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夏河札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夏河札记(散文)


作者:孟梦 秀才,1020.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1发表时间:2018-09-06 21:32:06


   一、走进夏河
  
   这是我第二次来夏河。
   头几年去九寨沟,归途中经过夏河,在拉卜楞寺转了一圈,就匆匆离去了。这次,是到松鸣岩的。没想到,松鸣岩景区因雨灾已经关闭一周了。于是,油门一踩,到夏河来看草原。
   下了王格尔塘高速路出口,美丽的夏河便扑面而来——路旁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田野里五颜六色的鲜花绽放,河水翻腾着浑黄的波浪哗哗流淌,黑黝黝的牛群慢悠悠地踏过黑黝黝的柏油路面,雪白的羊儿慢悠悠地在山野间吃草。最惹眼的是路边“全境旅游无垃圾”的褐色宣传牌,一会儿一块,一会儿一块,不断从眼前飘过。我不知道那些随手乱扔垃圾的游人看了作何感想?我却打心眼里喜欢!
   车子在山水间行驶,经过的每一个藏族村落都整洁干净。有的村子还修建了和内地农村一样的健身广场。广场外的墙角处,千百年传下来的转经筒站成一排,好奇地注视着广场上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健身设施,给活泼的暮色增添了几分肃穆和凝重……
  
   二、川菜馆的小伙计
  
   老伴不吃牛羊肉,我们选了一家川菜馆吃晚餐。
   餐馆的小伙计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长了一张秀气的娃娃脸。听说我们明天去桑科草原,他用不十分熟练的汉话自豪地告诉我们,桑科是他的家乡,草原很大很大。我故意逗他,很大很大是多大?半天,他才明白,涨红了脸用手比划着说,就是很大很大,走不到头。
   小伙计还说,你们来晚了。应该六月十五前后来。那时是“香浪节”,热闹得很。牧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到山上鸣枪放炮、煨桑插箭,祭拜神灵。祈求神灵祛灾除难,保佑天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什么见“煨桑”?我问。小伙计连说带比划了一番。原来,“煨桑”就是把事先拾来的柏树枝点燃,藏民们把自己爱吃的酥油、炒面、曲拉等食物,投入到熊熊燃烧的火中,男人们骑着心爱的骏马围着火堆转圈,一边转一边向空中鸣枪。
   “煨桑”后是插箭,就是把十几米高的木箭插到山头的木栏里。
   接着,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藏民们开始参加赛马、赛牛、摔跤、拔河等活动。
   草原沸腾了,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柏香、酥油香、肉香。
   最热闹的是晚上,能歌善舞的藏民们围着篝火跳起锅庄唱起歌,那疯狂劲能把草原掀翻。夜深了,老人和孩子们瞌睡得睁不开眼睛,渐渐走进帐篷安歇。这时,年轻的姑娘小伙子纷纷跑到山坡、树林或者小河旁,相对着唱起情歌,倾诉自己心中的爱情。
   节日里,草原的浓香也唤醒了喇嘛僧人的亲情,借口“拾柴”——“香浪”是藏语拾柴的意思——走出寺院,来到野外与家人团聚,兴高采烈地消遣几天。这,已经沿袭成俗。每年六月“香浪节”期间,绿油油的草地上,点点枣红色僧衣翩翩过往,也成了桑科草原上一道别有韵味的风景。
  
