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征文“春华秋实”】初心在路上的变数(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春华秋实”】初心在路上的变数(散文) ——王吉祥


作者:百姓奇言 童生,56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55发表时间:2018-09-04 08:24:54
摘要:天下万物非一成不变,变数命理为人生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丰富多面的广阔空间。人生事事别太过、太决绝,给自己留条可以通过的后路,才是天常之理。 变数颇具积极的走向,激活变通的情商。如若一切永恒不变,那世界定然死寂一片。故而地球人类才有春夏秋冬的轮回,才有花开花落、悲欢离合的过程,从而为我们架构成一个鲜活无限、多姿多彩的人生世界。

天下万物非一成不变,变数命理为人生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丰富多面的广阔空间。人生事事别太过、太决绝,给自己留条可以通过的后路,才是天常之理。
   变数颇具积极走向,可以激活变通的情商。如若一切永恒不变,那世界定然死寂一片。故而地球人类才有春夏秋冬的轮回,才有花开花落、悲欢离合的过程,从而为我们架构成一个鲜活无限、多姿多彩的人生世界。
  
   ——题记
  
   走入社会后,我总觉得家乡的村庄、山丘、河塘、田野......她们怎么越来越矮小了,恰如我那渐老渐衰的父母亲人,他们的一生为了柴米油盐、生儿育女奔忙、忧愁、无奈、叹息。长大成人的我,对父母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而贫的况味,从骨子里生出了抵触,于是,也就难以接纳,无法忍受,心里暗暗嘱托:再也不能继续让童梦向好的雄心远志沉寂而不作为。我不顾一切地向外冲撞,即使外面的世界会遇到枪林弹雨、会存在千难万险,会是泪水与痛苦的征程,我铁了心要舍力拼杀出一条自己可走的路来。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追求幸福是人原生的理想,我们一生践行,归根究底不外乎是为满足生命所需,满足未来生活所需。而现实社会的存活,首先是追求吃饭穿衣、生儿育女。可儿时的家乡,对我来说是一种宿命般的留痕触痛,记忆中的苦与乐维系着稚嫩的精神,并交集着复杂难释的情愫,血脉里流淌着父母的血缘,自己的灵魂融入家乡小山村的正负情结,那一幕幕饥饿的小身子骨画面,傻乐在白天和黑夜的房前屋后,心中的伤痕揭批着落入红尘的桩桩往事,家乡自始至终翻检着时代的背景,反复陈述着父老乡亲的温热与冰凉。家乡亲人有饥寒却并不寂寞,生存的全部凸显出粗犷、单纯、愚忠,且生命力乐观、向上、随流和坚强。用精神洋溢之乡褒扬我的家乡,一点也不过分,穷乐、傻乐、稚乐,伴随着原生态的律动。
   后来我长大了,日甚一日地感觉到一种精神的饥渴,无书可读,娱乐单一,在学校喊着社会主义好,放学回家喊着“饿死我了”,难有填饱肚子的时日。蒙童渐近青春,仍找不着精神的寄托,政治氛围惯性疯长,自由精神异化压抑,与我的童真童梦反差天大,持续地苦闷没着没落,无所适从的常态,读着仅有的毛语录、《星光大道》、《艳阳天》等“高大全”,优秀的中外名著都划成了“毒草”,我们偏远的小山村也无幸免,惨遭厄运。如此一段时期的书荒,人们近乎精神乞丐,荒废了一代正值少年期的五零后。六十年代有点糊涂费解,七十年代有点明白启悟。我们的青春期,走进一个特别的七十年代,一个历史迷茫的人生夹缝期。“文革”后,“改开”始,两大波峰•,中间低谷过度,前后风云激荡,“共产主义接班人”似乎也从高潮落幕为低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社会大势也循着自然之道起起伏伏,中苏边境打起来了,“深挖洞,广积粮......”意味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苏交恶,中美接近,坏事变好事,“改开”也应时而来。这是政治生态,一环扣一环的世界大转变的“道”。历史将我们带进了大变革的浪潮中,少年美梦怂恿着我,鼓动着我,青春的年华不安分地冲撞着我,激荡着我,心中看好、认可、欣赏,同时也被新思潮裹夹、影响、同化。
   我一心想摆脱家的穷苦不堪,减轻自己饥饿病痛的折磨,争得点自由与欢乐。生已既成,活在当下,活出无奈,活出个人样来,活在自己心中,活在别人眼里,活出未来的舒展与幸福。有些东西不争则无,即使在奋斗中有失童梦初心,也归罪于现实生存的无情,这种纯朴无邪的想法,真如小时候家乡的月亮,如一块璞玉,朴素无邪,一枚古老的银子,静待人间的美好。而身处当下,一颗心不得不趋同一些人一些事,大社会熏陶着你,你无能为力,更管不着,管不了。但小家得活起来,孩子得养育成人,目标就是要自己想要的生活,在众生认可的环境里,寻求和拥有温暖和光明,或许天道有灵,会开出曲线富家的可人小花。
