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春华秋实”】风筝(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春华秋实”】风筝(散文)


作者:心远 榜眼,25574.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46发表时间:2018-09-10 21:58:54

风筝,又称纸鸢、风鹞。它起源悠久,最早在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发明者为墨翟(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0年),墨子因受天上飞鹰的启迪,“斫木为鹞””,于是,便有“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韩非子·外储说》)风筝最早用木片、竹篾、树皮等精心制作而成,故风筝问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以飞翔的猛兽冠名,北方称“鸢”,南方称“鹞”。此后,他的学生公输般(世称鲁班)根据他的设想,“削竹为鸢,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至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便开始用纸张替代,这是风筝制作工艺的首次飞跃。五代李邺在宫中做纸鸢,并于鸢头系竹苗,笛迎风而鸣,其声清脆悦耳,悠扬逸远,似如筝乐,“风筝”便由此而得名。
   据元代林坤辑集文言传奇小说《诚斋杂记》载:西汉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准备谋反时““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入宫中”。而据唐·李亢专著神仙鬼怪,奇人异事的《独异志》所载: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被叛军侯景围困在南京附近的台城,简女献计作纸鸢,把诏书藏在里面,传出城外,搬来援兵解围。所以,在风筝在诞生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风鸢”主要被用于战争,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而风筝作为人们喜爱的娱乐玩具,是从隋唐时代开始的,因为这一时期造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纸张来糊制风筝,正是纸质材料在取材上的相对便宜和方便,为以后风筝(纸鸢)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风筝做为一种娱乐玩具,最早也只能在宫廷或各地达官贵人享用。至宋朝才于民间流行,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就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的娱乐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存的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繁荣热闹的景象。繁盛的城市文化和富足的经济,不仅适应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为风筝在城市和民间的普及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北宋放风筝已是民间常见的娱乐活动,并有一些学者对民间风筝开始进行研究。宋代元丰年高承所撰《事物纪源》中就曾对民间风筝的历史渊源、名称等做了专门考证。这一时期,民间放风筝也被用作进行文艺创作的一种题材,北宋初期画家郭忠恕就是其中一例。据山东潍县真武祠中苏东坡文记载:“郭忠恕,洛阳人,善书画,尤善山水。因与监察御史争朝堂,被贬乾州司户……有富家子喜画,日给美酒,待之甚厚,久乃以情言,且致匹素。郭忠恕先为画小童持线车放风鸢,引线数丈满之……”。苏轼不仅表述了郭忠恕刚正不阿的个性,且将其善于以风筝为题材进行创作如实记录了下来。北宋宰相寇准也曾作《纸鸢》诗:“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由此可见,北宋时期民间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文人墨客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题材。
   明清两代是风筝在百姓中最为盛行的时期,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写道:“草长鸢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据清·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扬州人“于清明时放纸鸢……漫以成俗。”乾隆十八年春,山东潍县知县郑板桥被罢官后,在题画诗中写下了“闲逐儿童放纸鸢”的诗句。清道光山东省《平度州志》载:“清明祭墓行负土礼,童子放纸鸢,女子作秋千戏。”所以,放风筝不仅作为娱乐在民间普及,在文化经济发达的京津地区和以手工业著称的山东潍坊地区,风筝作为民间艺术,它的内容、题材、扎制工艺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对风筝这一民间艺术进行研究和探索,如著名文学巨匠曹雪芹,不仅把风筝写进了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去,而且还对我国风筝的历史、名称演变、风筝种类、扎制工艺等作了大量考证、研究,还于清乾隆年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风筝艺术的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
   风筝历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其制作工艺日臻完善,特别是1938年被誉为“20世纪十大发明”之一的尼龙的出现,使风筝制作水平又有新的突破。尼龙不仅柔软,易于制作和伸叠;又质地坚韧,不易撕裂;且质量又比相同厚度的纸轻,因而成了风筝制作手的首选材料。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风筝的造型与式样也日益繁多,有硬膀、软膀;有动物、人物、器物等。而地处山东半岛咽喉之地的潍县,胶济铁路贯穿其中,因受外来资本经济和社会习俗影响较大,以致手工业得到迅猛的发展,风筝产业也受到迅速发展。因而,城乡专业风筝铺增多,出现了一大批以“潍县风筝十大家”为代表的风筝艺人,他们在风筝制作工艺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熔其他艺术于风筝创作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潍坊风筝流派。如:胡敬珠的龙头蜈蚣风筝,起飞后造型特异;将木版年画半印半画到风筝上的杨家埠风筝;唐家的板子风筝等。潍县的风筝大量涌入市场,吸引了大批外地风筝客商。在古老的潍县白浪河沙滩,形成了很大的风筝专卖市场。各类民间风筝琳琅满目,其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富有乡土气息,以扎、糊、放俱佳而倍受客商欢迎。近代诗人裴星川在其竹枝词中写道:“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记录了当时潍县风筝市场的盛况。如今,风筝发展已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工具,1986年国家体委就把放风筝比赛列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
   风筝在世界科技史上曾点燃人类智慧的花火。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金属丝放风筝,探测到雷鸣释电现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莱特兄弟在风筝的启示下,1903年12月7日制成第一架载人飞机。1911年意大利马可尼,利用风筝将发报机的天线带到高空,使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拍发成功。
   我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的发祥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宇航博物馆也有这样的记载:“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难怪一些外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科技发明史时,曾将风筝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风筝在民间流传、发展,逐步形成各自的地方特色,形成了中国风筝的三大产地:北京、天津和山东潍坊。而如今山东潍坊国际引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这一节日定于每年4月20日至25日在风筝都潍坊举行。1984年举办第一届潍坊风筝节以来,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开始,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三十五届风筝会,每年都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第六届风筝会上也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其总部设在潍坊。同时,潍坊国际风筝节又是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的盛会,期间还举办潍坊市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吸引着大批中外客商前来洽谈商贸,技术交流和旅游观光。

共 27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引经据典,史料详实;叙述细腻,条理清晰。风筝,又称纸鸢、风鹞。它起源悠久,最早在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风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但属于娱乐和体育竞技项目范畴,而且,在世界发明创造领域曾给科技工作者以借鉴和启迪作用。文笔可圈可点,融娱乐性、知识性、历史性为一体的说明性散文,弥显博闻强记,文采飞扬!佳作荐阅,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社团,祝福创作愉快,佳作连连。【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潘梦臣        2018-09-11 08:23:08
  学习了,风筝的文化与历史汇于一篇。清明至,鸢于一大。精彩。
燕北男子汉,江南陪妻子。 五载军旅过,性中喜诗词。
2 楼        文友:高永清        2018-09-15 11:18:51
  每一个孩童几乎都玩过风筝,可对风筝的文化与历史,不一定都知道。此篇文章,引经据典,写出来风筝的文化与历史,风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叙述细腻,条理清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