   三、缘遇武老师
  
   这世界上,何时、何地、何人遇上何人,好像都是冥冥中注定了的。
   我把这样的相遇叫缘遇。
   晚餐后已是华灯初上,在街上走了走,想看看夏河县城的夜景。不料这里的夜晚好似深秋,虽然加了一件外衣,还是凉飕飕的,走了半条街就感觉瑟瑟发抖。于是,掉头回自家的爱车宾馆。
   刚到车前,一个二十多三十岁的瘦高个小伙子走过来,盯着我的车牌看。一搭话,竟是老乡。
   老乡见老乡,情亲乡音长。小伙子是会宁新堡子人。头几年,自己来到夏河,在甘加乡当了一名教师。互加了微信,才知道他姓武。
   我和武老师就这样缘遇了。随后的游程也基本按照武老师的指点而行。
   看得出,武老师是个直率热情的男人,对夏河更是一往情深,尽管他正准备去吃饭,还是如数家珍般给我介绍了夏河旅游必看的景点、特色吃喝等等,分开时又嘱咐我们,游玩时如果遇到欺诈,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旅游局的投诉电话。
   武老师说,夏河有桑科草原,还有甘加草原,两处相隔三十公里。桑科草原最美的是达久滩;甘加草原贵在没有商业化。去了甘加,一定要去八角古城,一定要去白石溶洞,一定要尝尝那里的“石包肉”。武老师翻出手机上的照片,指着一块滚圆如石头样的东西告诉我,藏人把这叫“道食盒”,制作奇特。简单地说,是把牛羊肉剁成碎块,拌上盐、花椒等调料,塞进洗干净的牛羊肚子,再装两大块烧红的石头,用绳子扎紧肚子口,不让里面的热气泄漏。这时,牛羊肚里嘭嘭如鼓鸣,欲崩裂一般。再轻轻翻滚,让热气慢慢降下来。稍凉,肚子和肉都熟透了,用刀划一小口,舀出里面的肉汁,然后将肚皮整个划开,肉香四溢。吃一块肉,喝一口汤,那滋味真是别具一格,妙不可言。
   武老师还给我们推荐了两家能做出正宗道食盒的餐馆,只是老伴不吃羊肉,我们就没有去找。
   去过甘加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些照片。兰州一位叫“晴天”的微友留言说,他刚搬到兰州安宁,那里环境很美,让我回来去喝茶、品酒、吃饭,还发来了位置图——金水湾一号院。
   天晴,自然心晴。这诚心诚意的邀请,让我心晴;这真心实意的缘分,让我心晴。尽管我没有去,但这份缘,这份晴,却深深地收藏在了心底……
  
   四、达久滩
  
   大雨下了一夜,早晨似乎累了,不再噼里啪啦,但也没有停歇的意思,还是淅淅沥沥的下。
   县城离桑科草原只有十一公里,抬脚就到了。我没有去主景点,而是按武老师说的去“达久滩”。
   “达久滩”,藏语里是跑马滩。就是说,是勇武彪悍的骑手纵马驰骋的地方。
   武老师说达久滩在桑科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四周群山环抱,水清草绿,牛羊肥壮。可是,在坑坑洼洼的泥水路上开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见到达久滩的影子。好容易挡下一位骑着摩托车,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藏民汉子,一打问,说不远了,前面就是。又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爬上一座山顶。漫天的乌云突然压下来,蚕豆大的雨点砸得车身噼里啪啦乱响,路面像开锅的水咕嘟咕嘟的冒着泡。好在山下的天还是亮的,不像下大雨的样子。快到山脚的时候,雨果然小了很多。对面,一辆拉载着事故车的货车慢慢爬上来,我把车紧靠路边给它让路。司机是一个藏族小伙子,见我停车让路,冲我微微一笑。我趁机大声问了一句,达久滩还远吗?他略作思忖后说,还有三四公里。我见山下有一片建筑,也就几公里远近,以为那里就是,道了谢便朝那里驶去。快到跟前,才发现哪里是什么达久滩,那是正在修建的一座加油站工地!过了加油站,雨停了。路边一个藏族牧民一边倚着摩托车看手机,一边看着一群黑牦牛过马路,我把车停在他身边,再次问路。牧民摘下口罩,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指了指右前方的一座山说,转过弯子,过了前边的河,从那个山沟里进去就是达久滩。
   又行驶了五六公里,到了牧民说的那条河。河床很宽,蜿蜒曲折,河水缓缓流淌,两边的湿地上水草繁茂。远处山顶的乌云正在散去,山坡的草地刚刚被雨洗过,嫩绿盎然,景色很是迷人。过了桥,把车停在路边,走下河堤。河水无声,河边的花花草草上,雨珠晶莹剔透,空气甜美,如同洒了花露水。
   再往前行,车子在被雨水冲刷成坑坑坎坎的公路上,颠簸得像过山车,不时溅起污浊的泥浆,洒落在路旁翡翠般的绿毯上,让人心疼。
   不一会儿,山沟宽阔平坦起来,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山坡上有马群朝我这边飞奔而来。眨眼功夫,六七匹马驮着六七个藏族汉子到了我的车前。他们在马背上相互嬉闹、打斗,那模样让我想起了孩童时放学路上的情景……蓦然,一个拿手机录像的牧马人闯入了我惊愕的眼睛——那顶白色遮阳帽后边,竟有一绺长长的马尾辫甩来甩去——原来是一位藏族姑娘!我朝她和他们竖起大拇指,并喊了一声“扎西德勒”。他们也喊着“扎西德勒”飞驰而去。老远,还回头冲我挥手。
   很大的一群黑牦牛你拥我挤地涌上了公路,慢腾腾地堵在我的车前。它们一点都不认生,有的索性停下来盯着我的车看。我停下车等它们过去。好一阵,它们才走过公路,把一泡一泡冒着热气的牛粪丢在我的车前。我踩下油门刚起步,就听老伴喊了一声“慢点”。原来,路基下一头像只藏獒一样大小的牛犊,正追着牛妈妈吃奶。老伴一边喊我慢点,一边拿手机拍照。我下意识地点了一脚刹车,车子猛地一颠,她的手机甩出了车外。车还没停稳,她就急火火地跳下去捡手机。还好,手机只是落在一个水洼旁边,没有摔坏,也没有进水。
   这时,我看见路边立着一块蓝色的路牌,上面有三个白色大字——达久滩。
  