   三年半的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当时农村称回乡知青,城里是“上山下乡”。毛伟人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成了小山村紧俏奇缺的高中生,村里家里都属第一个,父母和乡亲们把我当做香饽饽一样的人才,所以就有了大队党支部早已拟订好的计划,一返乡就亦农亦教,给大队戴帽子中心校任初中语文教师。几年后,全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我考中了,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学语文教师,这也是我向往的职业之一,期间适逢”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兴起,知识分子一下子水涨船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漫卷华夏。为了充电、为了文凭,为了师资合格,考取了成人学院中文系。毕业后,我不甘寂寞,志向上扬,意气风发,“人往高处走”见机行事,不惜薄力,不顾背景,不思关系,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奔波于县乡跑调动,辛苦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成正果。我调入县第二中学,妻和两个孩子随我入城就读小学。遗憾地是妻辞掉了一份民师即将转正的工作,为了陪伴孩子,培育孩子,只好抓大放小,当下服从远见,忍痛割职,担起了家庭的专职太太。同时也遇到了城里消费入不敷出的窘境,生活的拮据,妻子不得不边陪孩子边打工,然而每月生活费用还是接济不上,有时靠周借度月。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家,为了妻儿,负重的生活怂恿着我,因了脑海装着未来的希望,载着儿时的童梦,铭记着总以为长大后生活就容易了,不会有饥饿,父母不会给孩儿看不起病,吃不饱饭,可是,长大成人了,面对我们的国度,还是依然如故,没有”容易,只有承担、担当、责任这些应该为难你的不速之客,你必须执着、坚持,拼力拼命,你的出生、平台,只允许你孤独地单枪匹马地面对家、生存和生活的凡人俗事,吃穿住行等内外交困的家计。
   教了十几年书,改变不了生活的难堪,心有不甘,又一轮跑转行付诸行动,整整一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折腾得精疲力竭,才拿下主管部门和单位的同意批条。我离教从政,走上了外观富丽堂皇的独木桥,见识了有含金量的多面孔同行,简易的,善良的,圆滑的,骄横的,美丽的,丑恶的。在明面上、场合上大多面呈相同的笑容,热情接纳的眼神,起码的客套和互动严肃有余,微笑不足,刚入行道,我勉强自己偶尔以微笑回应,虽然有时因人因事不是发自内心的,但这是生存交际的现实。我默默的,孤立的,隐忍着精神上的炼狱折磨,潜意识里相信智者人类的生命是平等的,在这个初涉的圈子里,许多人许多话是有水分的,有时明明知道掺了不少水分,又不得不为了事业的发展,无奈地重复几回“真的虚假”,这也许是人性在官场中濡染千年的不自觉所为,也是为了生存在场的需要,就好像给先前的入职初心穿了一件在局外人眼里颇具时尚而高贵外衣,心里憋屈,行动起来蛮方便的戏份儿,这种体验和迎合完全是为了适应而后精进,而后身价一节一节的攀升。
   在县府机关当秘书的日子,侍候领导,服务领导,写了好多官样文章,那些上三级的方针政策等文件精神,都是些大同小异的相互克隆,内容千篇一律,正确的官话不少,漂亮的空话不少,虚假的大话不少。罗列了一堆水货的词,先锋的词,时髦的词,响亮的词,上口的词,精致的词。逻辑与否没人去在意。后来常听到民间风言风语的调侃:那是一级抄一级的套话,多数是冠冕堂皇的正确的废话。即使如此,套话里的词我以为是正确的。不过,拟写讲话稿,一定要符合领导的习惯语气和语势。刚开始,我也觉得自己有时写得文稿,经常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夸大其词的话,与我个人认识和想法有些不想融合,有的截然相反,可在文中又非说不可。我们一群秘书平时摘录,模仿,结合县里的工作业绩,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构写文稿时就得放开思想,敢写敢夸大,还要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当回领导,文字要理直气壮地及时地充分地有效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其领导意图,切中领导的内心喜好,从而给领导装扮了脸面。
   自己离教从政,在学校时两耳不闻政界事,埋头学习,低头备课,抬头讲课,“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时在学校道听途说,仅仅浮浅的感知一点躯壳和皮毛,历史惯性的影响,千丝万缕的“官本位”遗传,本土的人们仰视县太爷般的党政机关,观其貌庄严可畏,犹如此岸和彼岸,恍若一道鸿沟隔开的两个世界。我进入了这个世界,秘书的角色,首先体验的是文字功夫,忙忙碌碌的身影,跑前跑后,鞍前马后的服务领导,也体验到了机关大院是平静如水的,但是,在波澜不惊的“场”中,似乎有深不可测的公务运作,我耳濡目染的感触是只可做事,不便问其因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上下左右,来来往往,行色匆匆,迎来送去,严肃有余,紧张十足,松懈大忌。一个又一个内里的奥数窍门,有时一个人私底下去推知、解析,想知己知彼,方能侍候好领导,方能锦上添花,事半功倍,受益工作,受益自我。
