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源】冬日的怀念(散文)
冬日
“冬日山居好,不知年又穷。”当啼鸣的公鸡扯着嗓子撕破黎明,红日便悄悄爬上山头,红日像极了年长的慵懒老人,总是懒洋洋的升起。又泛红着脸,像一个酗酒的醉汉。房顶上升腾起缕缕炊烟时,小村便开始热闹起来。呵牛声、叱羊声;孩童哭闹声、鸡犬鸣叫声,杂糅掺和,勾勒出小村既安静祥和又鲜活热闹的生活景象。这幅景象时常在梦中浮现,纠缠心头,挥之不去。
自小生活在汶河北岸,冬季的朔风,吹裂了村子的大地,吹断了河里和堤坝上的枯枝残杈。冬日当头时分,那些老叟门边叼着旱烟杆,或断壁旁,或残垣间,民间故事,道听途说,家长里短,叙说的有板有眼。故事在胡子间,在牙缝里,慢慢扯长,个别没兴趣的,便躲到角落里,褪下棉袄,脱掉棉裤,仔细辨别寻找裤裆、衣缝里那些噬啮人的寄生虫——虱子。邻居大叔最有办法,他脱下没有染色的毛衣时,太阳一晒,那些虱子全部屁股朝上,羊毛缝里凡是红点便是虱子,他便逐一逮出来,两个拇指甲用力一挤,便听“啪!”的一声,有时候,血溅到脸颊上,崩得满脸都是,像是长了一脸鸡屎雀子。等把它们消灭殆净,方才罢手,穿上发黄的羊毛衣,面带笑容的抖抖身子,跺跺脚,俨然像一位战斗英雄!羡慕的周围人直淌口水。
角落里,那个叫“乐干”的,最有意思。当他逮住那些肥大如猪的虱子时,恨得咬牙切齿。张开胡子拉碴,漏出黄牙的大口,用食指拇指紧紧将其捏住,往嘴里一填。听得“咯嘣咯嘣”直响。边咬边嘟囔:“我叫你个啃驴虫,你喝我的血,我吃你的肉!”引得周围一阵哄堂大笑。
最有诗意的是,雪后新晴,太阳升起时刻,草屋上腾起缕缕雾气,积雪开始慢慢融化,滴滴答答,屋檐草尖上缀满水珠,凝在一起,从半空坠落,日头俞高,坠速俞快。初如春雨润田,后若夏雨滂沱。那些水珠落在地上,砸出个个拇指大小的坑,溅起细小珠玉,散落开来。叮叮咚咚,泠泠作响,像玉珠落盘般敲打心弦。
待傍晚时分,水珠慢慢凝结成冰柱,悬挂在屋子周围,冰清玉洁,像极了童话世界。第二天,或用竹竿,或用木棍,将其敲落下来。呵着冻得通红的手小心拿起,张开小嘴一舔,冰冷透心,甘甜自知。装进书包,带进学校。或课间,或课上。偶尔塞进同桌脖颈里,往往引来一惊一乍,跳跃如猿。引起全堂哄笑。个别同学或告到老师那里,挨耳光,罚扫地,全然不顾,若无其事般。如今那些琐碎往事,一如冰雪被阳光照射的无影无踪了!至于张孝祥的那首词的名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则能洞彻诗人肺腑透明,冰心玉壶,何等境界?读来一摇三叹,自愧不如!
“天公为我报丁忧,万里河山尽白头,明日太阳来吊孝,家家户户珠泪流。”一代才子金圣叹可谓观察景物细致入微。他一生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嬉笑怒骂,放荡不羁,倜傥风流,潇洒至极。后因“抗粮哭庙案”惊了皇帝大驾,怪罪下来,被处以腰斩之刑。这位老先生大难临头之际,仍不时诙谐幽默,上面这首诗,就是临刑前写的。据说被腰斩后,他身首异处,头滚落几尺远,从耳朵里滚出一个纸蛋,刽子手如获至宝,急忙上前打开,上写三字“好快刀!”令刽子手啼笑皆非。至于那副写给两个儿子的“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对联,极尽舐犊之情,读来扼腕长叹,心酸不已。
几十年前,在乡下一处中学教书。那所学校坐落于汶河北岸,是由一所寺庙改造而成。后来又新建了一座教学楼,当时校舍还算比较先进。寺庙右面是一排平房,成为单身宿舍,我和几个青年教师就在那排宿舍里住。有年冬天的夜里,我感冒发烧,第二天无法带操。我让同室教师宋老师帮我带操。他一早出门,忘了把门关紧,北风一吹,门子开了。我迷迷糊糊里听到一个妇人轻声叫我:“李老师!你怎么没去上课呢?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听到喊声,我睁开眼看了看,原来是校长夫人。我说:身体有点不舒服,躺一会就好。她说:“要不我给你去拿点药?”我说不用了,没事的。过了一会,门子又开了,只见校长夫人双手捧着一碗面条走到我跟前,关切的问到:“估计你还没吃早饭,给你下了一碗面条,吃了发点汗或许就好了!”听了这话,我心里好感动,那感觉,就像母亲关心着我。
那碗面条真香,尤其是在那个寒冷的早晨,他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关怀,给了我力量。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到那么香的面条,他只能留存到我的记忆里,在回忆里慢慢咀嚼了。
冬夜
“冬夜如年,客枕无眠,怎到天明。”记忆中的冬夜,总像爷爷的咳嗽声,漫长、难熬。冬夜是大地沉睡的姿态,寂静、安详。若用耳贴在她的胸脯上,总能听到起伏的心跳和轻微的鼻息。“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冬夜是情人的相思季,常在夜深人静之时,衾被冰冷,孤枕难眠。或星夜,或月圆,或夜深人静,十指不见。青灯一盏,寂寞相伴。那种相思之苦,挂念之深,袭上心头,挥之不去,欲罢不能。此情此景,此感此情,纷纷扰扰,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纠缠的没完没了,又怎能作一了断?
