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收获】手术旅行(散文)

精品 【柳岸•收获】手术旅行(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08.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38发表时间:2018-09-10 11:34:36
摘要:对待生命里出现的坎坷,我们常常悲叹命运的不公,只有悲观和无奈,很少人可以从容地接受。怀才抱器的一个忘年交朋友历经三次切除癌变手术,这次又与老伴一起上了手术台,其战胜死神的精神令人敬佩,于是写了这篇《手术旅行》来表达对一位“与病魔共舞”人的精神境界的赞美之情。

【柳岸•收获】手术旅行(散文)
   在我们当地有这样的俗语:“六十不留宿,七十不上桌,八十不旅行。”我的忘年交朋友李春宽最近去了北京,走前电话告诉我,去旅行。我回复他“一路顺风”,我心中还是牵念,80多岁的人去旅行,犯规了,就怕旅途上有个三长两短。
   他是一个曾患三种癌症动了三次大手术的高龄老人了,还去潇洒旅行,不说是奇迹,也相当博眼球了。十多天了,他还是没有去茶舍见面喝茶,茶友也挂念他,我拨通电话,他用兴奋的语调告诉我,去手术旅行了,在北京,还得几天回去。
   能够如此轻松地把手术当作旅行,我第一次听说,为他的身体捏一把汗。
   更让我担心的是,他和老伴一起手术了,可他轻松地告诉我,和老伴是“打了个时间差”做手术,他先进手术室,老伴等他基本康复再做手术,病号轮流做。
   根据他发来的微信视频和电话语音,我眼前出现了老两口手术前后的场景,也勾起了我对他的一些回忆。
   病房里炫目的雪白墙壁很肃穆,不染尘的床单平整地铺着,投下了他的影子,瘦削的投影仿佛是皮影戏里的偶动。一身蓝条白底的病号服,给我苍白的感觉,视频里,从旁边伸出的一双手搀扶着他,他转身挡住了那双手,说:“别真把我当回事!”他仰卧在推床上,挥手示意可以走了。他这是第四次进手术室,已经是轻车熟路,一切都显得从容。
   两个小时后,他睁开眼,侧脸看了看老伴笑了,老伴的手握住了他的胳膊,他抖掉了说:“那本《龙河钓陈》拿给我。”他的话一向很简约,且感觉干巴巴的,让人难以接受。这样没有温度甚至感觉冷漠的话只有亲友理解,可体会出其中的爱怜之意,初做朋友的可能读不懂。老伴当然可以在看似冷漠的吩咐里体会到夫妻的温度,语调很轻却生气地说:“走时应该把你的钓钩拿来,是不是亲鱼钩胜过了亲老伴!”春宽抚摸一下老伴的手,按了一下,彼此的手叠在了一起。
   这本书是他这次术前一个月出版的,我手头有一本。在茶舍里我接到了这本书就想匆匆拿着回家看,他不让走,我等不得了,他说:“比不上林清玄的,你猴急什么!”他知道我特别喜欢看林清玄的散文,我曾经把看过的两本林清玄的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的酒》《莲花开落》送与他了。其实,这两本书里有很多关于养病的篇章,我送与他有着特别用意,针对他的养病,只是不能直白。
   “李老,李清玄的我更喜欢!”我给他满意的赞许,他不好意思地挥挥手放我走。
   这是他第三次肺癌手术以后的作品结集。2014年的春季,他没有告诉我,消失了一个月以后,突然电话约我,说很久没有见面了,想叙旧,我便开车去他家。
   他老伴开的门,我往他的卧室里看,没有人。他老伴说:“你那老朋友是躺着的人么!”她指着书房,示意我。
   他已经换上了一件T恤了,里面是一件厚点的秋衣,穿戴不伦不类,外衣是儿子小兵穿过的,我一眼就认出。手中攥着毛笔,一张宣纸已经铺好,他不得不把毛笔放在砚上斜搁着,搓了搓手与我紧握。
   他依然是前两次癌症手术之后的习惯,绝不躺在床上疗养,而是每天提笔写字,他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以草书见长,我曾经向他讨教,他“糊弄”过我,说:“书法这个东西根本不是教会的,是看会的。”他给了我十几幅作品,当然是他精心挑选的,我回家字字揣摩。几天后,我填词《寿山曲》为之祝寿,并作书法竖幅送他。他放下我的书法作品拥抱五分钟,然后展开仔细端详,然后说:“这才是书法!”我知道他是在鼓励我,并不以为然。
