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秋之韵” 征文】母亲,让我怀念的捡书人(散文)
1
那些年我在家乡的小镇上中学,后来又到区上读高中。为了让我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免得有人打扰,父母就把小北屋给腾了出来,让我在那里安心学习。就这样,小北屋便成了我一个人的世界。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无论写作业有多晚,睡觉之前都要躺在炕上看上一会书。看着看着书,便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书就掉到了地上……
第二天早上见我醒来了,母亲就轻轻走进来,“昨晚你都睡着了,灯开着,书掉到了地上……”母亲有些心疼地对我说。
我连忙坐了起来,问道:“妈,我的书呢?”
“在那呢!”母亲用手指了指我学习用的炕桌。我抬头见昨晚我看的那本书正躺在桌上,随即扭头冲母亲做个鬼脸。
母亲一辈子没念过几天书,更不认识几个字,她的一生饱尝没文化的苦头,所以很支持我学习,对我看的书特别珍爱。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天晚上我写完作业躺在小北屋的炕上照例看书。书上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屋里静悄悄的,只有挂在屋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响,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
我翻着书页正专心致志地看着,忽然,“吱扭”一声屋门被推开了一道缝儿。
我猛地抬起了头看到母亲,“妈,您还没睡啊?”
母亲端着一碗豆浆走到我跟前,说:“喝了吧,早点儿睡,书不是一天能看完的。”
我接过豆浆喝下后便暖暖地睡了。
第二天放学回来姐姐一个劲地埋怨我:“你净让咱妈操心,为了你昨晚咱妈都没睡好觉,一直盯着你房间的灯光。”
“我哪是让咱妈操心?我那是在学习啊!”我有点不服气。
“那你以后别总把书掉在地上,劳咱妈去捡!”姐姐教训着我。
听姐姐这么一说,我无语了。
我知道母亲的辛劳,知道她为家人操劳不容易。有天吃过晚饭,我跟母亲说,“妈,您一天够辛苦的了,还总帮我捡书,真对不住您!”
母亲扭头看看我认真地说:“这是什么话?我是你妈,你学习那么累,我给你捡个书算个啥?书掉到地上不赶紧捡起来,你起夜时不注意踩了怎么办?”
看着母亲那认真的劲儿,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儿……
为了不再给母亲添麻烦,我再看书时就躺到炕的里边,这样即使我看着书睡着了,书也不会再掉到地上了。
2
在母亲的呵护下,我长大了上班了,母亲也苍老了。她上了岁数每天睡得都早,晚七点会准时睡觉。母亲和我有个约定,有事儿没事儿,每天晚上六点半至七点之间都通一次电话唠唠嗑,她才会安心睡觉。
有天晚上临时加班,忙碌中我竟错过了和母亲通电话的时间。当我想起时一看表,已经快八点了。我很后悔自己的大意,竟让母亲苦苦守着电话等我。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醒来,把电话拨了过去,“妈,真对不起!昨晚我一疏忽竟忘了给你打电话。”我向母亲表示着歉意。
电话里传来了母亲的笑声,“知道你忙,我没什么事的。”
“妈,我……”我忽然觉得母亲越不在意我越不好受。
“妈妈不怪你的,是不是昨晚又看书忘打电话了,书没掉地上了吧?”
“妈,书没掉地上。”我的眼泪霎时溢满了眼窝……
2013年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回家看望母亲,那时母亲的身体不大好,正在医院打吊瓶。
见我走进病房,母亲赶忙招呼我坐到她的身边,拉着我的手说:“快坐下暖和暖和!”
“妈,我不冷的,您好多了吧。”
“好多了,没事儿。”母亲仔细端详着我说,接着望了望窗外,“不是叫你别回来吗,这下雪天怪滑的,别出事了。”母亲担心地说。
“雪不很大,我车开得很慢。”我解释着。
“我小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天气,最愁的就是担心没柴火烧。”母亲看着窗外,自言自语道。
“妈,您有好些年没回老家了吧?”
“可不是嘛,还真想回去看看。”
“那等您的身体好了我们一起回去吧。”我起身给母亲倒了一杯水,放到母亲身边的小桌上。
“好啊!”母亲的眼睛立刻放了光,“那就定在这个周日吧!”
“行!”我爽快地答应。
母亲的吊瓶打完了,我和哥哥张罗着送母亲回家,母亲执意不让我去送,让我开车早点儿回城里,怕晚上路不好走。
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在医院门口与母亲话别,可哪成想这竟成了永别……
当天晚上我又从城里返回小镇上的老家,抢救母亲的医生说母亲已经过去了。
哥哥含着泪告诉我,母亲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你弟弟照顾好自己,看书别看得太晚了……”
……
昨天晚上我在书房里看书,不知不觉中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一阵秋风从开着的窗口吹来,我猛地打了一个激灵,睁开惺忪的双眼,见刚刚看的那本书滑落在地板上,我赶忙起身捡起来。
此刻,母亲临终前还没说完的话“看书别看得太晚了……”在我的耳边萦绕着、回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