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祝福江山】往事悠悠(七)(散文) ——教育生涯
11《神女河畔》
《神女河畔》是我在1977年署假时写的剧本,现在的《光山县志》“文化”小栏目里收录了剧本名称,没有注明作者。“文化”小栏目的意思是说,那个时期光山文化艺术创作是繁荣的,把我的小剧本拿出来作例子;当然,有些上了《报》的篇目还是注明了作者。
还是在当兵的时候,我就想当个作家。特别是听说我们部队有个叫冯德英的山东老兵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苦菜花》,更是深受鼓舞。我入伍的时候,冯德英已经离开了部队。但我们连有不少山东老兵,他们经常提到他,说他探家时还到处搜集素材;在部队工作也不好好干,整天就知道写,因此没少挨批评。后来出了书,也出了名。但我终因文化水平太差劲儿,美好的愿望变成了赖蛤蟆的理想。
我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里混的时间相当长,从曾塆大队到五岳水库,从农村到部队,从部队再到农村,都当过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后来到了杨墩农中,粉碎“四人帮”后,学校革命委员会的程主任又让我组织一支宣传队,说是县里头搞调演。程主任对宣传队的工作非常重视,他亲自安排给每一个宣传队员做一套衣服,白色的确良上衣,蓝色的确良裤子。他认为衣服色调一至,演出效果会好些。当时,我即是队长,又是导演、演员,同时还兼任节目的编者。编节目对我来说并不困难,我把原来歌颂毛主席的内容,改成歌颂华主席,把原来批判刘、邓、林彪的内容换成批判“四人帮”,节目的形式不需要太大的变动。常香玉怎么唱,我就怎么演,郭沫若怎么说,我就怎么编。程主任说我简直就是个天才。他的原话是:“都说这家伙管不住,我看他简直就是个天才。”
那时候文化局和教育局还没有分家,简称为“文教局”,文教局里头有个文化馆,文化馆的人每年都要把农村各个宣传队的优秀节目汇总起来,放到一个叫《光山文艺》的大册子里面。这个大册子是用蜡笔刻写,然后用油墨印刷而成的,大概和《红岩》里《挺进报》的印刷技术差不多。我的“大作”经常在大册子里面出现,什么三句半啦,快板啦,表演唱啦,等等。没有稿费,只是每期的《光山文艺》我手头上都有一份。我大慨因此在光山县内文化界里头有了一点小名气。
1977年高考结束后,文化馆通知我去搞创作。以前,每次笔会我都参加过,有很多人,时间都是一两天。而这次就两个人,除我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张义成,我们被安排在文教局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里住。馆长姓陈,但在业务联系上主要是裴传厚老师,他告诉我们说,最近省里要搞调演,让我们每人各写一个小剧本,参加调演用,假期内完成,每天的具体时间自行安排。我写的剧本就叫小豫剧《神女河畔》。
《神女河畔》讲述的是一个叫小英的下乡女知青,爱上了神女河畔月亮塆的青年大伟;大伟虽然也是高中毕业生,但他觉得自己是农村人,配不上从城里来的姑娘。大伟性格憨厚,其实他也爱着小英,护着小英,但他憨厚的性格有时又变得很“较真儿”,“戏”就在这里头。择录一段原草稿中的选段:
幕后合唱:
暖风吹燕子来人勤春早,
花儿红草儿青处处啼鸟。
夺高产创丰收人心所向,
谁不夸俺社员心灵手巧。
(合唱中大幕席席拉开,小英上)
小英唱:
柳枝长河水静月光灿烂,
小英我慢步在神女河畔。
下乡来受教育整整一年,
在农村磨意志接受锻炼。
月亮塆结识了青年大伟,
常让我心儿跳日夜思念。
我爱他搞农科创新不断,
我爱他男儿气敢想敢干,
我爱他为集体不怕吃苦,
我爱他会处事为人和善。
村里人都知道他心中有我,
恨只恨他太憨性子缓慢;
恨只恨他不懂情意缠绵,
举例子打比方他视而不见。
女儿家有心事不好开口,
写封信交给他试探试探。
脸儿热腿儿软思绪繁乱,
今夜晚约大伟这里会面。
(对内喊:“大伟,快点儿!”大伟应:“哎,来啦!”大伟上。)
大伟唱:
风平浪静月儿明,大伟我心里喜盈盈;
村里今天建电站,男女老少齐欢腾。
小英约我来相会,晚来一步真丢人。
小英:来啦。
大伟:来啦。
小英:(指着旁边的土墩)坐。
大伟:你坐。(俩人都坐在土墩上,但保持有一段距离)
小英:你看,今晚的月亮真圆。
大伟:今晚的月亮太圆了。
小英:你看,这河水真清。
大伟:这河水太清了。
小英:(假装掏东西将事先写好的信丢到大伟脚尖儿前,然后站起来指着天空)你看......