   我觉得是客套,是不实之词,打断他的话。他反驳说,在生死线上走过几趟的人,几乎和出家人差不多,从来不打妄语。第二次去他家,他已经装裱好了,悬在他的书房写字台对面,我要摘下,他嗔怒了:“看老才的作品,会治愈平凡病。”我心想,但愿他喜欢,“平凡病”倒不需要治疗,若是可以对他的癌症手术后的康复有点积极作用就足够了。
   他解释说,书法就怕出笔平淡无味,我的用笔虽有的不合规矩,但创意十足,常常从中获得改变字形的灵感,他看着我的书法,手指头在模仿比划,他说,这是消遣,也是历练。他看我有些不自在,说道:“病自挥笔去,寿从笔端来。”他是借此转移对疾病的在意,找另一个“迁病”的路线,不想耿耿于病情。
   我应和他,唱出陆游的句子:“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
   相知总是会从随心交流里获得快感,相谈不厌,也驱走了病魔的纠缠,哪怕是短暂的遗忘也好。这是他术后养病的心得。
  
   二
   坐下闲谈,他小声告诉我,还是前几次手术的疗养办法,用两个月写书法,上下午各两小时,两个月写完千丈宣纸,然后挂笔去垂钓。
   我们谈了四十分钟了,我看看墙上的电子钟起身告辞,他也站起,我慌忙拉他到床上躺下。他又瞪眼了,说:“老才,你是要我的命?刚刚勾起说话的兴趣就走,算怎么回事!”我明白,和朋友交谈也是他驱赶病魔的办法。
   他按住我,继续说他的疗养经典。一个人如果把自己当作病人,那就完了,尽管有病,可不能以为病入膏肓了,躺在床上等人伺候,胡思乱想,特别是癌症,想自己还有几天的时间,怎样告别这个世界,那是自掘坟墓。他每天坚持写自己喜欢的书法,把一切萦绕不去的恶念都挡在脑海之外,心中就剩下了书法。他说,赶走了很多不约而来的小鬼,胸怀就坦荡了。养病期间,书法是什么,就是悦目悦心的东西,是抗癌的精神药品。他不止一次这样肯定自己的看法。
   说着就来了情绪,他像一个峨冠博带的诗人,站起来,做着手势,还给我吟诵诗句了。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是杜甫的句子,是“八仙歌”,他说就是喜欢“如云烟”三个字,古人早就发明了抗病的药方,就是“挥毫落纸”,否则不可能使牵挂病情的心思“如云烟”飞走……
   两个月之后,他就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翻山越岭,到距家10公里之外的后龙河水库去垂钓,天天如此,除非雨雪天气阻碍他前往。于是,他有了这本《龙河钓陈》,“陈”是往事,都在钓鱼的时候浮现出来,想起他的妈妈,踮着小脚去赶集;想他的恩师韩圣德叫他写书法;想跟画家赵泮馨临摹铅笔画;想可爱的师范生活,特别是那次篮球赛。当然还有他的《垂钓之歌》,写的是钓友情,钓鱼乐,钓精神,钓养生,钓智慧,钓风雅……无论什么,他都可以“钓”,于是,把人生的乐趣钓上来了,甩杆的一瞬他就想着赶走了缠绕在脑海里的病魔,这是他战胜自我的良方秘诀。他不怕别人学,到处宣传,那些癌症患者也加入了他的“钓团”。
   他说最反感“与病魔斗”的说法,他纠正为“与病魔舞”,说,既然要来,挡不住,那就坦然一点,接受就是,与之共舞,才是正确的态度。
   这次在北京安贞医院做“手术旅行”,无奈地挂杆歇渔,他只能带着自己的著作,重温那些“钓陈”的往事。他在电话里说,看好几遍,手术的事都在脑后,恢复起来很快。主治医生说,80多岁了,拆线需要两个周,结果5天就拆线,医生都惊叹了,还要他给几个病房的老人讲他的术后抗病恢复健康的经验。
   他说,老伴伺候,那就是陪聊而已,陪着就有一种大病不愈的感觉,似乎是废人,精神就一塌糊涂了。和老伴一起读那本书,有时相与争执,他相信这些正面的力量可以赶走癌细胞。他告诉过我,每本书出版,第一个读者就是老伴,还提什么笔法有问题,描写不到位,笑死人。他怪老伴是“事后诸葛亮”。
   他对“隔行如隔山”的话并不赞同,说,老伴是邮电行业的,可说起文章学也头头是道,成了他无需重金聘请的“编导”,一讨论文章,早就忘记自己还有病。
  
   三
   第七日,春宽先生开始伺候老伴手术了。在另一张病床上,苍白的光映着老伴的脸,显得没有一丝的生气,花白的头发与脸色一样,他理了理她的银发,俯身说着什么,听不清,也许是进入手术室前的叮咛,也许是短暂分别的难舍和流连,他一向疼爱老伴,我看他的嘴型,应该是连说着“当意”两个字。他在自己的书中总是称呼老伴为“当意”。
   在他那个年龄,“当意”相当于“我爱你”,他说,“当意的”不干涉你的行动就是最好的支持,“当意的”不给你的兴趣泼冷水就是舒心,养病就是要有这样的伴侣,是“精神旅行”。
