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谈初恋与旧情(随笔)
每段感情的那个人都是难以忘记的,毕竟曾经如此深刻的存在过。而之所以初恋相对而言最难忘,众所周知,那是因为他是第一个走进你心底深处的人,可当初这个让你最深刻的人,还在你的身边么?
你的初恋,是否还在你身边
一段感情结束之后,两个人都还在各自身边,不管是分手后一直都在,还是断断续续的存在,又或者是多年后重新拾起来,都还是能让人羡慕的。因为我们一直都在说且行且珍惜,能拾起来的人越来越少,不经意之间丢掉的人越来越多。
有些人很是不屑,曾经伤害那么深的人,还要来干嘛?其实很多人不适合做恋人,却适合做知己朋友。如果双方对于过去的感情都已经放开,然后还能像老朋友一样说话聊天,调侃着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好。
有人说,因为没有彻底放开,所以才承受不了继续重新做朋友;有人说,因为还想了解那个人的生活,所以才会有人还愿意跟先前相互伤害的恋人做朋友。感情的事情真的是难以言说清楚的,问自己的心,你喜欢怎样的生活,选择能让你感觉最舒适的,没必要去听别人怎么说。
情感有时会让我们变得理智,有时则会让我们误入歧途。它不会操控我们的思维,它可以被掩饰,但它的确会推动和引导我们的行为。而当我们相处一段时间,感情升华到一定深度之后。这种似爱情、似亲情、似友情的很难说个明白的感情就一直维持着。
而分手之后,爱情没有了,可之前那种“三不像”经过一段时间,又会升华成另外一种感情。而曾经的那个人,像亲人、像朋友,偶尔可以聊聊人生、理想、过去、未来,少了些许爱情,就代表多了更多的理性,重新相逢之后,如果还是非常的聊得来,继续朋友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遇见旧情,我们应该要理性
情已逝,我们都应该好好把握分寸,珍惜此刻现在的身边人。这是我想送给每个遇见旧情的人忠告。
有曾经的感情作为铺垫,一旦聊天的时候,某一个点不谋而合,再一次的验证了两人之间的默契程度,然后感慨为何没有在一起,很容易旧情变成新情,感情再次升温,如果双方之中已经有一方有家庭,在这样很难控制的场面下,就会很容易发生一夜情。
由此,一切都会演变成另外一个局面,如果不能当做没发生过,那么就很容易再次伤到对方。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理性处理两人之间产生的感情。
理性和情感并不是彼此分离,彼此矛盾的,理性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情感赋予事物价值,理性则在情感评估出的价值基础上做出选择。
对于接触旧情人,一般是个比较难的选择,一个比较尴尬的话题。因为爱情的独占性,多数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与之前的情人一直保持联系。
若你能心态平和的面对一切,对于两人不经意间的默契也就莞尔一笑,那就可以谈笑风生了。
真正恋爱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
“求爱情的幸福,怎又能计较代价昂贵,最珍异的宝物,莫过恋爱中领略的情味;如果得来容易,看作等闲是自然之理。为爱情百折不挠,最佳的事也完全成功,我要达到目标,就顾不得当前险阻重重;即使难若登天,我也决心努力,勇往直前。”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是这样如上说的。
前苏联谚语也有这样一句名誉:“爱情往往开始于见面的头一眼。”
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同志,她对真正的爱情也正如下这样评价:“真挚的持久的爱情,不是‘一见倾心’因为相互的全面的了解,思想观点的协和,不是短时期能达到的,必须经过相当的时期才能真正了解,才能实际地衡量双方的感情。”
所以至此,在理解“初恋与旧情”两性概念时,在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上,它与现实实际并不相互发生矛盾,与我们用什么来如何衡量计算生命的价值,有个价值观认识的问题,需要我们用行为去辩明和区别它,也就是说,对“生命的价值用贡献来计算”,如何解答这“初恋与旧情”这两性概念的东西是怎样去衡量它的?
德国作家尚•保罗,对生命价值,他曾这样说:“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看花似的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
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他对生命价值就是这样说的:“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
我国佚名人在古时,对生命价值也有这样的说法:“衡量生命的价值,是以思想言行,而并非以寿命的长短。”
最终,在现实中,有清醒头脑的人,他们最后也会真正体验认清楚,这“初恋与旧情及爱情”是怎样的一种确切相互关系,它真正的目的为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