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榆社老区抗战纪念馆(随笔)
欢迎您走进榆社老区抗战纪念馆。
该馆成立于2016年8月,是当前我县唯一的一座个人红色展馆。馆中所陈列的500余件抗战物品,都是由我县峡口村村民裴云生历时18年,个人耗资70余万元从民间收集起来的。起初,于泥河口村租房设馆,后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于2018年5月迁到这太行寻梦园区。值得一提的是,展厅所展出的物品仅仅是个人收藏中的三分之一。
榆社是红色革命老区,曾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誉为出兵、出钱、出粮、出干部、出经验的模范县。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发生了王家沟、圪坨、堡下等190多起骇人听闻的惨案,残杀民众2195人,烧毁房屋44185间,掠夺焚毁粮食5万余石,抢夺牲口8万6千多头,更使古老的榆社县城成为一片废墟,榆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英勇的榆社儿女,并没有被吓倒,仅4.5万人口就有4200多名青壮年参军,18500多人参战,1200多名干部随军征战,为前线捐粮2012万石,做军鞋10万余双,捐款211亿冀元,有2144名子弟为国捐躯,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留下了朱德、邓小平、陈赓、李德生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许许多多战斗足迹。作为榆社的子孙,有责任把这部血写的史诗,把这座血铸的丰碑,发扬光大。
年过5旬的裴云生,就是我县最杰出的代表。他虽然未读过书,却懂得,要记住历史,就不能让历史遗物消失;他虽然是有着一家五口的农民,却想把爷爷、三爷、三叔三位先烈的革命精神弘扬传承下去,这一干,就一发而不可收,尤其是看到武乡、左权两邻县都建起了红色革命博物馆,更让他心不甘。他把目光,盯向了全县。
该纪念馆设有两个展厅,每个展厅有160平米。
第一个展厅,陈列着300余件文物。有民国年间的委任状、榆社县抗日政府及第二区公所等的通令命令、太行区营业证契约、冀南银行信贷印章和行文;有裴碾成、裴元、裴跃留三位烈士的诗画图;有八路军勋章、印章、票据、帐册、公文包、文件包、电话机、望远镜、弹盒、油灯、汽灯、站岗专用军筒靴、水壶、饭盒等物品;有民兵土枪、铁锹等;有日寇使用过的茶具、酒具、军功章、镶嵌象牙扣领的女军官服、军大衣、瞄准镜、水壶、指南针、实验火炉等,内容非常丰富。尤其弥为珍贵的有1950年8月8日省人民政府布告、中央革命根据地第5次反“围剿”布质军事图、晋冀鲁豫边区支前委员会颁发的获将证书、李大钊青年像、韩庄生产的信号枪等。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着自己的一段历史;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似乎在诉说着那段充满血泪的史诗,都似乎在控诉,都似乎在见证着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血性。尤其对比差距,更让我们时时刻刻反省,落后就会任人宰割,从而激发起奋斗不息的民族勇气。
第二个展厅,陈列着200余件文物。有巨大的毛主席雕塑像;有日寇用过的行李箱、保险柜、细菌罐、细菌瓶、防毒面具、钢盔帽、医药箱、弹药箱、酒瓶等;有八路用过的冲锋号、瓷雷、手榴弹、钢炮弹、大刀、庆功表章(背面为月饼模)等;有太行扇车、织布机、抗战各种钱纸币等;有黄岩洞生产的马尾巴雷、手雷等,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日寇的铁保险柜,可谓孤品;尤其是日寇测绘的4张我国省级地图,密密麻麻,对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每一个城乡、每一条道路,都标得十分精准,这也正是狼子野心对积弱积贫的我国进行侵略的铁证,不禁沉思——
各位来宾,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在千秋的公益事业,欢迎您的支持和参与,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欢迎您再来。