   他再次出现在画面里,是中午12:56分。他一手端着一个白色的塑料碗,碗里好像盛着大米粥,一手提一只很小的塑料袋,里面是咸菜。老伴推出了手术室,他把塑料袋一起抓在左手里,一把握住了老伴的手,带着小跑,穿过走廊,随之手术车,跑进了病房。
   老伴摇摇头,表示没有食欲。他只能团团转,似乎掉了魂似的,坐立不安。
   “这些都不是事,我们这个年纪,不要小孩子就是了……”春宽说出让人甚为不解的话,他轻轻拍拍老伴的上胸部。
   老伴噗嗤一声笑了,没有说话。
   春宽先生在电话里告诉我,他这次做的是“疝气”小手术,挨了两刀,想比过去的癌症,就算是蚊子叮了一口。老伴是乳腺癌全切除手术,就怕老伴对自己的女人形象产生悲观。
   一个可以把别人的病痛当作幽默的笑料来对待,不是不觉其痛,而是先把“痛”在自己心中打磨去了棱角以后,再把劝慰的温情传递给别人,这是痛苦里难得的快感,这是一个智者的境界。
   我和他通电话是他老伴术后第二天,他说,要继续研究他那本《龙河钓陈》,特别是关于老伴的那些章节,检讨爱意不够的地方,让老伴开开心。
   他特别告诉我,那几段小视频片段是他在北京居住的侄女拍摄的。本来侄女要全程伺候老两口,春宽拒绝,只安排侄女做手机视频录制,这让侄女很为难,侄女说自己成了一个置身事外的小报记者了,剥夺了侄女照顾伯父伯母的权利。他说这些,当然是为了证明手术的真实性。
   春宽直言自己爱情观点:“小菊(侄女的小名)啊,你要给你老伯的爱情加点油,我们的时日不多了,为什么就不能将就我们一下!”这些话,本来就莫名其妙,春宽说得侄女脸红半天。
   春宽解释说,有些人把自己的手术经过当作了难忍的痛苦,一辈子都不敢回首,而他是从手术台死里逃生的人,反而把自己和老伴一起上手术台看作是又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看看是怎样再次与死神交锋,这样的精神力量比来自任何人的安慰都管用。他每次都想法保存手术视频,这次也不例外。
  
   四
   电话里,我成了春宽先生的私人秘书了,他反复叮嘱注意事项,我只能在电话的这头“嗯嗯”的,N个“嗯”让我觉得自己成了先天口讷的人。
   不要把“手术旅行”的事儿告诉“高三爷”,一字不提。高三爷是春宽先生早年长期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相处投机,只是两年前也做了肺癌手术,他怕80岁的三爷知道自己的情况经不住打击,当面安慰他可以,说多了就疑神疑鬼的。就告诉他去旅行,“手术”两个字不提。
   不要告诉黑脸书记小林子。小林子原是市教育局的书记,与春宽先生是莫逆之交,他三天两头打听行踪,春宽说他关心过度,他怕小林子来一个电话要问“十万个为什么”。
   不要在他经常去的“风雅东篱居”茶舍透露半点他的消息,茶舍30多茶友,传出去就是满城风雨,可以把他当作榜样,但不要宣传,他受不了社区的李书记三天两头电话问情况,更受不了出院以后登门探望。他说,一探望,自己就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人了。当然这是他不想麻烦别人的托辞,并非他不近人情。
   他的“三不要”之后就是问我,我答应过谁要他的书法作品。我有几个朋友喜欢他的书法,常常要我相求,他每求必应,我成了他的“经纪人”了。此时,我答应接受别人索求作品的事儿都变得不合时宜了,连忙说:“你以为你的字就是启功范曾的,是不是?”他大笑,说:“这话说得他可以开心三天。”我是凑笑话,真的不知他为什么可以开心三天。其实,书法是他的养病良方,他喜欢谈及,电话还说,这几天没有练手法,手生了。
   他对我更是严格要求,11月10日之前不允许去看望。这是两个月的时间,正是他写千丈宣纸书法的时间,依然要以书法养病,我不回复,只是咂舌。
   他突然笑得石破天惊了,声音改变了他一贯细声温语的风格,高声吟了我给他祝寿的两句词——
   牵住红日西沉,照老海慈颐。
   这是我给他八十寿诞祝词里的句子。“老海”是春宽先生的笔名,我总觉得称呼他为“老海”是弄错了辈分,就不喜欢说这俩字。
   他说,那次肺癌手术后,我的这两句词,相当于二百副抗癌药,而且应验了我所言的“牵住”,一“牵”又是四年了。他叮嘱我,下次填词,不能忘记了他的老伴,一起入词,要写就写“手术旅行”,他喜欢这四个字。
   “这样吧,你也别婆婆妈妈的了,”我故意装出厌烦,态度冷淡地说,“填词就算了,就写一篇《手术旅行》怎么样?”
