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遇见】老人与养生谷(散文)
不是有《老人与海》么?我在乡下就邂逅了一位老人和他的养生谷。
到乡下穷游,有时有目的地,有时又没有。没有目的地,摩托车在山间主道上行驶得久了,心里便生厌烦之情,心里便对“斜刺”的道路产生了好奇。
这次,河对岸的一条岔沟就吸住了我的眼球:两岸的山陡峭挺拔,直插云霄,东山上晨光被尖利的山峰胡乱地来一通条分缕析,把西山照得斑斑驳驳恍恍惚惚,像秋天的树叶。光柱下肯定是山谷,山谷肯定幽深,幽深的山谷肯定依着溪水弯弯曲曲,弯弯曲曲的溪水旁肯定居住着依山傍水的人家,依山傍水的人家肯定跟这条小溪一样充满深情,深情的小溪肯定能给涉足于此的人以无限遐想——你从山中走来,日夜川流不息,问你要到哪里,走得这样急?行囊里装满金色的梦,寻梦的道路弯弯曲曲……
这次,你千万不要问我这个地方在哪个县、镇、村,我的脑完全被这条山谷弄得想入非非,我的心被整得意乱情迷!
扔下车,沿着好心人在大河面上布置的石墩桥,跳跃着过去,扑到谷口。凉爽的风在谷里头不知拐了多少个弯,钻了多少个枝叶的缝隙,携带着溪水气息和庄稼味道扑面而来。
我用“左右左”的步伐在谷中蛇行了老半天,并未出现依山傍水的人家,山谷寂寥得出人意料。溪水两岸是一坨一坨的田地,一会儿是稻子,一会儿是红薯,一会儿是甘榨,一会儿又是长着茄子、辣椒的菜园……菜园的边沿却是瓜的天下,南瓜、冬瓜、苦瓜和丝瓜各自都显得风情万种。
终于,在一片茂密的树林的缝隙里透出了石板屋的一角——我说嘛,有菜园必有人家!
树林里是一个农家小院,这片树林原来是拐枣树,房前屋后、庭院满是的。树上的果实叫“拐枣”,果然名不虚传——通常地,树上结的果实都给人留下圆实的印象,可是拐枣例外,它的果实真的很“拐”,曲扭拐弯,支喇八叉,丑态百出。但是,在秋冬之际,模样丑陋的拐枣慢慢蓄积糖分,由涩转甜,再经霜降,便甜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时,拐枣的主人就开始收获,经过简单地处理,拌上酒曲发酵,吊出醇香的拐枣酒!
我正想象着醇香的拐枣酒,身子不由自主地钻进了枣树林,沿着“之”字形石阶拾级而上,小院中的屋檐碥上端坐着一位慈祥的老人。我笑眯眯地同老人打招呼。老人好像已很久没见到“外面人”了,先吃了一惊,既而露出灿烂的笑容,老人脸上的灿烂就好像铺在屋檐碥上金灿灿的玉米……
老人说,我今年七十三岁,每顿能吃两碗饭。拐枣树是十年前栽的,前年就挂果了,每年同甘榨一起能吊千把斤好酒。拐枣酒常常不够卖,有人叫我拿甘榨酒冒充拐枣酒卖,我没有这样做,今年卖完了明年又有了嘛……三个儿子和我在“住在哪儿”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儿子要出山,我不愿挪窝。最后他们都在集镇或县城里住下了——住在“青石板”上,动身就得花钱,有哪门子好?啥子?要我当贫困户,我才不干呢!你看我一沟二岸种的地,什么庄稼没有?你看我屋里大小板柜,什么粮食没有?你看我的鸡棚猪舍,什么牲口没有?这条山谷都得听我的,鸟儿、兔子、野猪经常来我院子里“打秋风”(找吃的占便宜),我一吆喝,都一哄而散,很听话。你莫看我年龄大,挑一挑子水桶莫麻哒(问题)——我一直挑水吃,挑水是一种锻炼,也很享受。沟里有一口井,冬暖夏凉的,水还带甜尾儿,吃了人老几代——我给你舀一瓢尝尝!住在“青石板”上的儿子,时不时拿看望我作名义回来拿菜,随便拿,用车装都够。我种的菜没有使用毒药,出山的路边我都没有打除草剂,都是我用薅盘儿乘着大太阳刮得干干净净,连蛇都藏不住,你上来时,是不是觉得很好走?儿子们几次都“挂嘴”(口头邀请)叫我和他们一起住——我住到哪家呢?住在大儿子家,二儿子家,三儿子家,一家住一月轮流转……都有可能招来“嘴不是嘴脸不是脸”的,哪儿有住在山里自在。我的山我做主,我做主了后我心情好,我心情好就不觉得累,不觉得累就不生病,身体好,能吃能拉能睡就是给儿子们减轻了负担,减轻了负担更能赢得儿子们的一片孝心……
老人的养生之道如谷中溪水,汩汩流淌,听得我如坐春风,如猿倾耳。让我想起了庄子的“养生主”的“庖丁解牛”——好一位古稀老人和一条养生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