   五、桑科草原
  
   从达久滩往前一百公里是青海的河南县。想去,又担心油不够,只能回返。记了公里数,达久滩到桑科草原主景区五十六公里。
   返程路上有一条新修的路,蓝色路牌指向右边山脚,写着“村道”。村道很窄,窄的连错车都错不过。我想去看看草原上原汁原味的藏族村落,便毫不犹豫地拐上了这条村道。进了村才知道,误打误撞——这条路通往桑科草原主景区。
   这里是真正的桑科草原。路两边,铁丝网围起来的都是各家各户的牧场。行驶在这条路上,如同走进了绿色的童话世界。隔不远就有一院“牧家乐”,每家的铁丝网门前,都有彩绘的招牌,上面标注着经营项目,如骑马、牧家餐、花间拍照、毡帐等等。走进牧场,第一眼看到的是拴马桩上拴着的骏马,一匹匹膘肥体壮,有的安详如淑女,有的狂躁尥蹶子。但是,它们都用期待的眼神,紧紧盯住每一个进来的游人,期待着驾驭它们的主人飞上它们坚实的脊背。牧场上,五颜六色的幡旗在风中猎猎飘扬,各种各样的小木屋、藏包像天上的星星,散落在碧绿的山坡上。
   相传,桑科草原是藏族著名英雄格萨尔王扬鞭策马称王的地方,也是他后来烟祭神灵的地方。
   那年,格萨尔十八岁。在这里的部落举行的赛马大会上,他取得胜利并获得了王位,还娶了一位美女为妃。从此,他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南征北战,降妖除魔,先后收伏了几十个藏族部落。功德圆满后,格萨尔在这里烟祭神灵。烟祭,在藏语中为桑火,所以烟祭也叫煨桑。桑科就是煨桑的地域。正因为此,在藏人心中,这里才是宽广无垠、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圣地。
   我想知道,昨天的格萨尔王看见今天浩瀚无边、连接蓝天的桑科草原被铁丝网切割成一块一块,一跃千里的骏马只能在这一块块小圈子里弹蹄尥蹶,英雄的眼睛里会不会流下一滴悲怆的泪水?
  
