乱。这话很经典。但这还要看人民的生存状态,人民无法生存,大多数人还是盼望有一个刘邦一样的人,领头改变一下自己的生存条件。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用“水”与“舟”的关系来比喻民与官的关系,说明他看到了人民的历史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