大伟:你的信,我不能看(他把信捡起来递给小英)。
小英:(用手推回去)这不是我的信。
大伟:(又递过来)咦---,这咋不是你的信,我刚看到从你兜里掉下来的。
......
那时的青年人恋爱,都表现出不好意思。其实,不好意思才有意思,太好意思反而没意思。我写大伟与小英的恋爱,就是想从他们不好意思中写出点意思。
由于没有具体时间要求,我和张义成每天晚饭后都会唱几句,唱得最多的就是豫剧《朝阳沟》里的选段。有时我把我编的《神女河畔》的词填到《朝阳沟》的曲子里唱,守大门的老李说我词儿唱错了,我就说他不懂行。
12、《雷锋就在我身边》
《雷锋就在我身边》,是1978年署假期间我县民师整顿时的作文题。我当时是民师,当然要参加整顿。我在我的作文里讲述了我亲眼所见的一件小事:
雷锋就在我身边
秋季开学有一段时间了。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准备到县城去买些参考书。光马路还是沙石路,没有公交车,过往班车一上午也来不了两趟。我的同事拦了一辆他熟人的大货车,我们上去的时候,车上已经有了好几个人。
谁知道八月的天也说翻脸就翻脸,刚才还阳光灿烂,耍时间北方天际就乌云滚滚,随着乌云的南下,虽然没下雨,人们也会感到阵阵凉意。二、四、八月乱穿衣,那些穿单薄些的人,自然会感到凉而不爽了。靠在车头的左上角,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儿,她紧抿着嘴唇,双手交叉抱着两肩,有点瑟瑟发抖。这时,只见有个年轻女人,脱下外套,蹬下身子,将外套披在小女孩儿的身上,然后连衣带人搂进怀里,嘴里“儿呐,儿呐”不停的喊。看得出来,她很心疼小女孩儿。小女孩儿圆圆的脸蛋儿甜甜的,眼睛又黑又亮,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样子十分可爱。那女人问小女孩儿姓什么,小女孩儿说她姓王;那女人问小女孩儿上几年级了,小女孩儿说她上三年级了;那女人问小女孩儿妈妈怎么没一块儿,小女孩儿说妈妈在上班,这会儿正在光马路口儿等她的。
开始的时后,我还以为小女孩儿就是那女人的孩子,通过她们的对话,才知道她们根本就互不相识。说实话,那女人长得很普通,并不算美。此时,我忽然觉得她美丽起来了,也高大起来了。
车子在光马路口停了,司机放下车后面的挡板,我们纷纷跳下车。这时,车旁边来了一个身穿邮电系统工作服的女人,她与车上的那个女人互相说了几句客气话,抱下小女孩儿,就给小女孩儿添加外套,并在小女孩儿的额头上亲了一下。小女孩问妈妈怎么没来,穿工作服的女人说妈妈在加班,忙得很;说着,拉起小女孩儿的手就进入到人流之中,远远的还能看见小女孩儿头顶上那粉红色的蝴蝶结在蹦蹦跳跳的。
看着小女孩儿远去的身影,我的心充满了甜意。她遇到了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好人,我为她的幸福而感到幸福。
民师整顿的试卷是各公社交叉批阅的,批阅我们杨墩试卷的是罗陈公社的老师。批阅我作文的老师认为我的作文就是范文,他们说我这篇不足千字的小作文,短小精悍,集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写了一批具有雷精神的人:司机、“那女人”、穿工作服的女人,还有小女孩儿正在加班的妈妈,他们都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的为社会作贡献。他们还评论说,我的作文详略得当,重点写“那女人”,一连用“脱”、“蹬”、“披”、“搂”四个动词把人物写活了,其余的人都一带而过。他们还说我的小作文紧扣题目,中心突出,主题鲜明,以小见大,歌颂了雷锋精神,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特别是第三段的议论:那女人“并不算美。”“我忽然觉得她美丽起来了。”用对比的方法,至使人物的心灵美得以升华,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他们把我的这篇小作文吹得神乎其神。其实,我写的就是我看到的,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当然,也有人说我是带了夹带抄袭的。那时我还没结婚,我的未婚妻当时就是罗陈公社的民师,她也参加了整顿,她当然也知道我小作文里的故事和作文以外的故事。
就因为这篇小作文,我与我的妻子走到了同一个屋檐下,直到现在。那时候,我们的共同点就是,看人不是看谁官儿多大钱多少,而是看心灵美不美。
1977年您写出男女感情的小戏《神女河畔》。1977年我写出歌颂华主席的普及大寨县号召的小戏《改规划》,因为特别紧跟当时的政治形势,这个小戏从县里演到新乡专区,又从新乡专区演到了省会郑州的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咱俩真是巧合,连写戏的时间也不谋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