   “都要,一个也不能少!”春宽先生固执的话让我不能辩驳了。
   一个乐观而无惧的人,他的寿命往往是无法用时间长度来衡量的,他战胜疾病的苦痛与恐惧,对于任何人的生命都有着精神启迪的意义,他“与病魔共舞”的态度,更是呵护生命的“良药验方”。
   我期待他的“手术旅行”快快结束。
   9月10日上午,我接到了春宽先生的电话,知道他回家了,一切安好。原来他就在威海市立医院住院手术,怕的是亲友知道了就跑去看他,连我这个忘年交也一样地瞒着。用手机视频记录手术前后过程的是他的小儿媳,原来他说的是在京城的侄女录像,也是要给我一个真实的谎言。他说,编故事不像故事就露馅了。
   人常常会被骗,连恶魔也喜欢被骗,春宽先生的乐观骗过了三次癌症之魔,又来骗我为之担忧的心……
   他跟我解释说:“手术和旅行是不搭界的,很多东西拉在一起就有了别样的味儿。”我理解他的话,他是让心处于旅行的状态,轻松面对,消弭那些负面的情绪,以此增加人体的自我抗病能量,乐观豁达,是他生命力永不停歇的音符。
  
   ——2018年9月10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544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细腻的笔墨给读者讲述了一个老者抗癌的故事。“我”的忘年交朋友李春宽最近去了北京,走前电话告诉我,去旅行。“我”很疑惑,八十多岁的老人还去旅行?后来从他的回复中得知,原来他和爱人在北京做手术,他把做手术当成了一次旅行,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斑!看着他发来的微信视频和电话语音,我眼前出现了老两口手术前后的场景,也勾起了我对他的一些回忆:春宽先生自从得了肺癌后,先后三次手术,但他很开朗,用书法疗伤,垂钓战胜病魔,和同样是癌症的和老伴一起读书,用正面的力量可以赶走那些癌细胞,用乐观态度延续自己的生命。他的“与病魔共舞”的态度,成了呵护生命的“良药验方”,还打算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篇《手术旅行》,这样一位长者,令人敬仰。散文塑造出一位热爱生命,热爱人生,勇于和疾病作斗争的长者高大形象,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宽广的胸襟值得人们学习。散文贴近生活,文笔细腻,情节生动感人,读来心起波澜,引起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91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8-09-10 11:36:50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9-10 11:39:06
  感谢编辑老师倾情推荐,给与精彩点评,让小文增色不少哦,奉茶一盏,问候老师:秋安笔健!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9-13 07:36:55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文中一位长者,用另一个角度诠释豁达的含义,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为作者和作品点赞,祝您创作愉快!
浩渺若尘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9-13 07:44:51
  谢谢若尘老师到访赐玉鼓励。生命,有很多无奈,在无奈里,我们最积极的态度就是坦然,就是接受,怀才抱器的忘年交给了我很多值得学习的人生态度。谢谢若尘老师拨冗点评,遥握了!
4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9-13 09:31:52
  世人都有一方终生不变的责任田,即是心田。佛教称内心为“心田”。对于好学者,内心永远是适宜于播种的春天;对于勤奋者,内心永远是有利于生长的夏天;对于思想者,内心永远是硕果累累的秋天;对于慵惰者,内心永远是万木萧疏的冬天。热爱江山,痴心文学,就是躬耕心田!拜读佳作!
梦锁孤音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9-13 11:21:52
  非常感谢梦老师到访赐玉。老师的话深刻而凝练,对本文的内容是一个高度的提炼,受教了,认识老师非常高兴,顺问老师秋安!其实,怀才抱器的这篇小文就是想提取一个老者的佛心境界,以为生活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力量。目的达到了,怀才抱器就高兴了。谢谢老师点评。奉茶一盏,问候秋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