   六、诺日朗卡观景台
  
   去甘加途中,最高的山顶上有一个叫诺日朗卡的观景台。诺日朗,藏语中是男神。曾在九寨沟见过这个名字的瀑布。诺日朗卡,是何意呢?
   停好车,沿木栈道爬上最高处,极目远眺,只见四周山峦环抱,山峰绵延不绝,整个草原碧绿如茵,好似一块天然的绿色大地毯,绵绵延延直上天际。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广袤的草原还没有被铁丝网切割!感叹一番,拍几张照片下来,伫立在赭红色的“甘加,诺日朗观景台”铭牌前,细细读之,对甘加有了大概的印象。铭文不长,拍照后录了全文:
  
   诺日朗卡在藏语里意为“珍宝台”,海拔3800米,登台俯瞰,川谷收卷,万山朝臣,为观赏甘加草原景全貌的制高点。甘加乡位于夏河县城北部28公里处,总面积894.70平方公里,平均海提三千米以上,草原面积达123.40万亩。甘加草原风景区是一处集自然、宗教、民俗三维一体的神秘灵境之地,包括十二景观。该乡四周山峦环抱,山峰绵延不绝,中部地势平坦,为高原优质牧场。举目远眺,广袤的草原绵延至天际,北部偏东的达里加山脉横亘千里,纵横辟阖。海拔4863米,为夏河县境内第一高峰。达里加山南麓4000米以上,是视野开阔的扎西德宗滩夏季牧场,这片广阔的牧场草质优良,培育出的“甘加羊”肉质鲜美,驰名西北。极目向东,草甸边缘,岩石裸露,断崖百丈,藏史称为“捏贡直噶尔神山”,是甘加典型的地理标志。白石崖中部断裂处,怪石林立,曲径幽深,纵深百米可通往江拉石林!沟口左侧形如宝瓶的崖底,有神秘莫测的白石崖溶洞,被藏区群众视为圣地,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白石崖东侧山腰上依山就势建有白石崖寺,是安多藏区著名的佛教修行圣地。寺内现有一“无柱佛殿”,巧夺天工,美轮美奂,藏族信教群众朝拜藏北(青海)四大寺之前,必先来该寺煨桑拜佛,颇负盛名!除此之外,还有甘南州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本土宗教(苯教)——佐海寺坐落于此,与之相辉映的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雍仲卡尔”,该古城历史悠久,造型独特,按照原始苯教“卐”符号形状构筑城池,足见其建造历史与佐海苯教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该城因其各角皆有一个城郭又得名“八角城”,有专家考证认为是唃厮啰政权在黄河之南建立时期对抗外族政权的军事堡垒,也有人认为是汉代的白石郡!境内还有厮柔古城王陵等许多历史遗迹,等待你来聆听这里悠久的故事,忆往昔峥嵘岁月。

共 1410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到夏河、桑科草原旅游丰富见闻。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这里设有藏式帐篷接待站两处,每年7-9月搭起藏包,为游客准备新鲜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藏区特色风味,还为游客准备了马匹、牦牛、射击篝火晚会等草原旅游节目。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作者这篇游记散文构思精妙,手法灵活,摄取精华,引人入胜!作者走进夏河,看到路边“全境旅游无垃圾”的褐色宣传牌,就印象极佳;作者和老伴一家川菜馆吃晚餐,小伙计介绍自己故乡桑科草原“香浪节”的盛况;之后缘遇武老师;达久滩;桑科草原;诺日朗卡观景台;打场;八角古城;加洋老汉;白石崖;白石崖溶洞;热情的游客;达宗圣湖等等,美不胜收,心旷神怡!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9-06 21:33:28
  作者这篇游记散文构思精妙,手法灵活,摄取精华,引人入胜!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1 楼        文友:孟梦        2018-09-12 12:56:08
  谢谢老朋友点评,谢谢!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09-06 23:28:52
  看景尝小吃,探寻地方文化,文中尽显旅游的真谛!
回复2 楼        文友:孟梦        2018-09-12 12:56:40
  谢谢老朋友点评,十分感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