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家国天下】石榴赋(散文) ——新疆瓜果歌舞之乡说石榴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她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一种艳丽的花,结出了甜蜜的果实,启迪了爱情的灵感,创造了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万绿丛中一点红,红火来自石榴花。
维吾尔人酷爱石榴,美丽的姑娘取名阿娜尔汗意为石榴花。维吾尔人家庭院里最喜爱葡萄、无花果、石榴。著名的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前,广场花园中,艳丽花朵簇拥着大红石榴雕塑。繁花衬托,一团石榴红,动人春色无须多。石榴最能象征人类美好的爱情,其花艳,如爱情燃烧;其籽纯洁晶莹,如心灵明净;其味甘美多汁,如生活之美好;其实深藏裹珠,如传情达意之含蓄。
昆仑山北缘的叶城石榴名闻遐迩,这里水土肥美,昼夜温差大,石榴味美色鲜,品质极佳。五月骄阳映照满园榴花,其色有三,红者如火,燃星点点,跃于枝头;白者如玉,粉嫩透亮,如烟似梦;粉红者兼两者之美,如越女之腮。古人称石榴花为“榴火”,意思是像火燃枝头。元代诗人曹伯启凝望榴花,居然发愁如何生动表达欣喜之情,满园竹风吹酒面,两株榴火发诗愁。
花之色既为果之色,从花到果,其色专一,其心诚,其志坚,不以浮色惑人,真属仙果。其叶可入药,固涩止泻,其根可驱虫,其皮可止痢杀菌,还可熬制染料,染出毛线织成地毯。那地毯上的红石榴真是原汁原味!从花到果,从根到叶,石榴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奉献给人,难怪从古到今新疆人都喜欢石榴。
石榴原产波斯,传入新疆后广为栽培,品质改进。西汉时张骞通西域,石榴传入内地。晋人张华《博物志》载:“汉使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涂林”是梵语“石榴”,“安”即安国,今中亚布哈拉,“石”即石国,今塔什干。西汉石榴传入中原,赞美诗文不绝于史。大唐朝野迅速流行“石榴热”。唐诗中对石榴的赞美可谓空前绝后。有赞石榴颜色曰“流霞色染紫罂粟,斓斑似带湘娥泣”;有赞榴花是,熏风四月浓芳竭,红玉燃枝拂露花;石榴的奇艳美味更令诗人赞叹“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苜娘初嫁嗜甘酸,嚼破冰晶千万粒。石榴寓意多子,当然被嫁娘喜欢了。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咏《石榴》诗道:“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把石榴写得那么鲜活,那么可爱。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唐代仕女,丰满健美,顾盼神飞,一袭长裙石榴红。她们激发了大唐石榴热,石榴裙成了美女的象征。白居易有“山石榴花染舞裙”、万楚有“红裙妒杀石榴花”的名句。那时古都长安名媛仕女、梨园歌女,流行石榴红裙,“血色舞裙翻酒污”。也许是石榴激发了唐人对红色的崇拜,达官贵人,以红为尊。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这种追求永远不会停止。云想衣裳花想容,石榴启迪发展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榴子艳红,榴膜轻白,相隔为房,珠玉生辉。这种奇妙的果实启迪宋人把唐人的红裙子发展成了褶裥裙,上细下宽,其形如扇,内衬红裙,外套洁白透明细罗裙,红白相隐,美仑美奂。
在中华文化的美学史上,石榴应该有浓浓的一笔。
石榴文化源于西域,西域石榴喀什最美。
金秋时节,喀什街头一筐筐硕壮鲜艳的石榴真招人喜欢。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飞机场,一筐筐石榴望去像一溜溜燃烧的火焰,撩拨得人心里馋馋的。名贵的果实人人喜爱,不说吃,摆几个石榴在书柜上、电视机旁,平添几分富贵,几分红火。
我在喀什生活几十年,陪许多客人朋友春天赏榴花,夏天逛果园,秋天买石榴。我曾与一位卖石榴的维吾尔老人交谈,请教什么样的石榴最甜?老人的一番话使我高兴了很久。他说,有人买石榴专挑个大溜圆,皮色油亮的,其实这种石榴是化肥催出来的,不太甜,放不住。土生土长的良种石榴有凸起,皮暗红,无油光,不太好看但里面极甜。老人打量着我笑着说,就像人一样,有人脸上油光漂亮但心不好,有人脸黑皮粗不好看但心好。我大笑着说你看我怎么样,又黑又瘦,脸上有疙瘩,但是个好石榴。
石榴花象征着炽热如火的爱情,石榴成熟象征着爱情结出了甜蜜的果实。于是,秋天成为维吾尔人举行婚礼的最好季节。看吧,石榴染得秋色浓。听吧,婚礼踏歌秋色艳,手鼓唢呐奏起了《婚礼之歌》。
我的热瓦普琴声多么响亮,
那是装上了精致的琴弦。
我们的婚礼是多么欢乐,
那是心中的爱情在燃烧。
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汗,
我们的心儿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