   机关潜在的“人事场”不写入文件里的规则,则是雾里看花不显见,但真存在。如你与领导处好关系,服务到位,交了朋友,说不定就是你的人生贵人,你的现管(官)会关注你,关怀你,培育你,点化你,但你要忌讳言表,要在实践中慢慢地领会、意会、顿悟,去选择适宜的路径,走着走着注入自己的理想初衷,智慧地承纳下来,并消化它。吸收它,酌情为我所用。如果缺乏对现实与自我的深度思考,不灵活变通,顽固地按初心常理出牌,以社会俗文化谋事,走下去也许会此路不通。听着台上的领导讲话和逢场观摩检查指示,头头是道,大政方针高高在上,说的天花乱坠,如神一样的佳话,至于“为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正能量表述,我在朦朦胧胧中确认,于是也得反复在文件中鼓呼,形成天天讲年年讲的互动。可我心里常有纠结,说归说,做归做,似乎是两码事。其实,“升官发财”占据了人们生存生活的制高点,这是人性的真实动机,你走上其道,就要谋级别,谋官衔,谋利益,谋幸福。渐渐地收拢太多的理性思考,接纳些高大上的说辞、宣言,唯命是从你得拥有些,下级服从上级你得应和着。尤其自己出生底层,没有背景,没有可人的社会关系,没有丰厚的投入资本,产出的事实在不敢多想。曾经彭德怀那样的大将军,一根肠子的耿直脾气,也不得不畏上,直至落个劫难的归宿。更何况小小的自己想谋好差,想有升迁,畏和服是颇有功利的践行,少去研究原委,理解的要服从,不理解的也要迂回地服从。因为几个回合下来,家的责任和担当,生则得活、二者相依相存,只好把自己的真我隐藏个七八成,在不缺德的范围底线内画好妆,绞尽脑汁,活学活用,智慧的把握揣摩领导的动机和意图,以及他们对上负责的难处。观其言看其行,在恰当的时空里,投其所好看其所笑几回,大不了晚上思过,神佛面前多忏悔一阵,独处时恨恨地谴责批评自己一番。或者在酒场上发泄发泄,牢骚牢骚,释放释放心中的闷气和怨气,酒后喝片安眠药,方安然入睡,第二天再重整精气神,继续走该走的路,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我在县机关时,同事们在领导看得见的地方,很善于去做领导看得见的事,一个个遵守着少说为佳的工作环境。记得有一回办公室副主任陪书记招待上级来人,贵宾喝好了,书记作为东道主喝倒了,护送回办公室休息,午夜时分,主任去医院买了护肝片,悄悄放在床头柜上,第二天早早借送文件,快捷地放下,撂下一句:喝酒后吃片,护肝。边说边开门疾步离开。哪种用心注情的所为,潜伏着后发的奠基效用。在县里,县委书记那才算真正的官,中央有啥权,他就有啥权,一把手一统天下,本土人称“土皇上”。在书记身边呆段时日,不论司机、秘书、机要员都有出息。大家平时都做着礼多人不怪的、拉近乎的、公私兼顾的事。我一直认为有才干又出色,从下往上,领导和组织会推着走的,没去想那么深奥的潜规则。而机关新老交替的年年岁岁,升迁调动有一个身边的贵人领导说句话,举荐一把,拉你一下,因为在一个平台上起步,谁上去都不会有不妥不规一说,老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官大衙役大”,“说你行你就行”.......如果你上层社会没有“舅舅,姥爷”......,没有类如富二代的资本,基层公务员提拔为副科级,档案从人事局旅行到组织部,意味着你进入初官。而出生底层,没有背景和家底的人,终其一生心力、人脉、物力地拼博,走到县处级这一步,实属不易了,那真是祖上烧高香了,算是仕途最佳的归属。如能赴任乡镇、科局委办部门出任一把手,就有专车可坐,有好烟可抽,有好酒可喝,同行中差别开始显灵了,当然岗位不同,权力权利也不同,管人管财的富衙门,一些人宁可当个小股长,也不愿去穷乡僻壤谋个小乡长。

共 1379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侃侃而谈,酣畅淋漓,容量很大,词汇丰富,描述细腻,情绪激昂。这篇文章既是一部简略的自传书,同时,也是一部难得的县域官场黑厚学。人之初性本善,初生牛犊不畏虎,青年人初涉社会,基本都是奔着正义和理想而去。岂料社会是个大染缸,人心叵测,利益交错,长时间浸瀛其中便渐渐地失去了本真、忘记了初心。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构成社会的成分非常复杂,事实上自古以来各级官员玩的就是社会关系的平衡术,大多时候需要缺失道德的谋略和自欺欺人的套路,这就是现实。但作为底层民众,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不可丢,任尔狂风暴雨,我心依然灿烂。在艰难的环境里,保持本真,随圆就方,顺势而为,也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慧。推荐阅读,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社团,祝福事业辉煌,创作愉快。给作者老师提点建议,完稿后能否再通读三遍,惜字如金是汉语言文学的一大制胜法宝。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准确妥帖,以见谅海涵为盼。【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百姓奇言        2018-09-04 15:36:08
  林科,谢谢用心阅酌,恰到实处的雅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