冬夜是立于思妇床前的魔鬼,惊扰着思妇的梦境,使她既惊又怕,既胆怯又放浪。小时候村里有个个地主,先前水车、骡马、绫罗绸缎应有尽有,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解放后,他被政府镇压。下雪扫街,雨天修路,开群众会还时不时被揪到台上批斗一番。不久,便一命呜呼了。他媳妇也是大户人家的,饱读诗书。在他死后,或在春风怡荡的夜晚,或在朔风凛冽的寒夜,手把黄卷,疯魔般高声朗诵,邻居家纷纷指点,以为是得了思夫病,加以嗤笑。后来疯魔的又上屋又跳井。一个冬日的深夜,她又喊又叫,又哭又闹。弄得四邻不安,邻居们纷纷叫开门,前来劝说。张老汉以为中魔了,抄起一根木棍,来到院里。见她见众人来后,停下哭闹。又在昏暗的灯下高声唱起:“君思我兮然疑作,我思君子兮不敢言。”张大爷听了,感觉不像中魔,张大娘听得云里雾里,便劝说道:“他嫂子,你就别闹了,影响别人睡觉。再说了,以前你也享福了,金马银骡子,绫罗绸缎子的多好?”闻听此言,只见她拍案而起,反问道:“别饱汉不知饿汉饥,你知道嫠妇夜哭,寒虫鸣壁吗?”张大娘唯唯诺诺,众人自觉无趣,纷纷散去。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日短夜长,冬夜里爷爷匆匆吃过晚饭,总会坐在小板凳上,佝偻着腰,从火盆里对着长蛇般的火绳,火头便在昏暗的屋子里闪烁,像鬼魅的眼睛,放射着可怕的红光。爷爷顺势捋起裤腿,露出干瘪的小腿,从身旁拽出一绺大麻,点头磕脑的搓绳,边搓边从口里吐出唾沫,润滑发热的腿部。半个时辰功夫,爷爷便弯腰站起,右手往地上一掼,然后盘起,长绳虬龙般盘卧在火盆周围。开始歇一会儿,从身后腰绳里,抽出那根长长的烟袋,烟袋锅子一拧,用拇指轻轻一压,对着火绳,便吧嗒吧嗒的吸起来。屋子里五味杂陈,火绳燃烧的味道,旱烟的味道,火盆里柴草的味道,杂合交织在一起,呛得我眼泪直淌,咳嗽不断。这时,爷爷才在地上磕磕烟袋锅子,火星在地上飞溅,颗颗跳动,像夜幕上挂满的星星闪闪烁烁。
爷爷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一生勤劳,与世无争,最大的优点就是吃苦耐劳过日子。后来别人送他一个外号“庄稼狠子。”年轻时下过狂力,落下了一身毛病。腰腿疼之外,还是气管炎,咳嗽陪伴他大半辈子,冬夜尤甚。有事睡着睡着往往被憋醒。所以,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大了当一名“赤脚医生。”先给爷爷治好咳嗽顽疾。谁知未能如愿,爷爷便撒手人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事让我遗憾终生!
