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我的散文为何不能获精品(随笔)
今年三月份到现在已有半年,我在江山文学网已发表二十多篇散文随笔,虽然点击量近千人,留评鼓励也不薄,但没有一篇能够获得精品,不知为何?
我的内心是多么渴望精品,但静下心来,我又重读了五年来的所有文章,将我用心写出的近六千字的散文《岁月有痕,母爱无声》发给了在江山文学网曾经得过绝品的若兰老师,若兰老师话是这样说的:
“史老师,你好,我刚抽空看完美文,首先,谢谢您这么看重我,实际上,老师的文笔非常棒,语言清新、文笔流畅。没精原因如下:1、抒情不够,散文是抒情的艺术,而你文更像家谱。假如能详细用两三件小事,体现出父亲或母亲如何苦难,又如何从苦难中走向希望,这样更感人。2、主题不够鲜明,如果想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可详写父母,而文中,详略一致,没有重点突出。假如能从二、三件事之后,抒发自己的情感,将更美!总之,老师,写文获精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用我笔写我心,从文字中得到释放、获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老师,在你心里给此文评个精品就行!你是最棒的!”
若兰老师不愧为名家,有些话肯定有所保留,但我还是听懂了。因为我长期从事医疗工作,读的只是教科书,写作仅仅是自己的爱好罢了,而静心去读经典的书还真不多,记得曾参加过一个《龙风文学院》曲度诗词培训班,竟连平仄分不清,更别说格律了,难怪写不出好的散文诗歌,主要还是学习不够。最近一段时间,我重读了朱自清,冰心,鲁迅等先生的散文集,又反复地阅读了江山文学网上获得了精品、绝品的散文。 在读这些名家的作品时,尤其是读散文作品,一定要有目的的去读,同样一件事物,名家是如何写的,而自己又是如何写的,只有通过对比,方能看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而在赏读的过程中,还是要着眼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读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文章,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二是要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三是要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联想的方式,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四是要品味散文的语言特色,一是语言优美。好的散文都是语言凝练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感人,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五是要领会作品的内涵,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通过学习,在结合我的散文《岁月有痕,母爱无声》看,虽然这是一篇对已故父母的缅怀之作,倒更像是一部浩荡而质朴的家族史,一部超越世俗门第的父母爱情史。我是满含深情地洒墨,不疾不徐地行文,应该说是情到深处,自己感动了自己。如描写父母喝洋芋汤以及祭奠母亲时面对阴阳两隔的母子对语等情景,着墨不多,但力透纸背,实话说,我是流着泪写成的。通过这篇祭文,我想表达的就是让人看到时代在变迁、但受父母的影响,我们良好家风的传承、为人处事的诚恳和不离不弃的亲情在岁月长河里并没有任何改变。善良、美丽、勤劳、贤淑的母亲永远活在我们一家人的心中。
但反复仔细看,我的文章,一是前后衔接不够紧密,文中夹叙夹议有点多余,层次不够分明,同时文中还有多处错别字,尤期是对标点符号及半角符号的应用,“的、得、地”的应用都存在问题,又重新对此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还有文字语句的凝炼程度,进行反复推敲 ,反复修改,这样自己读起来,也变得语句通顺,层次分明,文字自然流畅多了。
我将这篇文章,经过反复修改后,再投到《简书》上,不仅评为上佳之作,同时让几个栏目收藏并转载了,我的文章修改后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的父亲、母亲,在我二十初头就相继离开了我们,屈指算算也三十四五年了。三十多年了,每年清明、中元节,寒食节,春节的我,不论身在何地,总要想法设方,赶回老家,给父母亲、爷爷奶奶扫墓祭奠。俗语说: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而在我的心中,父亲就像一座真正的大山,巍峨;母亲真就像水,像河,柔情。”而结尾则是: “我参加了工作了,也能挣钱了,您的儿孙,重孙个个都很优秀,上至专家教授,下至企业法人,员工学生,生活都很幸福。您的教诲,您的品行,我们牢记在心中。您所创立的家风我们会代代相传。虔诚祈祷父亲母亲在天之灵,保佑史氏家族,保佑我们全家幸福安康,兴旺发达。”慢慢明白: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反复的修改与斟酌,就像一个做工精致考究的雕塑,需要的是大量的精雕细琢一样。
我这人一看到名山大川,就想把感情付诸于笔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我在以后徜徉于自然山水,浏览名胜古迹时,定会认真发现大好河山的神奇魅力,通过对自然景物(名胜古迹)的描述,来赞美大自然的美丽,或表达心内的那份美好情感,或感悟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或唤醒沉睡的本地风光,认识人生的新境界,让自己的灵魂舞蹈起来,才能让读者的灵魂与我共舞。
游记,游记,先游后记;游出美好,游出感悟,游出境界,记的时候才会有笔下有景有情,才能托物言志。问题是思想情感都进入不了风景,心不能与山水共缠绵,内心没有生出感悟,便不能够像故人所提倡的神与物游,更谈不上物我两忘,出神入化。心不能入山水中,与山水共舞,那么,传神、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一切就无从谈起,因此说怎么游很重要,会游,融入到风景中去,读懂自然山水,心有感触,便有真内容可记,有真感情可抒发。
通过反复读,反复想,再返回来看看自己的作品,我总会找出文中的问题和笔下的不足。只要注意,突出主题,上下联动,前后对应,用心抒情,用真心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真情写出自己的内心,这样写出的文章,即使没有华丽词汇的堆砌,但语言朴实无华,文笔清新自然,虽看似平淡如水,却意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能使读者感同身受 ,这样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好的文章,自然会获得精品,甚至登上绝品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