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故乡·炊烟·母亲(散文) ——袅袅的炊烟,浓浓的母爱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
最喜欢邓丽君演唱,著名词作家庄奴先生填写的这首《又见炊烟》。优美动听的旋律,配上邓丽君甜美的歌喉,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夕阳晚景。每次听,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坐落在泰山脚下的小村庄,几十座房子零星的散落着,掩映在一片绿树中,一条清凌凌的小河围着半个村子整日不停地流淌着,不知疲倦地奏着欢快地歌。温馨浪漫的夕阳下,归巢的倦鸟披着彩霞在小村的上空盘旋。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从四面八方的田间回来了,姑娘们爽朗的笑声,牧童牵着牛羊的叫声,伴着车轮的吱吱呀呀声,弹奏出一曲唯有小村里才有的夕阳乐章。随即,小村的上空渐次升起袅袅的炊烟,一股股炊烟如少女的腰肢轻柔地摇摆着。不一会儿功夫,小村就被蓝色的雾霭笼罩起来。随着夜色的降临,小村更显得安泰祥和。
这决不是虚构的画面,这就是我童年的故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 清晨,小村的东方刚刚露出第一丝鱼肚白,母亲便起床了,她总是在下地劳作之前,摊好全家一天吃的煎饼。叮叮当当的锅勺声从厨房里隐约传出来,随即,厨房里就飘出一股股炊烟,于是煎饼的清香便氤氲在我家院子的上空,香味钻进屋子里,钻进我们的被窝里,又钻进我们的小鼻子里,蛊惑着我们饿了一晚上的小肚子,让我们欲罢不能,再也不能安然入睡。即使再美好的梦也敌不过肚里的小馋虫的作腾。姐弟三人急不可耐的穿衣起床奔向厨房。母亲瘦弱的身躯蜷坐在地上娴熟的摊着煎饼,看到我们来了,就忙不迭的放下手里的小耙子,为我们折起煎饼,一张张递过来。我们一个个像嗷嗷待哺的小鸟,不一会,放煎饼的盖帘上酥香而柔软的煎饼就被我们吃的所剩无几了。吃饱后,我们又摸着滚圆的小肚子,打着饱嗝,慵懒地返回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起了回笼觉。
直到这时,村子上空才晨曦微露。村子里水桶的碰撞声,踏踏拉拉的走路声,公鸡的啼叫声,犬吠声,伴着家家女人们升起的炊烟响起,打破了小村的寂静,沉睡了一晚上的村庄开始忙碌起来。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村里的人早上踏着朝霞,伴着袅袅的炊烟而出,傍晚,又披着晚霞,迎着炊烟而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双手辛勤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烟火人生。
长大以后,我们各自为家,为了生计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虽然身在异乡,可心却一天也不曾离开过,也不可能离开。
每次返乡,虽说是”入乡情更切”,但我并不急于进村,总是喜欢在离村二里外的半山腰上,躺在大片大片的紫色马兰花上,双手抱头,远望着那个朝思暮想的小村庄。天,蓝得像一汪浩渺的海水,天上游弋的云彩也像大海上远航的帆船。远处,村庄上空,家家的房顶上冒出了一股股晚炊的蓝色烟霭,缭绕在村子上空。把我的童年,把我对乡亲,甚至是一头牛,一只羊,一棵树的记忆,把我对父母亲的思念全部缭绕在了盘旋飞舞的蓝色炊烟里。让我放心不下,思忆不绝。
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木;忘不了故乡的一房一瓦;忘不了那里的父老乡亲;更忘不了萦绕在小山村上空的袅袅炊烟。我的心一生都被它牵念,缭绕,因为那里有生我养我,我一生都挚爱的父老双亲。故乡的炊烟犹如一首动人的歌,无论我身在何方,想起你,心中就会暖流激荡,情不自禁歌唱,歌唱。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
是的,故乡,母亲,我心中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