“星星是穷人的眼睛。”冬日的夜空下,星星微弱的光芒,总能照亮行人的方向。小时候,爷爷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也曾给儿子讲过。从前,有一户人家,上有年迈老母,下有黄口小儿,家徒四壁,无以为继。有了米无锅,有了锅无米。一天,下米时突然锅漏了,无钱款购置,便陡生邪念。趁着夜黑,从邻近村里,偷了一口锅。只见他不顾天黑路险,头顶黑锅,深一脚浅一脚的奔跑至家。当年迈的母亲问及锅的来历时,他便一五一十地给老母亲讲述了锅的来历。哪想到母亲勃然大怒,厉声训斥儿子道:“人再穷也不能偷抢,要有骨气,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听了母亲一席话,儿子幡然醒悟,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便有悔改之意,决心给人家把锅送回去。可是,天已微微泛亮,一怕丢人,二怕主人逮住送官。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他便祈求上天,让天再黑一会,保佑他让他把锅快速地送回去。或许他的忏悔之心感动了玉皇大帝,刹那间,天色暗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他便趁着夜幕,健步如飞地将锅送了回去,回到家,天果然大亮。一直担惊受怕的母亲,见到儿子平安归来,脸上挂满了喜悦。听过这个故事,我曾好奇地一次又一次在黎明之际,观察过天象,并未发现异样。心想:或许这是古人劝恶扬善而加工的一个传奇故事吧。
《明镜篇.芒山盗》上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宣和年间,芒山有个江洋大盗,后被官府捉拿归案,准备处以极刑。临刑前,母亲与之诀别。大盗对母亲说:“儿子愿再吮吸一下母乳,从而死也无憾了!”母亲解衣宽襟,让儿吮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一下子啮咬断母亲的乳头,鲜血直流,母亲死于其前。行刑者怒曰:“你怎么这么歹毒呀?”大盗告诉行刑者:“我小时候,偷得些菜蔬米薪,回家后,母亲满心欢喜,以至行为不检点,胆子越来越大,于是才有今天这个结果。因此,我痛恨死她了。”
十几年前,中学讲授《法律常识》课,曾引用过这个故事。当初学生虽是懵懂,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早期教化,对青少年还是大有裨益的。
冬夜是春天的先驱,冬夜是能量的积蓄。冬夜虽然寒冷、漫长,但她却是季节轮回更替中不可或缺的链条,她虽然萧条寂静,毫无生机,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节候的。
冬风
“北风猎猎吹人倒,千卉千葩尽枯槁。”冬风似刀,刀似冬风,寒气逼人,令人胆颤;或夜晚,或白昼,如大军过境,呼啸而来,铁马卷戟;如万马奔腾,尘土飞扬,聒噪耳际……当它袭来,小村的房顶上,那些试风旗率先嘶鸣起来,或呜咽,或悲鸣;或清脆,或响亮。似嫠妇夜哭,如壮士长啸。房顶上,那些未融化的积雪,更紧缩身躯,挤压的咯咯作响。狂风裹挟着残雪,或高亢,或低垂,飞扬着,打着旋儿,钻进行人的脖颈里,冰冷的让人低呼。日光躲闪到乌云背后,小心地藏匿起来。狂妄的冬风,更加肆虐。从早晨到傍晚从黑夜到黎明,昏天暗地,肆无忌惮,仿佛要把这个小村庄一口吞噬掉。
这样的天气里,那些阳气十足的孩子们总能找到乐趣。水面上渐渐结起了厚实的冰层,孩子们便呼朋引伴,到水面抽陀螺,打滑车,其乐融融。陀螺,是砍下一段木块,用刀砍圆,削出个尖,在地面或砖头上磨一磨。用根木棍,栓上破旧的布条,将陀螺缠在一起,然后在冰上用力一甩,陀螺便迅速旋转起来。有的还将钢珠镶嵌到陀螺尖上,旋转的速度就会更快了。个别的在平面上涂上色彩,转的令人眼花缭乱,齐声叫好。打滑车,就是小心地奔跑,然后两腿一叉,只听耳旁风声呼呼,脚下如有“风火轮”。那神采,那快感,至今想来,仍心潮澎湃,恍若昨日。即使滑倒了,再起来,即使摔得鼻青脸肿,头昏眼花,全然不顾。
金宝是我最好的伙伴,有次他打滑车时,不小心掉到冰窟窿里去了。这可吓坏了我们,几个人七手八脚,把他从冰窟里拉上来,看他落汤鸡般的样子,我们几个偷偷窃笑。长军叔见状,连忙叫我们几个把金宝抬到岸上,从五保户柴火垛上抱了一大抱柴火,点起火,让金宝脱下露着棉花的棉裤,烘烤起来。光着身子的金宝,猴子般不时地变换着身子的方位。费了半天功夫,才把他的破棉裤烤干,给他穿上,便小心的回家,不敢作声。可是第二天,我看到金宝的腮帮子上红红的印记,那是他娘双手拧出的痕迹……
工作后,各忙各的,和金宝见面的机会也少了,听家里来人说,他的两个女儿都长大成人,出国打工去了,混的也不错。他再也不是小时候金宝的样子了。
记得老校长曾给我们讲过一个非常好的寓言:说是冬风和春风互不服气,相互比试比试谁更厉害。他们在路上看到一个行人,冬风说,我能把那个行人的衣服吹掉,春风不信。于是,冬风便使出浑身解数,鼓起大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把行人衣服吹掉。可是,越吹,那人越把衣服裹得越紧。无奈,冬风便停了下来。春风说,我能让那个行人主动到把衣服脱下来。冬风摇头将信将疑。只见春风不紧不慢,鼓起腮帮,轻轻吹拂,行人慢慢解开衣扣。再吹,便脱掉外罩,继而头上微微冒汗,神清气爽,面带笑容。冬风一看,主动低下头来,甘拜下风。最后,校长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给学生母亲般的关爱;要循循善诱,孜孜不倦,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建设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现在想来,那个校长真的英明,那可是三十年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