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馒头
“红烧肉,白菜,再来点豆腐,两个馒头!”
穿着一条黑绸裤、上身着一件磨蓝布的当地阿婆,很麻利的将聋子老王要的菜,打在了一只纸质方便碗里,拿了两个馒头一起递给了聋子。
“慢慢吃!”阿婆说话的声音明显高了很多,“不够再来加。”
中午、晚上两个饭点,工地生活区靠着村子的这片空地上,总会很热闹,各式摊位都有,当然最多的还是快餐饮食。虽然离镇上还有几公里路,因为工地,这个村子也就变了样。特别晚上,几个工友围在摊位设置的简易桌登,打几个小菜,搬一箱啤酒,就喝上了。出来晚的没有位置,甚至就席地而坐,同样喝得欢畅。
盐场古镇本就是上海的乡下了,浦东开发,让本是东海滩涂盐场的不毛之地,慢慢地热闹起来。大凡现在保存完好的古镇,都是以前交通不便、闭塞,遗落所至。所以当地原住民,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还保留着极其淳朴的传统。
阿婆大概六十多岁,这个古镇边上的住宅项目一开工,就推着一辆三轮车开始在这里卖快餐,一荤二素,十块钱一份。由于阿婆家常菜做的地道,人又实在,生意还真不错。这个聋子老王,就认定这个阿婆,就买她的菜吃。
“一份豆腐,一个青菜,一块钱米饭。”聋子在工地食堂窗口打饭。
“还要什么菜?”窗口内一个长着一马脸的女炊事员看着聋子问到。
“啊?几块钱?”
显然不在一个频道上。
“问你还要不要其他荤菜?”
“两个蔬菜六块钱,一块钱米饭,总共七块钱。”聋子自言自语在算账。
马脸不耐烦地说:“不够,菜买不到八块,米饭要收两块。”
“啊?”聋子听不见,不知道窗口里面马脸在说什么。
边上工友见聋子弄不清,帮聋子接话,问里面马脸为什么?
“这是规定!”马脸恶狠狠地回答。
工友不服气说:“你们食堂也太霸道了。饭菜死贵,荤菜要八块,蔬菜半生不熟卖到四块,人家外面一份客饭就卖十块,饭还管够,还有汤。”
“嫌贵,你们外面路边去吃好了,城管三天两头撵你们跑。”
好一会功夫,聋子算是弄明白了,要多收他一块钱,不给,里面马脸饭盆就不递出来。聋子气的一拳砸在食堂的档板上,把铁皮板房的挡板砸了个坑,头一扭,走了,饭盆也不要了,直接就去工地旁的路边摊。从此就固定在这阿婆这里吃饭。当地阿婆知道聋子景况囧,也特别照顾他。
每天晚上,聋子总是自己提溜着一瓶二锅头,去阿婆的摊位,打一份十块钱的菜,两个馒头,坐在阿婆设置的简易座位上,一直要吃到阿婆收摊。
工地生活区这些活动摊位,给工地的民工确实提供了许多的方便。已经是摆在工地的角旮旯里了,根本不在道路上,本应该城管是管不到这里的。食堂里的人见外面的流动摊位抢了他们的生意,常常打电话举报,有时候还故意把食堂的垃圾倒在外面摆摊的位置,让城管来抓。
两辆警车,七八个城管,到了现场就开始驱赶这些摆摊的。城管是摆摊人的氪星,摆摊的一见城管第一反应就是跑,已经习惯。只见几个年轻一点的,动作很快,就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躲进了边上老村子的巷子里。
阿婆没见过世面,一个人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办。两三个城管围在阿婆身边,催促她快走,不然要没收她的车。
“下次再出来,看见了就罚没车辆。”城管在阿婆面前警告。
聋子一见此景,不明就里拿了个酒瓶挡在阿婆面前,冲着城管叫道:
“你们谁敢动她,老子跟你们拼命。”
几个城管见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被唬住了。边上有个年轻的工友认识聋子,怕造成误会,赶紧上去和城管解释,说聋子耳朵不好,脑子反应也差,发生误会不值当,提醒城管冷静。让城管给时间阿婆收拾东西,一会就走。边说边帮助阿婆把东西装车。
阿婆收拾好东西走了,用很感激的眼光看了看刚才帮助他收拾东西的年轻工友。又看了看拿着酒瓶怒视着城管、仍然站在那里不动的聋子。
聋子回到了刚才坐着的地方,简易桌子被阿婆拿走了,他就坐在地上,拿着两个馒头,就着刚才还没有吃完的那一碗小菜,继续喝他的酒。
“狗东西,敢动手,老子砸死你。”嘴里还隐约在嘟囔着什么……
2018年8月上海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